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皇後,皇帝的態度很複雜。
他們是少年夫妻,自然有過夫妻恩愛,柔情蜜意的時候。
可他也不會忘記,皇後是他無可奈何的選擇。
他母親懷他的時候遭了算計,勉強把他生下來,給了他一副破敗身子,自己也纏綿病榻沒幾年就去了。
那時候他已經到了啟蒙上學的年紀,也就沒有再安排一個養母的必要。
周圍的奴婢沒人敢苛待他,可也沒有人有資格關心他。
更何況是他的婚姻大事。
沒有一個高門貴女會樂意嫁給一個身子病弱又不受寵的皇子,同時為了展示自己的無害,當今求娶了身份低微的皇後。
他們彼此相互扶持,可也代表皇後見證了他人生中的不堪,她是她不得誌時的見證。
為了穩妥,皇帝讓幾個太醫輪流給皇後診脈。
皇後笑的很幸福:“陛下也太緊張了。臣妾沒事兒,咱們的孩子也很乖巧。”
一個乖巧的不能承繼大統的公主。
皇帝掩下了眼底的陰翳。
一個隻是作為富貴閒人養大的皇子,一個被要求隻要好好活著就可以的皇子,政治敏感度能有多高。
他不明白,有些事,不同人做,不同時間做,產生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君主和朝臣的關係也絕對不是簡單的是個人坐在皇位上,底下的臣子們就會乖乖聽話,溫順的像綿羊一樣。
但你要說他一點兒也不懂,好像也不至於,生於皇家,怎麼也會耳濡目染。
他隻是把握不好權力的邊界。
為了應付之後可能會有的動蕩,皇帝並沒有在皇後難產之後就發難,而是趁機暗中收服了一些人,自覺有了把握才開始動作。
這段時間也方便他偽造一些證據,模糊一些真相。
但他本來就是林楠扶持上去的傀儡,他要是突然發難,林楠可能會被打個措手不及,給林楠帶來點困擾。
可皇帝自以為穩妥的準備就給了林楠反應應對的時間。
林楠又不是全知全能的,他當然不知道皇帝具體要乾什麼,但把皇帝暗中發展的力量一一剪除,皇帝想做什麼都不重要。
隻要林楠想,皇帝的詔令出的了宣政殿,出不了皇宮。
這也是為什麼袁三娘謀害皇後的流言剛起,林楠就能這樣快速應對,威脅皇帝的原因。
皇帝惴惴不安的度過了一個夜晚,第二天上朝的時候安慰自己:這些流言跟朕有什麼關係?
林楠進宮一問,朕不就利索改口了嗎?還給了大筆的賞賜安撫,他有什麼不滿意的?
至於之前對林婉秀的質問,她會不會跟林楠告狀,皇帝想了想,心裡肯定不會,畢竟秀秀那麼愛自己。
結果上朝的時候,林楠就把舊事重提,逼著他處理自己的心腹!
皇帝怒了一下,可看著大部分朝臣站在林楠那邊,還是忍氣吞聲道:“林愛卿所言甚是,就依愛卿的意思處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