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雨帶著某種執拗,連續下了三天三夜。法醫中心的空調低聲嗡鳴,試圖驅散空氣中的濕氣。林宇站在五號解剖台前,無影燈在不鏽鋼台麵上投下刺目的白光。
台上的死者是個年輕男性,渾身濕透,像是剛從水裡撈出來。發現地點是城東的一個地下車庫,暴雨導致積水,清潔工抽水時發現了屍體。
“初步判斷是溺水,”小李遞過現場照片,“但車庫積水隻有一米深。”
林宇推了推眼鏡,係統界麵悄然浮現:
【屍體狀態:新鮮,死亡時間68小時】
【肺部積水:與現場水質成分一致】
【特殊發現:右手掌心有新鮮灼傷圖案】
那是個奇怪的灼傷印記,像是某種抽象化的雨滴形狀,邊緣整齊得不自然。
“先做常規解剖,”林宇戴上手套,“特彆注意呼吸道和心臟。”
解剖過程異常順利。係統實時標注著各項發現:
【喉頭水腫:符合嗆水反應】
【心臟擴大:疑似長期高血壓】
【胃內容物:檢出酒精含量0.12】
一切都指向意外溺水——如果不是那個灼傷印記太過詭異。
林宇用電子顯微鏡仔細觀察灼傷處:【表皮層碳化,真皮層完好】
【灼傷形狀:規則幾何圖案】
【殘留物:檢出微量金屬顆粒】
“這不是普通灼傷,”他皺眉,“像是某種branding。”
係統啟動圖案匹配,很快在數據庫中找到一個相似設計:某高端俱樂部的會員標記。但細看又有微妙不同。
調查發現死者叫楊帆,35歲,證券公司分析師。銀行流水顯示他最近有大額資金流動,都是彙往某個海外賬戶。
“查他最近的通話記錄和行蹤。”林宇吩咐。
係統界麵彈出通訊分析:【最後通話:未知號碼,加密通話】
【行蹤軌跡:死亡前常去某私人會所】
與此同時,毒理詳細報告出來了:血液中除酒精外,還檢出微量致幻劑。
“致幻劑加酒精,更容易發生意外...”小李推測。
林宇搖頭:“太巧合了。”
他再次檢查屍體,這次注意到了細微的掙紮痕跡:指甲縫裡有某種藍色纖維,手腕處有輕微束縛傷。
【纖維成分:腈綸混合棉,常見於高檔地毯】
【束縛傷特征:符合軟質繩索捆綁】
係統突然發出提示:【檢測到皮下微型芯片,位於灼傷印記下方】
技術隊立即進行掃描,果然發現了個米粒大小的芯片。解析後,裡麵隻有一組代碼:r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