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善哥哥所言乃是老成之言,不若我們就此決定,英親王還是率所部部隊清剿陝甘之外的李自成軍隊,豫親王會同山東巡撫,南下徐州。”
多爾袞坐在主位上,雖然年紀不是最大,但卻已經是滿清事實上的權力最高者,順治皇帝現在還是個奶娃娃,連聽政的資格都沒有。
八王議政會議作出了決定,最高興的自然就是豫親王多鐸了。
終於有機會南下江南了當初入關的時候,就聽說過明朝江南一帶的繁華,而且身為滿清王爺,也拿到了一些江南的好玩意兒,現如今逮住這個機會絕不能夠放過。
英親王阿濟格雖然眼饞,但手下所有的軍隊都在追擊李自成的路上,如果要是現在回撤的話,時間上來不及,多爾袞也不會允許。
“大哥放心,弟弟在江南不管所獲幾何,都會把最好的留給哥哥。”
出了門豫親王多鐸看到英親王臉上有些不爽,趕緊過去說兩句好話。
雖然兩人之間多有爭鬥,但三兄弟聯合之勢,連孝莊皇太後都要顧慮三分,所以明麵上絕不能夠有任何矛盾以防他人鑽漏洞。
“你此去江南,切記要記住一件事情,那些漢人軍隊不可相信,戰場上倒戈的事情時有發生,我在山西就曾經吃過虧,周邊所有的護衛全都要是你旗內的勇士才行。”
英親王阿濟格雖然看不上自己這個弟弟,平時焦躁狂妄,但是該說的還得說,若是在戰場上有所損失的話,他們兄弟的三角就會出現漏洞。
“大哥放心,那些漢人奴才,弟弟還是能分得清楚的,隻不過是一些有用的狗而已,弟弟不會多給他們臉的。”
聽到阿濟格說這些話,多鐸還是能聽進去的。
多爾袞在屋子裡留了條縫,聽著哥哥和弟弟的話,心裡也是有些安慰,兄弟齊心,其利斷金,隻是回過頭來的時候,看到範文程和洪承疇兩人,這兩人的臉上多少有些尷尬。
兩人算是大明朝臣投降的典範了,目前也是身居高位,但是在豫親王多鐸的嘴裡無非就是一條狗而已。
而且英親王阿濟格也頗為讚同,就算是眼前對他們禮賢下士的多爾袞,剛才在門邊也是欣慰的點了點頭。
這一切都沒逃脫過兩人的眼……
“眼下大軍出征在即,本王不方便責罰他,日後再有這種語言,本王定饒不了他,兩位切莫多心,兩位對我大清的功勞,本王銘記於心,此次英親王自陝甘而回,主要是帶回了不少東西,我已命人送至二人府上,今日公事已畢,二位也早回去看看。”
聽到多爾袞的這個話,上一分鐘還有些尷尬的範文程和洪承疇,此刻已經是眼眶濕潤的跪在地上了。
說句實在話,他們這些明朝降將在滿清的地位一直不怎麼樣,就算是漢城第一人的範文程,也經常被這些滿清王爺們辱罵。
好在皇太極和多爾袞對他們還不錯,經常在眾人麵前強調他們的地位,而且每次搶了東西的時候都會優先分發給他們一些好東西,這也是他們給滿清賣命的重要原因。
扶起了兩個淚眼婆娑的投降人士,多爾袞讓手下的人好好的送回去,然後一臉厭棄的抖了抖自己的蟒袍。
其實在他的腦海深處,弟弟多鐸的那句話一點問題都沒有。
你們就是我大清的狗,現在還有用處,該給肉吃就給肉吃,該逗弄兩下就逗弄兩下,等你們完全沒用的時候,我大清自然也不需要你們一腳就可以踹開。
“來人,去請孔有德孔大人。”
多爾袞剛落座不久,忽然想起了明朝降將孔有德,他好像就是祖籍山東。
此次多鐸南下,應該讓他一同而去。
崇禎6年就投降過來的孔有德,彌補了滿清的短板,帶來了一些大明的火器。
豫親王多鐸的手下都是善騎射的八旗鐵騎,孔有德手下的人有火器營,正好可以彌補多鐸的短板。
那南明太子有些奇淫技巧之物,料想在多鐸和孔有德的夾擊之下,應該沒多大的作為。
想到這裡多爾袞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席卷天下的日子馬上就要來了,功勞都在自己的兩個兄弟身上,將來這位置肯定會更加牢固。
若不是為了玉兒……
這江山……
多爾袞正在想事情的時候,孔有德也從外麵進來了。
多爾袞收回自己的心思,說了一下豫親王多鐸南下的事情,命孔有德率自己所部跟隨,詢問孔有德手下目前有多少人?
“回攝政王的話,我不在遼東之時,擁有17,000步兵,三千騎兵,山海關大戰過後,陣亡4000餘人,入關後獲得補充,目前共26,000步兵,使用各類火器,4000騎兵負責掩護。”
孔有德一直都想著建功立業,進入關內之後也把自己真正當成了個滿清人。
可無奈多爾袞兄弟把持著各類獲得功勞的渠道,他以前是皇太極的舊臣,多爾袞掌權之後並不是很信任於他,所以一直都沒機會。
多爾袞在心中盤算著,孔有德的手下有三萬來人,山東巡撫據說聚集了五萬之兵,但估計全部都是烏合之眾,沒多大的用處。
主力還是要靠孔有德手下的3萬人,加上多鐸手下的3萬人。
這6萬軍隊的戰鬥力比較強,應該能夠一舉拿下徐州,而且按照多鐸的性子,至少日行百裡,徐州周邊也不在話下。
就在多爾袞與孔有德商談的時候,京城南城邊上一騎快馬狂奔入城,一路上不知道撞翻了多少人。
當多爾袞送孔有德出來的時候,馬上的滿清騎兵也是由彆人架著,腳不沾地的進入了八王議政大殿的院子。
“何事如此慌張?”
多爾袞有些焦急的說道,自入關之後還未有這樣的事情。此人從何而來?是哪裡又出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