作業漂流記(627)_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_线上阅读小说网 

作業漂流記(627)(1 / 1)

作業漂流記

李薇盯著手機屏幕,眉頭擰成了一個結。微信聊天界麵上,那個備注為“張昊媽媽”的聯係人,最新的消息依舊是那句雷打不動的“作業發一下”,連個標點符號都吝於施與。這已經是連續第五天了。

時間倒回一周前。李薇在兒子小輝的班級家長群裡,看到一條新的好友申請,備注是“張昊媽媽”。李薇趕緊通過,出於禮貌,她主動發了句:“張昊媽媽您好,我是小輝媽媽,以後請多關照。”消息如同石沉大海,直到晚上也沒有回音。李薇心裡有點嘀咕,但想著對方可能忙,也沒太在意。

第二天下午,手機響了,正是這位張昊媽媽。消息簡潔得近乎冷酷:“作業發一下。”李薇愣了一下,還是把老師發在群裡的作業要求複製了過去。對方回了個“嗯”。第三天,照舊是“作業發一下”,李薇壓著心頭那點不快,又發了。到了第四天,當那條熟悉的“作業發一下”再次彈出時,李薇心頭那股無名火“噌”地就上來了。她感覺自己不像個家長,倒像個24小時待命的作業查詢機器人,還是不被尊重的那種。這次,她選擇了無視。

“憑什麼呀?”李薇把手機扔到沙發上,對丈夫抱怨,“連句客氣話都沒有,好像我欠她的似的!”

丈夫寬慰她:“可能人家就是性格這樣,或者確實忙。彆往心裡去。”

李薇卻覺得,這事沒那麼簡單。她決定從兒子小輝這裡找找線索。

“小輝,你們班那個張昊,他平時怎麼樣啊?”

小輝一邊扒拉著飯,一邊含糊地說:“張昊啊,他老記不住作業,經常問我。他寫字特彆慢,老師寫黑板上的,他老是抄不完。”

“哦?”李薇來了興趣,“那老師不說嗎?”

“老師說啊,可他說他記心裡了,但一下課就忘。有時候他就乾脆不記,等著看彆人或者問家長。”小輝撇撇嘴,“我們老師後來不是都把作業發群裡嘛,他就更不記了。”

原來根子在這裡。李薇恍然,張昊媽媽每天雷打不動的“作業發一下”,背後是一個在學習習慣上存在問題的孩子。她想起小輝說過,張昊的成績在班裡一直是墊底的。

這件事像一根引線,勾起了李薇作為家委會成員更深的觀察。她開始有意無意地留意家長群裡的動靜,以及從兒子和老師那裡聽來的零星信息。她發現,像張昊這樣“記不住”作業的孩子,遠不止一個,而背後的原因,更是五花八門,構成了一幅當下教育的微型浮世繪。

班裡有個叫劉洋洋的男孩,情況比張昊更典型。他的父母常年在南方打工,一年也回不來幾次。家長群裡的是他奶奶,一位頭發花白、隻會用老人機接打電話,智能手機完全玩不轉的老人。班主任王老師每次在群裡發的作業照片和通知,對這位奶奶來說,無異於天書。於是,經常出現這樣令人啼笑皆非又心酸的一幕:遠在千裡之外的洋洋媽媽,會突然在深夜給王老師發信息,小心翼翼地問:“王老師,打擾了,洋洋說今天的語文作業是……,請問是這樣嗎?”孩子是如何隔著千山萬水,向父母傳達那可能已經扭曲了好幾次的作業信息,其中的曲折與誤差,可想而知。這就是典型的“一生一家長”政策下的現實困境,父母缺席了日常的陪伴,連最基本的學業督促,都變得如此艱難重重,信號在祖輩、孩子、遠方父母和老師之間層層衰減,最終麵目全非。

還有那個坐在教室最後一排的男孩趙小強,他幾乎是“放棄型”的代表。用王老師私底下跟李薇溝通時無奈的話說:“這孩子,從開學到現在,我就沒見他交過幾次完整的家庭作業。”他既不抄黑板上的作業,也不用腦子記,老師發到群裡的信息,於他更是形同虛設。問他作業呢,他總是低著頭,用腳尖蹭著地麵,聲音小的像蚊子哼哼:“忘了。”或者說:“沒帶。”次數多了,老師也明白,他不是忘了,是根本就沒打算寫。聯係家長,電話那頭往往是長時間的沉默,然後是深深的歎息:“王老師,我們也管不了啊……”一種無力感,通過電波,清晰地傳遞過來。

而像張昊這樣的孩子,則代表了另一種普遍性——依賴與能力的欠缺。李薇從王老師那裡了解到,張昊的精細動作發展稍弱,寫字速度慢,工整度也差。要求他在有限時間內抄完黑板上的作業,確實強人所難。於是他用“用心記”來逃避書寫的困難,可短時記憶靠不住,幾分鐘後,那些拚音漢字便在他腦海裡模糊、消散。久而久之,他便習慣了這種“不抄錄—靠腦記—忘記—求助”的模式。老師的口頭強調,在他聽來或許隻是背景噪音;而家長群的便利,則成了他和他母親理所當然的依賴路徑。張昊媽媽那不帶感情的“作業發一下”,或許並非高傲,而是在日複一日的重複和疲憊中,被磨掉了所有交際的修飾,隻剩下最核心的功能性需求。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薇忽然對那位素未謀麵、隻是在她微信裡扮演“作業索取機器”的張昊媽媽,生出了一絲理解。那簡潔命令的背後,可能是一個被孩子學業問題折磨得焦頭爛額、無暇他顧的母親形象。

這天,王老師在班上就作業問題發了一次不小的火。原因是,明明她在黑板上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標清了作業項目,並且反複強調了三遍,最後還拍照發到了家長群,第二天仍然有七八個孩子以各種理由沒完成作業。

“張昊,你的作業呢?”

