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書房內,燭火搖曳,將陳穩端坐的身影投在牆壁上,拉出一道沉靜而穩固的剪影。
他並未批閱奏章,也未召見臣工,隻是獨自閉目凝神,心神徹底沉入體內,仔細感受著那自從偽宋北伐受挫、內部忠誠教育推行以來,便一直持續發生著的、微妙而堅實的變化。
意識沉潛,仿佛潛入一片浩瀚無垠的內宇。
在那裡,取代五臟六腑、經脈穴竅的,是一片緩緩旋轉、龐大無比的混沌氣旋。
這便是王朝勢運在他體內的顯化。
與數月前相比,這氣旋已然發生了顯著的變化。
其規模,似乎更加磅礴,籠罩的範圍更為廣闊,仿佛與這大陳的萬裡河山、千萬生民的聯係都變得更加緊密。
顏色也不再是單一的混沌,而是呈現出一種內蘊五彩、厚重無比的玄黃之色,流轉之間,隱隱有山川虛影、城池輪廓、萬民生息之象閃爍明滅,帶著一種沉甸甸的、令人心安的力量感。
氣旋的旋轉,平穩而有力。
每一次流轉,都仿佛能引動冥冥中某種力量的呼應,不再有之前動用能力後那細微的滯澀或波動,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源源不斷、生生不息的勃勃生機。
他甚至能“聽”到,那氣旋流轉時,發出的不再是無聲的寂靜,而是一種極其低沉、卻宏大無比的嗡鳴。
如同大地深處傳來的脈動,又如同萬千黎庶彙聚而成的、安穩的呼吸。
這種變化,並非一蹴而就,卻在這段時日內,變得尤為清晰和強烈。
陳穩緩緩睜開眼,眸中深處,有玄黃光澤一閃而逝。
他走到窗前,推開雕花的木窗,夜風拂入,帶著初夏微暖的氣息。
放眼望去,汴梁皇城的萬千燈火,與天際星河遙相呼應,遠處市井隱隱傳來的、代表著安寧與生息的細微聲響,都仿佛與他體內的勢運氣旋產生了某種共鳴。
“這便是……國勢日隆,民心所向麼。”他輕聲自語,感受著那股前所未有的踏實與厚重。
這種勢運的增長,並非憑空而來。
他清晰地知道其源頭所在。
偽宋北伐受挫,其試圖推進“曆史節點”、恢複鐵鴉軍力量的動作被有效遏製,這無疑削弱了那股試圖將曆史扳回“正軌”的外力,使得代表“變數”與“新路”的大陳勢運,得以更加順暢地勃發壯大。
此為外因。
而更重要的,是內因。
是這數月來,踏踏實實的內政建設所帶來的反饋。
新式農具的推廣,如同給乾渴的土地注入了甘泉。
雖然旱情並未完全解除,但耕作效率的提升,抗災能力的增強,使得受災州縣的百姓,看到了活下去、甚至能活得更好的希望。
希望,是亂世中最寶貴的東西。
當百姓們扶著那省力的曲轅犁,看著清澈的河水被水車提上高田,滋潤禾苗時,他們心中對大陳、對朝廷、對他這個皇帝的認可與擁戴,便在悄然滋生、彙聚。
這份源自田壟之間的、最樸素的感激與期盼,化作了最精純的生機之力,彙入了王朝勢運的洪流。
而王茹大力推行的忠誠教育,則如同錘煉鋼鐵的猛火與重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