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得功等這道命令等的已經快發瘋了,眼看著那麼多人在北方戰場上建功立業,咱當初投降太子殿下的時候,那也僅僅比高傑慢了一步而已。
劉良佐和劉澤清這樣的,都在戰場上大放光彩了,咱們這些人竟然跑他們後邊去了,這怎麼能行呢?所以這家夥雖不說是一天三份奏折,但兩天一份奏折還是能平均到的內容幾乎都是抄的一樣,那就是他手下兵精糧足的,務必要讓他上戰場。
按照朱慈琅原來的想法,黃得功應該保住南京的西大門,左良玉這父子兩個一直都沒有表態,曆史上在最關鍵的時刻也是因為左良玉的軍隊直逼南京,這才導致南明朝廷覆滅。
朱慈琅害怕也會出現這樣的事兒,再者說了,剛剛誓師北伐的時候,對自己的軍隊還不是那麼有信心,所以讓黃得功這一員大將鎮守西側也是為了保險。
現如今情況已經明了了,左良玉父子兩個雖然還沒有表態,但各地的城防建設卻沒停下來。左良玉父子兩個如果要是繼續派兵東進的話,那就憑他們手下這幫軍隊恐怕二十萬人都死光了,那也看不見南京城的城牆。
在這種情況下,朱慈琅當然要調動大批兵力北伐。
趁著滿清勢弱的情況下一舉解決他們。
正在訓練的守備團快速接管了黃得功手下的防務,黃得功這家夥帶著手下的軍隊從皖北出發,直插河南。
按照朱慈琅給他的命令,最好能夠抓住英親王阿濟格的軍隊,好好的教訓他們一番,你要是能把他們都給滅在外麵,那此次北伐你就是頭功。
當然朱慈琅也知道英親王阿濟格是戰場上的老人了,手下的軍隊一直處於戰鬥當中,不管是進攻還是逃跑,那都是有一套的。
黃得功頂天在他身上撕下一塊肉,如果要說把他留在河南的話,那還真有點兒難度。
不過按照朱慈琅的說法,有棗沒棗的打一杆子,總不能讓英親王集團就這麼完好無損的回到京城,那對於我們的將來之戰,那也是增加難度。
“快快快快,都彆給老子耽誤時間,我可把醜話說在前麵,北邊兒的肉被吃的差不多了,留給我們的就那麼兩塊兒,這會兒誰要是給老子磨嘰,就算老子認識你們這手裡的鞭子也不認識你們,滿清朝廷眼看就要完了,誰要是不想立戰功,抓緊從隊列裡給老子滾出去。”
手下的行動速度已經相當快了,但是看在黃得功的眼裡,這速度能叫快嗎?
英親王阿濟格的軍隊他可是調查過,除了正白旗和鑲白旗的一部分軍隊之外,其餘全部都是各旗的精銳,雖然在打仗的過程當中收攏了一批投降的明軍,但是這些人大部分也都是騎兵。
所以朱慈琅的信上說得很清楚,你要是想在英親王的身上割下一塊肉,那你必須得比他更快才行。
戰鬥力方麵是不需要擔心的,隻要黃得功不出現太大的失誤,他的軍隊跟英親王碰麵的時候,勝利者肯定是黃得功。
陪同朱慈琅的書信而來的是北方各大戰役的一些精華,麵對敵人該使用什麼樣的陣型。這上麵寫得清清楚楚。
並且雙方的大體傷亡數字也寫在上麵,並不是說讓黃得功按照這個標準來,而是給他一個指引方向,畢竟這家夥沒有參加過大規模的新式戰鬥,有這樣的一份文書擺在這裡,省得他到處撞牆。
“報…”
出發還不到半日,加急文書已經由騎兵送過來了。
“這幫沒被餓死的貨,竟然也想著趁火打劫?”
黃得功看到加急文書上的文字,立馬就瞪起眼來了,上麵所說的是河南西部一帶,也就是跟陝甘交界的地方,李自成的軍隊原本已經被打得潰不成軍,現在看到英親王的軍隊撤退,他們竟然一股腦的占據了十幾個縣城,並且宣布這些地方歸屬於大順政權。
“將軍此次北伐殿下可曾說過這些農民軍的事兒?”
黃得功身邊的首席參謀將軍杜文和想到了一個嚴重的問題。
之前北伐的時候,我們和李自成可是同盟關係,雙方說好了共同對抗滿清,在打仗的過程當中,李自成雖然戰鬥力不怎麼樣,倒是也把英親王的軍隊一直給吸引著,沒有讓他們乾涉魯東的戰爭。
“這事兒還用說嗎?自然是我們自己決定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彆的地方咱管不了,在這漢地十八行省的地盤上難道還有兩個政權嗎?”
黃得功眼睛一斜立刻就有了想法。
此次北上太子殿下可沒說這些農民軍的事兒,那就說明我們可以便宜行事。
“話雖是這樣說,但是殿下尚未給我們旨意,我們是不是寫封信請示一下,萬一將來追究起來的話,將軍切莫背了黑鍋。”
杜文和是個文人,考慮事情比較謹慎,也是一心一意的為黃得功著想。
“我說老杜,有些時候你考慮事情的角度應該改變一下,殿下給李自成下了旨意。講明我們雙方是聯合的,但你以為殿下真的願意和他聯合嗎?殿下是如何從京城逃出來的?先皇與諸位忠臣又是如何在京城死的?這些事兒難道都忘了嗎?”
黃得功平時給人的形象那就是一介,武夫這腦子有跟沒有都差不多,但是此刻所說出來的這些話,讓旁邊的老杜頗為吃驚,看來還是自己想慢了一步。
“若是這樣的話,我們在北京的途中農民軍主動攻擊我們,我們隻不過是自衛反擊,殿下就算是知道了,也得指責李自成這些家夥忘本忘義……”
杜文和不愧是黃得功身邊的第一謀士馬上就把這件事情具體化了,旁邊黃得功摸著自己的胡子哈哈大笑。
到底是自己身邊得用的人,隻需要稍微點撥一下,這北上的途中該如何應付這些農民軍,咱不就有了章程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