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默的七日(十四)(696)_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綜合其他 > 荷葉閒客中短篇小說選集四 > 靜默的七日(十四)(696)

靜默的七日(十四)(696)(1 / 2)

靜默的七日十四)

藝術中心八周年的籌備會議上,林晚提出了一個讓團隊錯愕的建議:“今年我們不做慶典了。”

會議室陷入短暫的寂靜。助理小楊首先打破沉默:“不做慶典?但是林姐,這是我們的傳統,社區成員都在期待...”

“正因為是‘傳統’,所以才需要打破。”林晚平靜地環視團隊成員,“八年來,我們一直在擴張、創新、突破。但最近我在想,有時候最有力量的創造,恰恰在於懂得何時停下。”

她翻開麵前的筆記本,上麵是她近期的觀察記錄:“我們的活動參與率在下降,不是數量上的下降——實際上參與者更多了——而是投入度的下降。人們來去匆匆,像完成例行公事。我們的團隊成員也顯露出倦怠的跡象。連我自己...”她停頓了一下,“也感到我們在重複某種成功的模式。”

會議室裡的每個人都在思考她的話。確實,藝術中心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運作模式——季度主題、工作坊係列、社區展覽、年度慶典。高效,但逐漸失去了初期的活力和驚喜。

“那您的建議是?”項目協調員問。

“為期三個月的‘靜默期’,”林晚說,“暫停所有常規活動,包括周年慶典。給每個人——參與者、誌願者、我們自己——一個停下來思考的空間。”

建議引起了激烈討論。有人擔心資助方會撤資,有人憂慮社區成員會離開,有人直言這是“職業自殺”。

最終,團隊決定嘗試這個冒險的方案,但設置了底線——靜默期不超過三個月,期間保持藝術中心物理空間的開放,並設立“思考站”記錄人們的反饋。

消息公布後,反響兩極。一些長期參與者表示理解和支持:“確實,最近感覺來這裡更像義務而非樂趣。”但也有不少反對聲音:“藝術中心是我每周唯一的精神寄托,你們不能就這樣關閉它!”

最讓林晚意外的是織雲和織雨的反應。已經十二歲的他們正處於渴望穩定和規律的年齡。

“所以媽媽又要‘靜默’了嗎?”織雨問,語氣中帶著不易察覺的擔憂。

林晚意識到,孩子們仍記得她產後抑鬱的那段日子,擔心她的“靜默”是舊病複發的征兆。

“這次的靜默不同,”她試圖解釋,“不是因為我個人需要,而是為了藝術中心的健康發展。就像田地需要休耕才能持續產出。”

織雲思考了一會兒:“就像我們學校的寒假?”

“類似,但是更開放。不是完全休息,而是換一種方式成長。”

靜默期正式開始的那天,藝術中心出現了奇特的景象——空間依然開放,但沒有了往日的活動和課程。隻有幾個“思考站”散布在各處,邀請人們分享對藝術中心的想法、建議,或者僅僅是記錄當下的心情。

第一天,來的人寥寥無幾。林晚坐在空蕩蕩的藝術中心裡,聽著時鐘的滴答聲,感受著一種既陌生又熟悉的寧靜。

第二天,幾位老參與者習慣性地前來,發現沒有活動後,有些困惑地停留片刻,在思考站留下隻言片語,然後離開。

第三天,一個意想不到的群體出現了——附近的上班族。他們平時因工作時間無法參與活動,現在卻能在午休時來這裡安靜地坐一會兒,看看牆上的作品,留下自己的思考。

“我從未真正‘看’過這裡的作品,”一位年輕職員在留言本上寫道,“總是來去匆匆。今天才發現,那幅社區掛毯裡有一塊和我奶奶的桌布相似的圖案。”

第一周結束時,思考站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反饋。有人懷念特定的活動,有人建議新的方向,也有人單純分享了他們在靜默空間裡的感受。

“第一次有機會獨自麵對這些作品,我發現自己哭了。不知道為什麼,但感覺很釋放。”

“建議恢複周四的鉤織小組,但那不是因為我需要鉤織,而是因為我需要見到李老師。”

“為什麼所有的活動都要有‘產出’?能不能有純粹為了享受過程的創造?”

林晚仔細閱讀每一條留言,看到了一個與她認知中不完全相同的藝術中心。在高效運作的表象下,是未被滿足的深層需求——對真實聯結的渴望,對無目的創造的向往,對安靜自處的空間需求。

靜默期的第二周,她開始嘗試一種全新的記錄方式——用鉤織記錄思考站的反饋。不是直接轉譯文字,而是將那些情感和需求轉化為抽象的紋理和色彩。

一條關於“孤獨”的留言變成了深藍色漩渦中一點微弱但堅韌的亮光;

一段關於“社區溫暖”的分享化作了交織的暖色調線條;

一則對“創造性自由”的渴望呈現為突破規整結構的狂放針法...

這些鉤織記錄逐漸形成了一係列新的作品,她稱之為《靜默的回聲》。

與此同時,陳航的職業轉型遇到了瓶頸。他的獨立顧問工作收入不穩定,幾個重要項目未能續約。經濟的壓力開始顯現,但他們決定不因此縮短藝術中心的靜默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我們自己都不能堅持信念,如何要求彆人信任我們的理念?”陳航在家庭會議上說。

織雲和織雨提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他們想用零花錢設立一個“家庭應急基金”,並主動提出縮減不必要的開支。

“我們不需要新手機,”織雲說,“我的舊手機還能用。”

“我可以少買些衣服,”織雨補充,“反正校服就夠穿了。”

孩子們的懂事讓林晚既感動又心疼。她意識到,靜默不僅是藝術中心的需要,也是家庭重新校準價值觀的契機。

靜默期的第六周,藝術中心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沒有組織的活動,沒有安排的主題,幾位常客不約而同地帶來材料,開始自發創作。不是工作坊,不是項目,隻是幾個人安靜地坐在一起,各做各的,偶爾交談。

這種自發的聚集逐漸成為靜默期的一種新常態。人們帶來自己的創作,或隻是來坐坐,看看彆人的創作,在思考站留下感想。


最新小说: 異界殖裝:從抱臉蟲開始的 天命鏽材 六零:我符修,竟敢逼我下鄉? 從警校畢業考進紀檢委 我的道魂不朽 強製標記:星際統帥的禁忌之餌 一天一個短篇虐文故事 九轉玄瞳:都市至尊醫仙 孤兒又如何,老娘照樣當影後 彼岸的目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