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文選的話說完之後,朝堂之上引來了一陣議論,大家都認為白文選說的沒毛病。之前張獻忠殺使者的時候,就因為和他的四個義子喝酒喝多了,這才魯莽之下做下決定。給大西政權帶來殺身之禍。
當然這個話誰也不能說,反而認為張獻忠做的事情沒毛病。英雄男兒就應該這樣為了土地和權勢去征戰,而不是臣服於大明腳下,說這個話的時候還得把李自成給罵一頓,張獻忠最不服的就是李自成。
“來就來吧,之前的時候咱們也沒怕過,雖然少許有些受挫,但是隻要咱們不缺糧食,沒有人是咱們的對手,那個小太子才多大年紀,滿清人打不過他,並不代表著我們不行,隻要他敢派兵過來,老子讓他有來無回。”
孫可望滿不在乎的說道,這些人其實根本沒見過真正的戰爭,之前他們反的時候,所麵對的也是大明王朝最弱的一批軍隊,這幫家夥因為軍餉沒有發下來,自然而然的不願意給大明王朝賣命,讓這些農民軍都取得了勝利,所以在他們這些人的眼裡,自己的戰鬥力其實是很強的。
“將軍此言差矣,將軍可還記得之前我們進入湖廣,曾經與一支滿清騎兵交手,當時將軍手下將近六千人,滿清騎兵僅兩千不到,但是在三輪衝擊之下,我方人員潰不成軍。不但丟掉了各種戰場輜重,連將軍手下的精銳營也損失過半,這就是滿清八旗鐵騎的戰鬥力,可這些人跟那位太子的人比起來,實在是連看都不夠看的,幾個月的時間就從南京打到京城,接著又把滿清人趕回遼東。這大明軍隊的戰鬥力,當真是強的可以。”
白文選有個特點,從來不會說大話,彆人說的話的時候他也不會跟著,隻會用數據進行說話,算是張獻忠手下的能人,而且判斷失誤的次數極少,大部分時間都是正確的。
手下一些人聽到白文選的話,有腦子的都認為大明軍隊的戰鬥力比我們強,但是沒腦子的人也不少,都站在張獻忠四個義子那邊認為白文選有些誇張了。
“按照白大人所說,他們能打敗八旗鐵騎,我們打不過八旗鐵騎,是不是現在我們已經戰敗了?還是你質疑前日父皇殺死大明臣子的事兒有錯?”
孫可望不是個實乾派,雖然作戰力不錯,但是講道理的話根本就不是白文選的對手。所以這家夥馬上把話題引到了張獻忠的身上,你要是繼續就這個事說下去,那可就是大逆不道了,大西政權雖然是草台班子,但該如何處置大逆不道的人那還是懂得的。
“將軍切不可岔開話題,也不需要用這樣的話來堵我,我們關上門是一家人,我好你就好,你好我也好,若是因為一些彆的事情發生了爭吵,尤其是在此關口,損失的還是咱們大西。”
白文選絕對是個能人,並沒有跟孫可望繼續爭吵下去,反而是用這樣的話結束了兩人之間的對話,表明自己一切都是為了大西。
“白先生一心為了朝廷,為了朕,這是能看得見的,你們幾個休要亂說,以白先生之見,那大明軍隊可是會馬上進攻川蜀?”
打仗的事情交給自己的幾個義子,但如果論到這種分析的話,那幾個家夥加起來恐怕也趕不上人家白先生一半。張獻忠是明白這個道理的,所以趕緊讓孫可望閉嘴。
張獻忠酒醒了之後,也知道自己做的事兒有點過了,但既然是一國皇帝,哪有認錯的事情呢?就算是拉硬,那也得拉到底。
“皇上若是微臣猜的不錯,按照那位小太子的做事方式,進攻川蜀的命令必然已經出了京城,半路上十來天來算,半月的時間我們就應該看到大明軍隊了,而且他們必定會從渝城開始進攻。”
白文選非常大膽的說道,周圍的人料定了使者死了之後,兩邊兒肯定是要打仗的,但沒想到這打仗馬上就來。更沒想到大明朝廷會選擇從東邊進攻。
要知道入川的路線北邊是稍微平緩一點的,如果要是從東邊進攻的話,成功的幾率可不大。當初張獻忠出川作戰,後來被幾路明軍圍剿,那也是一路逃回川蜀,後麵跟著的明軍根本就追不上,而且地勢西高東低,對於追擊的明軍來說,那可是一點兒便宜都占不著。
“先生的意思是我們要派兵支援渝城?”
看到手下的人還要上前說話,張獻忠隻能是提前與他們說話,省得你們這些人又吵起來,一點事兒也解決不了。現在他也感覺到時間緊急了,不能讓手下的人在這裡磨牙根。
“要派重兵增援,左良玉的事情皇上應該還記得,左良玉手中的兵力其實不弱,但是最終全部都浪費在了漢口,若是朝廷的軍隊西進的時候,左良玉能夠提早派出援軍,那麼朝廷的軍隊絕不可能會進展那麼快。左良玉也有足夠的時間使出自己的全力,可惜的是朝廷進展速度太快,左良玉的軍隊動作太慢,導致他最後窩在漢口施展不開,這也是朝廷快速拿下湖廣的原因,咱們決不能夠犯同樣的錯誤。”
白文選雖然是個文人,但是對於收集到的這些消息,那可是經常在自己的家裡進行細致的研究。張獻忠忙著各地搜羅舞女的時候,人家白文選可沒閒著,那個時候就在努力的提高自己。
重慶是整個川蜀的東大門,一旦要是丟了的話,那麼天險也就沒了,但重慶也沒多少耕地,能養活的老百姓不多,所以駐紮的軍隊也不多,現在要是重兵增援的話,光是運過去的糧草就不少。
張獻忠剛進入川蜀的時候,老百姓的壓力也非常的大,這家夥動不動的就要調動大量的民力。現在好不容易才壓下去,又要讓人運送大量的糧草前往重慶,這內部會不會再鬨騰起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