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府。
一封來自洪都的八百裡加急密信,擺在了朱元璋的帥案上。
信是朱棡親筆所書。
上麵的每一個字,都透著一股鋒銳的殺伐之氣。
朱元璋坐在帥位上,麵沉如水。
他的手指,一下又一下地敲擊著桌麵,發出沉悶的“篤篤”聲。
所有人的目光,都彙聚在朱元璋的身上。
他們都在等待這位大帥,做出最終的決斷。
朱元璋的內心,此刻正掀起驚濤駭浪。
他那個三兒子,膽子實在是太大了。
大到讓他這個當爹的,都感到一陣陣心悸。
陳友諒六十萬大軍,破釜沉舟,兵臨洪都城下。
這是何等的壓力。
可朱棡呢?
他非但不怕,反而將此視作一個絕佳機會。
他要在洪都正麵,用五萬兵力,死死拖住陳友諒的六十萬大軍。
然後,讓自己親率主力,從背後包抄,來一個甕中捉鱉。
這個計劃,不可謂不大膽。
甚至可以說,是瘋狂。
吳軍現在有多少兵力?
滿打滿算,不到二十萬。
刨去各地必須留守的兵力,能動用的機動部隊,也就十五萬左右。
用十五萬,去包抄六十萬?
這已經不是簡單的兵力差距了。
這是賭上了整個大明朝的國運。
贏了,陳友諒主力儘喪,江南再無敵手。
輸了,他朱元璋,也將萬劫不複。
朱元璋抬起眼皮,掃視了一圈殿內的眾人。
他緩緩開口,聲音沙啞。
“洪都來信了。”
“陳友諒親率六十萬大軍,已在湖口登陸,鑿沉了所有戰船。”
此言一出,大殿內頓時響起一片倒吸涼氣的聲音。
“鑿沉戰船?這陳友諒是瘋了?”
“六十萬大軍……我的天,這是把全部家底都壓上來了啊!”
將領們議論紛紛,臉上寫滿了擔憂。
李善長與劉伯溫對視一眼,眉頭也緊緊鎖了起來。
朱元璋沒有理會眾人的議論,他的目光,落在了那封信上。
他繼續說道。
“我兒朱棡,提了一個建議。”
“他要我們儘起大軍,繞到陳友諒背後,前後夾擊,將這六十萬大軍,全殲於鄱陽湖。”
所有人都被朱棡這個石破天驚的計劃,給震得半天說不出話來。
全殲六十萬大軍?他怎麼敢想的啊!
短暫的寂靜之後,大殿內,徹底炸開了鍋。
“不可!”
“萬萬不可!”
老將湯和第一個站了出來,臉色凝重。
“殿下,陳友諒此舉,乃是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後生。”
“我軍兵力本就處於絕對劣勢,若是傾巢而出,一旦戰事不利,後果不堪設想!”
湯和是宿將,一向用兵穩健。
在他看來,朱棡的計劃,實在太過冒險。
“湯將軍所言極是。”
李善長也站了出來,拱手道。
“陳友諒雖失了水師,但六十萬大軍的規模擺在那裡。”
“我軍兵力不足二十萬,貿然決戰,勝算實在太低。”
“一旦主力被牽製在鄱陽湖,若是後方有變,我等將死無葬身之地。”
“為今之計,應以穩妥為上,固守應天,徐圖良策。”
李善長的話,代表了大部分文臣的意見。
他們不善軍事,但最基本的賬還是會算的。
二十萬對六十萬,這怎麼看,都是一場沒有勝算的仗。
然而,他們的話音剛落,一個洪亮的聲音便響了起來。
“我看不見得!”
常遇春猛地一步跨出,虎目圓瞪。
“陳友諒鑿沉戰船,看似瘋狂,實則愚蠢至極!”
“他最大的優勢是什麼?是他的巨型戰船,是他的水師!”
“現在,他自斷一臂,把水戰變成了陸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