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孫陽又發現了驚喜。
隻是看了個破題,那雙疲憊的眼睛,便猛地一亮。
“……民生充裕乃禮義之基,衣食無虞方知榮辱之辨……”
他坐直了身體,繼續往下看。
越看呼吸越是急促。
當他看到那篇《周易》策論,竟將窮則變,變則通,與北源府的農桑水利聯係在一起時,他再也忍不住了。
“好!好文章!比之剛才那篇還要出色。”
孫陽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臉上滿是振奮。
“快!你們都來看看!這才是本官要的務實之才!”
說著,他激動地將考卷,傳給身旁的師爺和周同知等人。
師爺接過細細品讀,連連點頭稱讚道。
“大人所言不錯,此文條理分明,環環相扣。”
“言辭簡樸卻字字珠璣,內容直指核心!確有大家風範!”
周同知聞言心中不屑,暗道這師爺又在拍馬屁。
他接過卷子,本想隨意掃兩眼再附和幾句。
可當他看進去後,臉色也瞬間變了。
這文章,寫得確實好!
沒有一句廢話,辭藻質樸卻清新脫俗。
那種對民生疾苦的洞察,老辣的破題角度,非閱曆豐富者不能寫!
“如何?”
孫陽滿臉笑容,看向周同知問道。
“周同知,依你之見,此文可能為案首?”
然而,聽到了孫陽的話,周同知略微沉思了片刻。
此前丁家大公子的囑托,隻是要求丁明智必須中試,蘇墨必須落榜,對案首倒並無要求。
如今,知府大人對這篇文章起了案首之心,而他又為了丁明智,惹得對方不高興。
那麼不如趁此附和一次,緩和一下兩人直接的氣氛。
想到這裡,周同知順勢迎合道。
“回大人,此文確是難得一見,若論務實當為案首。”
“哈哈,言之過早。”
孫陽笑著點了點頭,擺了擺手道。
“不急不急,還有兩場未考,現在點案首太早了。”
然而,他雖這麼說,但那臉上的欣賞卻毫不掩飾。
“來人!”
孫陽興奮地吩咐道。
“拆封糊名!本官倒要看看是哪一位才子,能寫出如此老辣的文章!”
一名小吏上前,小心翼翼地用小刀,裁開了考卷上糊名的紙條。
“回大人是清河縣,蘇家村蘇墨。”
嗡嗡嗡!
聞言,周同知隻覺得腦中一聲巨響,眼前一黑,扶著桌子才勉強沒有栽倒。
是……是他?!是那個丁家點名要打壓的蘇墨?!
“蘇墨?”
孫知府也是一愣,隨即大喜道。
“原來是他啊!那個清河神童!本官早有耳聞!”
“對了,此子年庚幾何?”
“回大人,底冊上寫著年方八歲。”
“八歲!”
孫陽倒吸一口涼氣,他看了看那篇老辣的文章,又想到對方才八歲的年紀,心中忍不住的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