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天剛蒙蒙亮,我就醒了。山洞裡還黑乎乎的,隻有火塘裡還有一點暗紅的炭火,像隻沒睡醒的眼睛。小九和小嫻還睡得沉,小九打著小呼嚕,小嫻蜷縮著,像隻小貓。四隻狼崽也擠在我們腳邊,睡得正香。
我輕手輕腳地爬起來,走到洞口。撥開擋門的樹枝簾子,一股清冷的、帶著草木香的空氣湧了進來,讓人精神一振。外麵,天邊剛泛起魚肚白,山林還籠罩在薄薄的晨霧裡,靜悄悄的。新的一天開始了,也是我們在新家的第一天。
看著眼前這片陌生的山林,我心裡有點空落落的,又有點踏實。空落落的是,離開了住了那麼久的鷹嘴崖,就像離開了根一樣。踏實的是,這裡安靜,安全,不用擔心一睜眼就看到奶奶那張凶神惡煞的臉。
得趕緊把家收拾好,安頓下來。頭一件要緊事,就是把那兩頭野豬的圈弄結實點。昨天臨時圍的那個太簡陋了,那倆家夥力氣大,萬一晚上拱開了跑出去,在這人生地不熟的老林子裡,找都找不回來,那我們的指望可就沒了。
我回到洞裡,撥了撥火塘,添上幾根乾柴,火苗“噗”地一下竄起來,山洞裡亮堂暖和了些。然後叫醒了小九和小嫻。
“起來了,今天活兒多著呢。”
小九揉著眼睛坐起來,小嫻也迷迷糊糊地睜開眼。雖然昨天累得夠嗆,但睡了一覺,精神好了不少。
我們簡單吃了點昨晚剩下的稀飯當早飯。然後,我開始分派活兒。
“小九,你力氣大,跟我一起去砍點結實點的木頭回來,把豬圈加固一下。”我對小九說。
小九點點頭,立刻去拿他的砍柴刀。
我又對小嫻說:“小嫻,你把咱們昨天搬來的東西再歸置歸置,鍋碗瓢盆找個穩當地方放好。再把洞裡掃一掃,收拾乾淨點。”
“嗯!”小嫻乖巧地答應著。
我和小九帶上柴刀和麻繩,叫上大黃和大黑,出了山洞。新家周圍的林子更密,樹也更高大。我們沒走遠,就在附近找那些碗口粗、筆直結實的硬木樹,比如青岡木、櫟木之類的。這種木頭硬,耐啃咬,做豬圈樁子最合適。
小九揮著柴刀,“梆梆”地砍著樹乾,木屑飛濺。我幫著把砍下來的樹枝杈削掉,留下光溜溜的樹乾。我們一口氣砍了七八根,每根都有兩三米長,扛在肩上沉甸甸的。大黃和大黑在我們身邊跑來跑去,偶爾對著林子深處叫兩聲,像是在幫我們放哨。
扛著木頭回到山洞前,我們開始乾活。先用鎬頭在原來臨時豬圈的位置,挖深坑。地有點硬,挖起來費勁,我和小九輪流著來,累得滿頭大汗。挖好坑,把砍來的木頭一根根豎進去,埋深、踩實。這些木頭樁子要圍得密一些,防止豬從縫隙裡擠出來。
接著,我們又找了些細一點的木棍,橫著綁在立樁上,一層一層地編起來,做成籬笆牆的樣子。綁繩子是個技術活,要綁得緊,結要打死,不然豬一拱就鬆了。我手勁沒小九大,就負責扶穩木棍,小九來綁。他學著以前看大人乾活的樣子,把麻繩繞來繞去,使勁勒緊,打得結結實實。
忙活了大半天,一個像模像樣的新豬圈總算搭起來了。比鷹嘴崖那個用舊木樁湊合的要結實多了,圍得也嚴實。我們把那兩頭哼哼唧唧的野豬趕進去,它們在裡麵轉了幾圈,用鼻子拱了拱新籬笆牆,發現拱不動,也就老實待著了。
看著加固好的豬圈,我心裡踏實了不少。至少,這兩個“活錢罐”暫時是安全了。
乾完豬圈的活兒,我們又開始收拾山洞裡麵。小嫻已經把東西歸置得差不多了。鍋碗瓢盆放在一塊平整的大石頭上,下麵墊了塊舊布,看著整齊多了。衣服被褥疊好,用油布蓋著,防潮。洞裡的地麵也掃得乾乾淨淨。
我又和小九一起,用剩下的木料,在洞壁邊搭了個簡單的架子,用來放背簍、麻袋這些雜物。還把掛醃肉的地方重新整理了一下,讓通風更好。
忙忙碌碌一整天,到了傍晚,新山洞總算有了個真正的“家”的樣子。雖然還是簡陋,東西也不多,但井井有條,乾乾淨淨,火塘燒得旺旺的,鍋裡煮著飯,冒著熱氣。那眼泉水“叮叮咚咚”地流著,像在唱歌。
我們仨圍坐在火塘邊吃晚飯。累是累,但看著被我們親手收拾出來的新家,心裡都暖烘烘的。
“姐,咱們這新家,挺好的。”小九扒拉著碗裡的飯,含糊不清地說。
“嗯,”小嫻也點點頭,“就是上學路遠了點。”
“遠點不怕,”我給他們夾菜,“走路小心點就行。重要的是,這裡清靜,是咱們自己的地方。”
吃完飯,天也黑了。我們躺在鋪著乾草和褥子的地鋪上,聽著洞外的風聲和洞內的泉水聲。雖然身體疲憊,但心裡卻格外安寧。
安家落戶,不隻是找個遮風擋雨的地方,更是要把心安頓下來。經過這一天的忙碌,這個新的山洞,終於不再隻是一個陌生的洞穴,而真正成了我們可以依靠、可以守護的“家”了。接下來的日子,也許還會有很多困難,但隻要我們姐弟三個齊心,這個新家,就一定能撐起來,越來越好。
喜歡我留守的十七年請大家收藏:()我留守的十七年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