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皮鞋留下的滑稽腳印被細心擦去,但那份探索的樂趣卻深深印在了小傅曦的心裡。他的世界正在以驚人的速度擴張,不僅僅是行動上的,更是認知上的。他像一塊貪婪的海綿,吸收著周圍的一切信息,並試圖用他有限的詞彙和理解力,為這個複雜的世界貼上屬於自己的標簽。這就不可避免地產生了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充滿童真的“認知錯位”。
一個初秋的夜晚,天空如一塊深藍色的絲絨,上麵綴著幾顆稀疏的星子。一輪皎潔的、近乎圓滿的月亮,清輝灑灑地懸掛在天幕上,柔和的光芒照亮了陽台。
傅景淵抱著洗完澡、渾身散發著沐浴露清香的小傅曦來到陽台,進行睡前的“觀景儀式”。小家夥依偎在爸爸懷裡,小手指著遠處樓宇的萬家燈火,已經能清晰地分辨:“燈燈!”
“對,那是燈燈,家家戶戶都亮著燈燈。”傅景淵耐心地回應。
就在這時,小傅曦的目光被天空中那個最大、最亮的光源吸引了。他仰起小腦袋,烏溜溜的眼睛睜得大大的,一眨不眨地盯著那輪明月。那光芒不像路燈那樣刺眼,也不像家裡的燈泡那樣有明確的邊界,它柔和、清冷,卻又無比清晰地掛在遙遠的天上。
這對於他已有的認知庫來說,是一個全新的、難以歸類的事物。
他努力地在腦海中搜索著類似的記憶。會發光、亮亮的……和他每天晚上睡覺前,媽媽關掉的那個床頭台燈有點像?和客廳裡那個大大的、亮晶晶的水晶吊燈也有點像?雖然形狀不一樣,大小也差很多,但核心特征似乎都是——會發光。
於是,在經過幾秒鐘嚴肅的“數據處理”後,他得出了自認為最合理的結論。他伸出小手指,堅定地指向那輪明月,用他那奶聲奶氣卻充滿確信的嗓音宣布:
“燈燈!大燈燈!”
正準備過來叫他們父子進屋的林曉悠,恰好聽到了這句石破天驚的“命名”,腳步瞬間定在原地,隨即用手捂住了嘴,才沒讓自己笑出聲來。
傅景淵也是微微一怔,低頭看著兒子那認真又帶著點小得意的表情,心裡軟成一灘水。他沒有立刻糾正,而是順著兒子的思路,用一種充滿詩意的口吻回應道:“嗯,曦曦說得對,那是天上最大的一盞‘燈燈’,它叫月亮。晚上它出來給我們照亮呢。”
“月……亮?”小傅曦重複著這個陌生的詞彙,小眉頭微微蹙起,似乎在努力記憶,但顯然,“燈燈”這個稱呼在他心裡更根深蒂固。
“對,月亮。”傅景淵抱著他,指著天空,“你看,它有時候是圓圓的,像個大盤子,有時候是彎彎的,像個小船。它不像我們家的燈燈有開關,它是自己就會發光的。”
小家夥聽著爸爸的解釋,依舊執著地指著天空:“大燈燈!亮亮!”
在他此刻的世界觀裡,那個懸掛在夜空中的明亮物體,就是一類特殊的、巨大的、掛在天上的燈。這個類比雖然不準確,卻充滿了孩童獨有的、跨越事物表象抓住某一相似特征的樸素邏輯思維。
林曉悠走過來,從傅景淵懷裡接過兒子,也加入了這場“天文啟蒙”。她指著月亮周圍那圈淡淡的光暈,說:“曦曦看,月亮‘燈燈’還有一圈光暈呢,是不是很漂亮?”
小家夥看看媽媽,又看看天上的“大燈燈”,似乎接受了這個說法,滿足地靠在媽媽肩膀上。
從那天起,每到夜晚,隻要看到月亮,小傅曦都會興奮地指著天空報告他的發現:“媽媽爸爸,看!大燈燈!”這個可愛的錯誤,成了家裡一段時間內溫馨的笑談。
林曉悠和傅景淵並沒有急於強行糾正他。他們知道,這是孩子認知發展過程中的必然階段,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理解和構建世界。他們選擇保護這份童真,同時也在日常的繪本閱讀和對話中,慢慢地、自然地引入更多關於月亮的科學知識和美麗傳說。
這個指著月亮叫“燈燈”的瞬間,標誌著小傅曦認知能力的一次大爆發。他開始主動觀察、比較、歸類,儘管結論可能令人捧腹,但那積極思考、大膽聯想的過程本身,遠比一個正確的名詞更重要。那聲“大燈燈”,如同一個充滿魔力的咒語,將一個遙遠的天體拉進了孩子稚嫩而充滿想象力的世界裡,閃爍著獨特而溫暖的光芒。
喜歡萌妻出逃:霸總追愛請大家收藏:()萌妻出逃:霸總追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