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明州今寧波)港。
初夏的海風帶著鹹腥濕潤的氣息,吹拂著港灣內林立的桅杆。
不同於往日以近海捕撈和沿岸貿易為主的船隻,今日的碼頭上,氣氛格外不同。
一支由五艘海船組成的船隊,正進行著最後的出發前準備。
這五艘船,體型較尋常海船更為修長堅固,船首特意做了加強,以應對可能的風浪。
船帆采用了陳朝工部新研製的、致密耐用的厚帆布,索具也經過了優化。
最重要的是,船隊中兩艘較大的船上,配備了經過偽裝的、小型化的“驅瘴儀”和經過改良的指南針,以及根據趙老蔫團隊研究、結合部分海外傳聞繪製的、相對更精確的東海海圖。
船工和水手們喊著號子,將最後一批貨物——精美的瓷器、色澤鮮豔的絲綢、還有少量特製的琉璃器、以及作為硬通貨的金銀鋌——小心地搬運上船。
這些貨物,既有展示陳朝工藝水平的精品,也有便於交換的實用之物。
碼頭上,除了忙碌的船員,還有明州市舶司的官員、工部派來的技術吏員,以及少量穿著靖安司便服、眼神銳利的人員。
一名身著市舶司綠色官袍的官員,正對船隊的指揮使——一位經驗豐富、麵色黝黑的老水師軍官,做著最後的叮囑。
“劉指揮使,此次奉陛下密旨,特許爾等前往高麗、日本國,試探通商之可能。切記,爾等代表的,乃我大陳顏麵。需謹慎行事,以探查情勢、建立聯係為首要,貿易獲利次之。遇事多察多看,勿要輕易與人衝突。”
劉指揮使抱拳躬身,聲音洪亮。
“大人放心!末將定不辱使命,必使我大陳威儀,遠播海外!”
他頓了頓,壓低聲音道:
“靖安司的幾位兄弟,也會沿途記錄海況、風土、以及……偽宋商船在這些地方的活動情況。”
官員點了點頭,拍了拍他的肩膀。
“一路順風!”
與此同時,數千裡之外,偽宋,杭州灣。
一艘懸掛著宋字旗號的官船,也在進行著類似的準備工作,隻是規模稍小,貨物也更偏向於傳統的絲綢、茶葉和書籍。
一名偽宋市舶司的提舉,對即將出海的商隊首領吩咐道:
“……聽聞海東諸國,近年對我朝貨物需求日增。爾等此行,除了慣例貿易,亦需留意,可有……其他來曆的商船,在彼處活動。特彆是那些貨物新奇、樣式迥異者,需多加探聽。”
商隊首領心領神會,躬身應道:
“小的明白。”
碧波萬頃,東西兩股探索的勢力,幾乎同時揚帆起航,駛向了未知的東方。
陳朝,彆苑。
石墩大步走入,身上似乎還帶著海風的氣息——他剛剛從秘密視察沿海水寨回來。
“君上,明州船隊已於三日前如期出發。按計劃,他們將先往高麗,再視情況前往日本。”
石墩稟報道。
“水師那邊也加派了戰船,在東海常規巡弋路線之外,又設了兩道隱蔽的警戒線,以防不測。”
陳穩站在一幅巨大的、標注著模糊海岸線的東海地圖前,聞言微微頷首。
“海上風濤險惡,更有人心難測。此次試探,風險不小。但海路若通,其利亦巨。”
張誠在一旁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