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為一亂,乃‘官亂’。”
他頓了頓,繼續道:
“官既亂,則法紀不存。”
“豪強地主得以肆意兼並,欺壓鄉裡;”
“江湖幫派、山匪流寇隨之滋生,弱肉強食。”
“此為二亂,乃‘民亂’。”
“官亂與民亂交織,百姓無以聊生。”
“要麼淪為流民餓殍,要麼鋌而走險,加入劫掠者的行列。”
“如此循環,秩序徹底崩塌,人間便成煉獄。”
陳穩的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
如同冰冷的錐子,刺破了許多人習以為常的遮羞布。
“所以,所謂‘官逼民反’,並非虛言。”
“當活下去都成為奢望時,仁義道德便成了空中樓閣。”
篝火旁一片寂靜,隻有火焰燃燒的聲音。
“榮兄”的護衛們大多露出沉思之色。
顯然這番話觸及了他們平日所見所感。
趙大眼等人則是一臉自豪。
他們親身經曆了焦土鎮從無序到有序的過程,對首領的話體會更深。
“榮兄”久久不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膝蓋,眼中光芒閃爍。
陳穩這番話,沒有引經據典。
卻直指核心,其洞察之深刻。
遠超尋常文人策論,也絕非一介武夫所能言。
他深吸一口氣,追問道:
“那依陳兄弟之見,欲平定這亂世,當從何處著手?”
這才是問題的關鍵,也是“榮兄”真正想知道的。
陳穩毫不猶豫地回答:
“欲安天下,先足兵食,首在吏治清明。”
“兵食為基,此乃常理。”
“但這吏治清明……”
榮兄沉吟道。
“談何容易?”
“如今這世道,有兵有糧便是草頭王,誰還在乎吏治?”
“正因如此,才更顯其重要。”
陳穩目光堅定。
“得一地,若不能選賢任能,清肅貪腐,使政令通暢,讓百姓休養生息。”
“則此地終非根本,不過是又一個搜刮民脂民膏的據點罷了。”
“兵無糧不聚,民無信不立。”
“這‘信’,便來自於清明之吏治。”
“來自於能給百姓帶來秩序和希望的治理。”
他想起焦土鎮設立的五司。
想起王嬸、石墩、錢貴等人各司其職。
雖然簡陋,卻效率非凡。
“即便是一鎮一縣之地,若能建立起有效的秩序,嚴明法度。”
“使耕者有其田,工者得其利,商者通其貨,兵者保其境。”
“則民心自然歸附,根基自然牢固。”
“以此為基,方能圖謀更大。”
這番話,幾乎是焦土鎮實踐的總結。
隻是隱去了係統的核心作用,強調了理念和秩序本身的力量。
“榮兄”聽得目光越來越亮。
陳穩所說的,正是他心中所思所盼。
卻又難以在現實中找到成功範例的理念。
他忍不住撫掌輕歎:
“好一個‘欲安天下,先足兵食,首在吏治清明’!”
“陳兄弟此言,真乃金玉良言,振聾發聵!”
“若天下牧守、節度,皆能如兄台這般見解,何愁亂世不平,蒼生不寧?”
他看向陳穩的眼神,已經徹底變了。
那不再是看待一個偶遇的,有些本事的行商或豪傑。
而是如同發現了一塊未經雕琢的璞玉,一位難得的王佐之才!
今夜這場荒村夜談,其價值,遠勝於方才擊退匪徒的廝殺。
他心中那個模糊的念頭,變得愈發清晰和迫切:
此人,必須招致麾下!
篝火劈啪,映照著兩張同樣年輕卻都蘊含著不凡抱負的臉龐。
一場關於天下蒼生的對話,才剛剛開始。
卻已在彼此心中,投下了重重的石子,激蕩起層層漣漪。
而這漣漪,終將擴散開來,影響整個時代的走向。
喜歡開局砍樹,我砍出個五代盛世請大家收藏:()開局砍樹,我砍出個五代盛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