“老師……我,我忘了記了。”

“劉洋洋,你的呢?”

“我……我跟我媽說了,她可能沒看到群消息……”

“趙小強,你呢?”

一如既往的沉默。

王老師疲憊地揉了揉太陽穴,在家長群裡發了一段長長的語音,語氣沉重:“各位家長,近期總有個彆孩子不能按時完成家庭作業,理由五花八門。我希望家長們能重視起來,家校配合,每天督促孩子核對作業並完成。我們老師在學校強調、板書、發群,能做的都做了,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一起努力……”

群裡一片沉寂。李薇看著那條語音,又看了看那個再也沒有發來“作業發一下”的對話框,心裡五味雜陳。她知道,張昊媽媽肯定也聽到了這條語音。

幾天後,學校召開家長會。李薇特意留意了一下,終於見到了那位“神秘”的張昊媽媽。那是一個麵容憔悴、衣著樸素的女人,坐在角落裡,眼神有些躲閃。散會後,李薇猶豫了一下,還是主動走了過去。

“您好,是張昊媽媽吧?我是小輝媽媽。”

張昊媽媽愣了一下,臉上迅速掠過一絲尷尬,局促地搓著手:“啊……你好你好。之前……謝謝你發的作業。”

她的聲音比微信裡聽起來要柔和許多,也帶著明顯的歉意和疲憊。

“沒事,”李薇笑了笑,“孩子記作業是挺讓人操心的。”

一句話似乎打開了話匣子。張昊媽媽歎了口氣,眼圈有點紅:“唉,我也不想天天麻煩你。可我們家小昊,那字寫得又慢又醜,抄不完。讓他記腦子裡,轉頭就忘。我說他,他就哭。我下班晚,回去一堆事,看他那樣子又急又氣……後來看老師發群裡,我就想著……直接問你們省事點。對不起啊,態度不好。”

“理解,都理解。”李薇拍拍她的手臂,“我們家小輝也說張昊寫字慢。這事光靠催不行,得想辦法。要不,你跟王老師說說,看能不能讓張昊先用手機拍下黑板上的作業,或者跟同桌合作,一人記一部分?”

“我跟老師說過,老師說儘量自己動手記,依賴拍照更不行。同桌……他也老忘。”張昊媽媽更無奈了。

正說著,王老師也走了過來,顯然看到了她們在交流。王老師對李薇點頭示意,然後對張昊媽媽說:“張昊媽媽,正好碰到你。張昊的問題,我們還得再想想辦法。光靠他在學校記和我在群裡發,看來效果有限。你看這樣行不行,我們嘗試讓他準備一個小本子,不要求寫得多好,哪怕用符號、縮寫,隻記關鍵詞,比如‘語練p15’,‘數卷一張’,先建立‘要記下來’這個意識,我們再慢慢規範書寫?”

張昊媽媽連連點頭:“好的好的,王老師,我們一定配合。我回去就給他買本子,督促他。”

王老師又轉向李薇:“李薇,你是家委會的,也幫我們多留意。有些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像劉洋洋那種,你們家長之間也可以多互相提醒一下。家校合作,不是一句空話。”

李薇鄭重地點了點頭。

家長會結束後,李薇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她意識到,那一條條簡單或不簡單的“作業”,像一麵多棱鏡,折射出孩子們不同的學習困境、家庭教育的參差以及家校溝通中那些細微的裂痕。黑板上的字,口頭上的強調,微信群裡的照片,並非總能順利抵達終點。它們會在孩子緩慢的筆尖下流失,在不夠牢固的記憶中模糊,在依賴的心理中被忽視,在隔代監護的數字鴻溝前阻斷,在遠方父母的無力中衰減,甚至在徹底放棄的心靈外麵撞得粉碎。

晚上,她的手機又亮了。還是張昊媽媽。

這一次,消息內容是:“小輝媽媽,打擾了,今天的作業方便發我一下嗎?張昊記的本子上像天書,我看不懂。謝謝你了[表情:抱拳]”

雖然還是問作業,但多了解釋,多了客氣,多了那個表示友好的表情。

李薇看著這條信息,沒有立刻回複。她走到窗邊,看著外麵萬家燈火。每一盞燈下,可能都有一個關於“作業”的故事在上演。她拿起手機,沒有直接複製作業,而是拍下了小輝那記得工工整整的作業登記本,發了過去,同時附上一句話:“不客氣,這是小輝記的,你看下。慢慢來,讓孩子養成自己記的習慣會更好。[表情:微笑]”

她知道,問題遠未解決。劉洋洋的奶奶依然看不懂群消息,趙小強可能依然不交作業,張昊的本子可能依然像天書。但至少,這是一個開始。關於“作業”的這場漫長漂流,需要老師、孩子、家長,每一股力量都更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智慧、多一點主動,或許才能讓那份承載著知識與期望的“作業”,最終能夠安然抵達每一個應有的港灣。

而這,正是無數個普通家庭和學校,每天都在共同麵對和書寫的,看似微小卻意義深遠的史詩。

喜歡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請大家收藏:()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李龍的足球之路 拓夢者 特種兵:戰神歸來,未婚妻十八個 跑男:與跑男女神當鄰居,拿捏 娛樂:從期貨暴富到影視大亨 抗戰功德林頭等戰犯 踹渣男,嫁糙漢,我靠趕海帶全家致富 怒海爭鋒 綜影視:女配的野心是稱帝 洪荒之無敵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