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宸殿的朝會散去,張誠沒有像其他官員那樣各自回衙,而是立刻回到了位於皇城內的中書政事堂。
他的值房內,早已聚集了戶部、度支司、鹽鐵司的主要官員,人人麵色凝重,等待著宰相的決策。
張誠脫下厚重的朝服,換上便於行動的常服,坐到主位之上,沒有任何寒暄,直接切入正題。
“偽宋此策,名為商戰,實為亂國之毒計。”
“陛下已有明斷,我等需即刻應對,遲緩一日,則市麵多亂一分,國庫多損一分。”
他目光掃過在場官員。
“偽貨傾銷,其害有三。”
“其一,衝擊正商,使守法商賈無利可圖,乃至破產,此乃壞我朝商業根基;”
“其二,誘民趨利,使百姓貪圖便宜而購偽貨,長遠看,錢財流入敵國,資敵以糧,此乃壞我民心;”
“其三,減少稅收,商賈倒閉,交易減少,則市舶、商稅必然銳減,此乃壞我國用。”
“三者連環,危害甚於刀兵!”
眾人紛紛點頭,深以為然。
“然,應對之道,亦不可魯莽。”張誠話鋒一轉。
“若全然禁止,恐激起民怨,且偽貨往往通過走私流入,難以禁絕;”
“若大幅加稅於正商,則無異於雪上加霜,加速其敗亡。”
“故,需剛柔並濟,多管齊下。”
他清了清嗓子,開始一條條布置任務。
“第一,疏堵結合,嚴查走私。”
“著戶部會同刑部、各地轉運使,即刻下發文書,嚴令各邊境關隘、水陸碼頭,加強稽查。”
“凡無我朝正式勘合、路引之貨品,尤其來自西境方向者,一律嚴查。”
“對抓獲之走私販,初犯者貨沒罰金,再犯者枷號示眾,三犯者流放千裡!”
“同時,鼓勵民間舉報,查實者給予貨值一成之賞!”
度支司的官員立刻記錄。
“第二,短期扶持,助商渡困。”
“著度支司核算,對受衝擊嚴重之絲綢、糖、鹽、茶四大行當,凡在官府登記在冊之正經商號,免去今歲夏秋兩季市稅。”
“另,由太府寺出麵,以略高於市價之格,定向采購一批正商貨品,以充官用,或入庫備用,助其周轉。”
這條命令讓幾位官員有些遲疑。
戶部尚書小心道:
“張相,免稅加之采購,國庫支出恐……”
張誠抬手打斷。
“非常之時,行非常之法。”
“此時若吝嗇小錢,待商號大批倒閉,稅源徹底枯竭,損失更大!”
“此乃以一時之耗,保長久之稅基!”
戶部尚書恍然,不再多言。
“第三,明碼標價,以正視聽。”
“著京兆尹及各州縣,於主要市集設立‘官評榜’。”
“由官府聘請老成匠人、資深商賈,共同評定各類正品貨色之公允價格,張榜公示。”
“並注明偽貨之害,提醒百姓,勿因小利而失大義。”
“使百姓知曉,何為正價,何為奸商,何為偽貨!”
這一條旨在引導輿論,打擊偽貨的生存土壤。
“第四,提升技藝,降低成本。”
“此乃工部主責,但我等需全力配合。”
“凡工部研製出新法,需試驗推廣者,各州縣官府需提供便利,協調匠人、場地。”
“若有商號自願采用新法,改良工藝者,可酌情再給予稅收減免。”
張誠一條條說著,思路清晰,考慮周全。
他不僅看到了眼前的危機,更著眼於長遠的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