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霧未散,汴河之上已是舳艫相接。
陳穩立於新修繕的虹橋之上,並未穿著顯眼的龍袍。
隻是一身玄色常服,但周圍若有若無的精悍侍衛。
以及陪同的工部官員恭敬的態度,仍昭示著來人的不凡。
他目光落在那些喊著號子、奮力拖拽漕船的纖夫,以及碼頭上忙碌著裝卸貨物的役夫身上。
心念微動,一股無形的力量悄然彌散開來。
正是牛馬係統的【海量賦予2倍】效果。
他沒有將力量集中於某一人,而是如同春雨般,廣泛覆蓋了這片碼頭區域數以千計的勞作者。
效果立竿見影。
纖夫們隻覺得今日繩索似乎輕了些許,腳步更穩,氣息更綿長;
搬運的役夫則感到肩上的麻包不再那麼沉甸甸,腰腿間仿佛湧出新的力氣,動作更快,效率陡增。
整個碼頭的運轉,在不知不覺中,提速了近一倍。
河道中,一艘剛卸完貨的空船被迅速移開。
另一艘滿載的貨船立刻補上位置,銜接流暢,井然有序。
工部陪同的郎中臉上難掩驚異,低聲對同僚道:
“奇哉,今日這些力夫,精神頭竟如此之足?”
陳穩聽著身後官員的小聲議論,麵色平靜。
他此舉,並非為了炫耀,而是要親身體驗,在不過度消耗自身精神的前提下。
這種低倍數、廣範圍的賦予,對大規模民生工程的促進作用。
效果令他滿意。
這證明,即便不用於戰場,係統之力在和平建設時期,同樣是國之重器。
離開碼頭,返回皇城的路上,陳穩的思緒卻並未停留在漕運效率的提升上。
錢貴昨夜呈遞的一份密報,在他腦中盤旋。
密報提及,偽宋境內,那位趙匡胤,似乎正著手整頓禁軍。
其采取的手段,隱約有收攏兵權、厚待勳臣,以期換取其交出實權的傾向。
這讓他想起了之前獲得的那份偽宋立國詔書,其中似乎也隱含了類似的意圖。
“杯酒釋兵權……”
陳穩心中掠過這個從情報中提煉出的、形容對方此舉的詞彙。
雖不知對方具體會如何操作,但此策的核心用意。
他洞若觀火——以富貴換兵權,消除內部潛在威脅,鞏固皇權。
此策有其高明之處,可免於如同前朝那般,陷入武夫擅權、藩鎮割據的循環。
但,亦有弊端。
若處置不當,易寒了將士之心,且可能導致國勢漸趨文弱。
“朕之大陳,絕不能簡單效仿此等‘自殘武功’之策。”
他需要的,是一種既能確保皇權穩固、防止尾大不掉,又能持續激勵武人奮勇、保持軍團戰鬥力的長效機製。
回到武德殿,他即刻召見了張誠、王茹,以及樞密使、兵部尚書等重臣。
沒有提及偽宋的具體動向,他隻拋出了一個問題:
“眾卿,如何既能使我大陳勳貴將校,永葆忠勇之心,為國效力,又能避免前朝藩鎮坐大、驕兵難製之覆轍?”
殿內一時沉寂。
幾位重臣都陷入了沉思。
這確實是一個關乎王朝長治久安的核心難題。
前唐及五代以來,多少王朝興衰,皆與未能妥善處理此事密切相關。
兵部尚書率先開口,語氣謹慎:
“陛下,或可循舊例,多加賞賜田宅金銀,使其安享富貴,或頻繁調動將領,使其不易久掌一軍……”
陳穩微微搖頭。
“賞賜不可無限,易生貪婪,更易使國庫空虛;”
“頻繁調動,則兵不識將,將不知兵,臨陣如何禦敵?”
樞密使沉吟道:
“或可強化監軍製度,以文製武……”
王茹立刻反駁:
“此策前朝亦曾行之,然文武相輕,互相掣肘,往往誤事,絕非良策。”
張誠撚著胡須,緩緩道:
“陛下,臣以為,關鍵在於‘導向’與‘希望’。”
“需讓天下武人看到,忠於陛下,效力大陳,不僅有眼前之厚賞,更有長遠之尊榮,乃至……蔭及子孫之保障。”
“使其自身之富貴榮辱,皆與國運緊密相連,則無須陛下催促,彼等自會奮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