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紙春秋(637)_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_线上阅读小说网 

一紙春秋(637)(1 / 1)

一紙春秋

粉筆灰在晨光中緩緩沉降,李硯民踮起腳,把“永”字的最後一捺寫得格外綿長。教室後排忽然傳來騷動,他轉身時,十幾個小腦袋正齊刷刷望向窗外。

徐正為站在梧桐樹下,藏藍中山裝熨得筆挺。這是1979年秋分清晨,公社乾部第一次出現在村小教室外。

“硯民同誌,支部需要你。”徐正為開門見山,兩人站在斑駁的圍牆旁,牆內是琅琅書聲,牆外是剛分產到戶的稻田。

李硯民攥著滿是粉筆灰的袖口:“這些孩子剛學會解二元一次方程......”

“所以讓你當大隊支書。”徐正為掏出一紙紅頭文件,“村小還歸你管,教師轉正的事,也歸你辦。”

這個“也”字像枚楔子,釘進李硯民往後十八年的人生。

交接發生在霜降那天。老支書把蒙著紅布的大隊公章遞來時,李硯民正批改到五年級的數學作業。最後一題是計算糧倉容積,他在草稿紙上畫完立體圖,才在移交清單上按下指印。

徐正為特意從公社調來吉普車,後座堆著《農村工作手冊》《土壤改良綱要》。臨上車前,李硯民突然跑回教室,把半盒粉筆塞進挎包。

“李支書!”會計小趙在村部門口迎他,目光卻瞟向牆角。那裡堆著待發的化肥,幾個生產隊長蹲在門檻上抽煙,等著新支書解決冬小麥的灌溉糾紛。

第一夜,他在煤油燈下同時攤開三份材料:五年級作文《我的理想》、公社下達的征糧任務表、民辦教師轉正初審名單。紅藍鉛筆在紙頁間遊走,批改作業的叮嚀聲與算盤珠的劈啪聲此起彼伏。

妻子送宵時時,看見他正把轉正申請表按姓氏筆畫排列,像過去整理學生學籍卡那樣認真。

轉正指標在1983年春天終於落地。公社禮堂裡,徐正為把蓋著鋼印的名單拍在他肩上:“硯民,你們村小六名教師全過了。”

歡呼聲在會計室回蕩時,李硯民正在核算第七生產隊的工分賬。他隔著玻璃窗望出去,曾經代課的王老師抱著檔案袋又哭又笑——從今往後,他的工資將由財政直接發放,再不用從大隊提留款裡支取。

“支書,您的表......”文書小聲提醒。桌上躺著李硯民自己的轉正申請表,填於1978年冬,家長意見欄裡寫著“願終身從教”。

他把它塞進檔案袋最深處,袋口繩繞了三圈。當天下午,他帶著這個檔案袋去縣裡參加“完善聯產承包責任製會議”,而村小的教師們集體去了照相館,準備貼在轉正證書上的二寸照片。

時間像用舊的算盤珠,在指尖劈啪作響中滾到1995年。村小擴建竣工典禮上,退休返聘的王老師攥著保溫杯感慨:“當年轉正的十八個人,現在每月領三千多退休金呐!”

李硯民正在調試新添置的投影儀,銀幕上晃動著“百年樹人”的標語。他鬢角已星白,卻始終沒學會用私人賬本丈量人生——即便在女兒學費最吃緊的歲月,他也隻是深夜在院子裡多抽兩袋煙。

轉折發生在1997年鎮中心小學合並前夕。人事乾事抱來泛黃的檔案:“李校長,您教齡怎麼少了十一年?”

所有材料都停在1979年。轉正名冊、工資套改表、教師職稱評定記錄......他的人生被整齊切分成兩段:前段是拿著工資的民辦教師,後段是記著工分的村乾部。

2016年重陽節,縣教體局接待室裡,年輕辦事員敲著鍵盤:“老同誌,係統裡查不到您轉正記錄。”

窗外正在舉行“從教三十年”表彰大會,紅毯上站著當年他親手辦理轉正的教師。七十三歲的李硯民捏著牛皮紙袋,裡麵裝著1978年的轉正申請表,紙張脆得像落葉。

“工資和工分的區彆......”他喃喃自語。這不是數字的差異,是兩種人生軌道的分野——一邊是財政兜底的穩定晚年,一邊是隨風而逝的工分記錄。

回家時經過早已荒廢的村小,他推開鏽蝕的鐵門。黑板上還留著當年沒擦完的板書,粉筆灰在夕照中浮沉。突然想起徐正為去世前的懺悔:“硯民,我耽誤了你......”

他沒有回答,隻把兜裡那截珍藏多年的粉筆,輕輕放回講台。

月光漫進空蕩的教室時,這個教出無數大學生的老教師,終於對著斑駁的黑板笑了。牆上課程表的夾縫裡,藏著某個孩子用鉛筆寫的小詩:“蒲公英飛過圍牆,不知道要去何方,但它相信風的方向。”

就像他始終相信,當年選擇留在孩子們身邊,本就是最正確的答案。

喜歡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請大家收藏:()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穿成獵戶極品妻,彆人餓肚我炫肉 吾乃輪回尊者 老夫子之打工皇帝 京圈太子爺的神秘未婚妻 楓林之遇 剪得一個機器人男友 五歲家主駕到,重振家族榮耀 末世重生我的保壘無敵家族 九叔:開局蝙蝠分身,初擁嶽綺羅 開局百倍返還,綁架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