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話那頭,周青青帶著哭腔的求助還在繼續,訴說著吳雯的背叛和新繼父的逼迫,字字句句都是走投無路的絕望。
然而,林楠握著手機,眼神平靜無波,心底不起絲毫漣漪。
畢竟,這跟我有什麼關係呢?
一個清晰的聲音在他腦海中響起。
尊重他人命運,放下助人情節。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都有自己的坎要過。
你可以在彆人墜落時遞出一根繩子,但沒必要把自己也綁上去,陪著對方一起沉淪。
他是周青青同母異父的哥哥,僅此而已。
在她遭受侵害、奮起反抗時,他出於某種道義或者說是“看不順眼”,可以出手相助,給她指條路,甚至借她一把刀。
但這絕不意味著,他有義務和責任去負擔她接下來的人生。
或許有人會覺得,不過是借點錢讓她先上學而已,何必如此冷血?
但林楠的思維模式,從來都是走一步看十步。
他順著“借錢”這個口子往下想,立刻就看到了一條布滿荊棘、深不見底的麻煩之路。
這次借了學費,下次呢?生活費呢?周青青那個放不下的弟弟周睿呢?她能眼睜睜看著周睿失學嗎?
一旦開了這個頭,以周青青那近乎固執的責任感,她必然會連周睿的擔子也一並扛起來。
可以預見,未來的她將在無數兼職中疲於奔命。
她本就不是天賦異稟的人,在這樣的重壓下,學業能維持成什麼樣?能順利畢業都算她意誌力驚人了。
再往後看呢?周睿上大學、娶妻生子……以周青青的性格,她能袖手旁觀嗎?這簡直是一個看不到儘頭的無底洞。
由此可見,在未來至少十年內,林楠在周青青身上看不到任何“投資回報”的可能性。
她隻會不斷地陷入經濟困境,而第一個想到的求助對象,必然是他這個曾經伸出過援手的“哥哥”。
借一次是情分,借兩次、三次呢?總有拒絕的時候。
等到那時,前麵借出去的錢大概率打了水漂,還可能引來更深的埋怨。
畢竟一個之前幫助過周青青的哥哥和從來沒管過的哥哥,她對兩者的期待是不一樣的。
給予善意再拒絕,往往會招致成倍的怨恨。
這還隻是周青青和周睿自身努力、不出意外的情況。
更糟糕的是,如果周青青因為過度勞累搞垮了身體,需要錢治病,到時候,這錢是借還是不借?
還有他們那個新繼父,一聽就不是善茬。
如果知道周青青能從林楠這裡借到錢,會不會變本加厲地逼迫她?甚至通過她和吳雯的關係纏上林楠,把他當成新的“提款機”?
所以,在林楠冷靜到殘酷的評估體係裡,周青青和她身後的那個家,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泥潭和爛攤子。
他瘋了才會主動跳進去,與她們加深這種經濟上的捆綁。
但林楠也深知,凡事不做絕。做人,總要留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