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穩眼中閃過一絲讚許。
“張卿此言,深得朕心。”
他站起身,走到殿中懸掛的輿圖前,目光掃過遼闊的疆域。
“朕思慮良久,有一策,或可試行。”
眾臣精神一振,凝神靜聽。
“其一,立爵。”
“除卻現有的國公、郡公、縣公等高等爵位,增設‘勳爵’體係,如輕車都尉、騎都尉、雲騎尉等,細分等級,對應不同軍功、政績。”
“爵位,非僅虛名,當有與之匹配的、固定的年金俸祿,然,此俸祿不由地方稅賦支取,專由朕之內帑與皇室產業收益撥付。”
此言一出,張誠等人皆是目光一亮。
由皇室而非國庫支付勳爵年金,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享有勳爵者,其經濟來源與皇帝個人綁定更深,恩出自上,其忠誠自然更傾向於皇帝。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同時,又不增加國庫和百姓的負擔。
“其二,設階。”
“完善武散官、文散官體係,明確升遷路徑。”
“使即便無戰事時,官員將校亦可憑政績、資曆、考核穩步晉升散官品階,提升地位與俸祿,保持進取之心。”
“其三,定賞。”
“軍功授田,依舊施行,然需規定,此田可繼承,卻不可無限兼並,並需繳納賦稅,以防土地過度集中。”
“另,立‘殊功閣’,圖畫曆代於國有大功者形象於其中,配享祭祀,流芳百世,激勵後人。”
“其四,重教。”
“於汴梁設立‘皇家武學院’,擇勳貴、將門子弟及有潛力的軍中俊才入學。”
“不僅習練武藝兵法,更需研讀忠君愛國之道,明了為將之責。”
“朕,會親自擔任山長,並定期前往講學。”
“使天下英才,入吾彀中!”
陳穩一條條闡述著,思路清晰,環環相扣。
這套組合策略,既有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皇室支付的年金)。
又有清晰可見的職業路徑散官體係)。
還有精神層麵的至高榮譽殊功閣)。
更包含了對於下一代的控製與培養皇家武學院)。
它將勳貴、武將的利益與皇權、國運深度捆綁,卻又通過製度設計。
避免了他們掌握不受製約的地方權力與經濟特權。
它不是簡單地剝奪或贖買,而是引導和轉化,將可能威脅皇權的武力,轉化為維護皇權和開拓疆土的利器。
張誠深吸一口氣,由衷讚道:
“陛下聖慮深遠!此策若行,則勳貴將校,皆知奮進有路,忠勇有報,自身前程、家族榮辱皆係於陛下與國朝,何人還會心生異誌?即便有,亦難成氣候!”
王茹補充道:
“更為關鍵者,此策並未如偽宋傳聞那般,以剝奪兵權為目的,而是賦予其更長遠、更穩固的尊榮與保障,將士們隻會更加感念陛下恩德,士氣必然高漲。”
樞密使與兵部尚書亦是連連點頭,眼中充滿興奮。
他們身為軍方代表,自然樂於見到一套既能保證軍隊戰鬥力,又能提升武人地位的製度。
“既如此,”陳穩坐回禦座,沉聲道,“便由張誠、王茹牽頭,會同樞密院、兵部、吏部、禮部,詳細擬定此‘勳貴新策’之細則。”
“務求公允、明晰,便於推行。”
“朕,要在三個月內,看到完整的章程。”
“臣等領旨!”幾人齊聲應道,乾勁十足。
他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套製度,更是大陳區彆於那行走“劇本”的偽宋,真正立足於自身現實,開創萬世基業的重要基石。
當臣子們退去,陳穩獨自沉吟。
他借鑒了偽宋動向帶來的啟示,卻走出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趙匡胤或許在用他的方式消除內部隱患。
而陳穩,則要建立起一套更具活力、更能激勵人心的長效體係。
這不僅是權術,更是陽謀。
是以煌煌大勢,凝聚人心,導向未來的陽謀。
他感受到,體內那代表著王朝根基的勢運,隨著這項著眼於長遠的國策確定,似乎又凝實、渾厚了一分。
這讓他更加確信自己的選擇。
鞏固內部,凝聚力量,遠比急於對外征伐更為重要。
唯有自身足夠強大、足夠穩固,方能在那場與“鏡像”和其幕後黑手的漫長對決中,立於不敗之地。
喜歡開局砍樹,我砍出個五代盛世請大家收藏:()開局砍樹,我砍出個五代盛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