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默關於“地下心跳”的低語,像一塊投入死寂池塘的石頭,在曙光基地內部漾開層層緊張的漣漪。
沈鴻的技術小組全力開動。
遠程探測設備被調整到最敏感的模式,聚焦於探測地下低頻能量波動。
脈衝護盾的頻率也被進行了微調,嘗試與沈鴻猜測中的“晶簇網絡脈動”進行交互——或是捕捉,或是乾擾。
過程極其艱難。地底信號極其微弱,且被厚厚的岩層和土壤吸收扭曲,背景噪音巨大。
脈衝護盾的每一次調整都伴隨著巨大的能量消耗和係統穩定性風險。
經過無數次失敗的嘗試和徹夜不眠的數據分析,他們終於捕捉到了一些非同尋常的東西。
並非清晰的“心跳”,而是一種極其規律、低頻的能量“回響”。
它並非來自一個點源,而是仿佛從極深的地底彌漫上來,覆蓋範圍極廣,且強度在非常緩慢地、幾乎難以察覺地增強。
其核心頻率特征,與實驗室那枚晶簇樣本被苔蘚能量輕微激活時的波動,高度吻合。
“網絡…它們確實存在一個地下能量信息網絡…”沈鴻盯著頻譜分析儀上那幾乎淹沒在噪音中的規律線條,聲音沙啞而肯定,“晶簇是節點,是放大器,也可能是…接收器。現在的低潮期,不是休眠,而是整個網絡轉入了一種低功耗、高隱匿的‘深度同步’模式!”
這個發現令人震撼。
節點並非散兵遊勇,它們背後是一個高度協同、結構複雜的係統。
之前的屍潮攻擊、變異體突襲,都隻是這個係統表層的、粗暴的應用方式。
“它們在同步什麼?”
江季黎問出了最關鍵的問題。
“信息整合,能量積累,或者…孵化更可怕的東西。”沈鴻臉色難看,“根據回響強度緩慢增強的趨勢判斷,這個過程需要時間,但一旦完成…”
後果不堪設想。
“我們的脈衝護盾,能阻斷這種深層網絡的信號嗎?”
“難如登天。”沈鴻搖頭,“護盾主要作用於地表和近地空間,對這種深埋地下的能量傳輸效果有限。除非我們能精確找到關鍵的節點樞紐比如大型孵化場),進行定點物理摧毀或能量過載衝擊。”
但找到並摧毀所有樞紐?談何容易。
就在曙光基地為地底網絡的發現而憂心忡忡時,“磐石”基地的緊急加密通訊再次請求接入。
這次,何翟添的形象出現在屏幕上時,那份永恒的冷靜似乎出現了一絲裂痕,雖然極其細微,但江季黎捕捉到了。
“江統領,我們監測到一次異常的、強度極高的能量脈衝,短暫出現後迅速消失。源頭發射點,經三角定位,確認在你們基地西北方向,約一百二十公裡處,舊省際公路附近。”
何翟添的語氣語速比平時稍快,“脈衝頻譜特征…與陳明遠記錄儀中提到的‘搖籃’核心頻率段有高度相似性。”
“搖籃?”
江季黎的心猛地一沉。
那個被認為可能是節點源頭或更高層級存在的東西?
“不僅如此,”何翟添繼續道,並共享了一段經過處理的信號波形圖,“在脈衝之後,我們捕捉到了伴隨性的、大範圍的晶簇網絡回響增強,幅度顯著高於之前的緩慢爬升。這更像是一次…‘喚醒指令’或‘同步加速信號’。”
他停頓了一下,目光銳利地看向江季黎:“我們認為,‘低潮期’可能即將結束。某種變化已經被觸發。根據脈衝的強度和方向判斷,你們基地,很可能正處於其影響範圍的核心區域。”
這無疑是最糟糕的消息。
一個疑似“搖籃”發出的信號,加速了地下網絡的同步進程,而曙光基地首當其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