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季黎的答複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在兩個基地之間激起了截然不同的漣漪。
“磐石”基地的反應高效而冷酷。何翟添幾乎立刻同意了江季黎的條件,一份詳細的、條款苛刻的《臨時戰略協作協議》電子文本在十分鐘內就發送了過來,內容細致到聯合偵察的通訊頻道、火力支援的呼叫流程、數據共享的格式和時限,甚至包括了意外遭遇時的傷亡處理和責任劃分。
其專業和冷漠程度,令人歎為觀止。
同時送達的,還有何翟添承諾的“誠意”:三套“磐石”最新型號的單兵外骨骼裝甲試驗型,續航有限但能大幅提升負重和機動性)的設計藍圖非實物),以及三個預設好的遠程重型火箭彈發射陣地的坐標和授權碼。
支援僅限於一次齊射,且需要曙光基地提供精確的目標引導。
“真是…一點虧都不吃。”
沈鴻看著那些藍圖,眼神火熱,卻又無奈於對方隻給圖紙不給實物的做法。
“足夠了。”江季黎淡淡道,“有了圖紙,我們有能力仿製簡化版。重點是情報和那次火力支援。”
聯合偵察小隊迅速組建。
由陸岩擔任隊長,負責總體指揮和戰術決策;趙小玥擔任副隊長和首席偵察兵;成員包括四名最精銳、經驗最豐富的戰士,以及兩名沈鴻技術小組的成員,負責攜帶專用探測設備和進行現場技術分析。
“你們的任務是潛行至脈衝源區域外圍,建立觀察點,收集一切可能的數據:能量讀數、環境樣本、影像資料。除非萬不得已,避免與任何敵人交火。一旦確認高價值目標或遭遇不可抗力,立即呼叫撤退,‘磐石’的火力會為你們開路。”
江季黎在小隊出發前最後一次叮囑,“記住,活著帶回信息,比什麼都重要。”
“明白!”
小隊成員齊聲應道,眼神堅定。
他們配備了基地最好的武器和裝備,包括剛剛根據“磐石”藍圖趕工出來的、性能縮減但堪用的外骨骼支架,以及基於苔蘚能量開發的、能提供短暫光學迷彩效果的鬥篷試驗品)。
載著聯合小隊的改裝越野車悄然駛出基地大門,消失在荒蕪的廢墟地平線上。
所有人的心都隨著他們的遠去而懸起。
基地內部,脈衝護盾維持著低功率運行,能量消耗依舊是個沉重的負擔。
沈鴻一邊監控著護盾狀態和地底回響的數據,一邊爭分奪秒地分析“磐石”提供的能源藍圖,試圖找出快速提升基地發電效率的方法。
蘇婉清則忙於另一場無聲的戰鬥。
內部肅清後的人心惶惶需要安撫,心理疏導小組的工作艱難推進。
而更重要的是,林默的狀況。
在聯合小隊出發後約兩小時,林默再次出現了劇烈反應。
這次不再是抽搐或囈語,而是猛地從病床上坐起,雙眼圓睜,瞳孔深處仿佛有無數細微的數據流閃過!
他一把抓住正在記錄他生命體征的蘇婉清的手腕,力量大得驚人,聲音嘶啞卻異常清晰,不再是之前的模糊低語:
“它們醒了!”“通道…打開了!”
“不在遠處…就在…網絡裡…everyhere!”
“小心…聲音…所有的聲音…”
說完這幾句話,他像是耗儘了所有力氣,猛地向後倒去,再次陷入昏迷,體溫高得嚇人。
蘇婉清驚魂未定,立刻將他的話語報告給江季黎。
“不在遠處?就在網絡裡?小心所有的聲音?”
江季黎反複咀嚼著這幾句話,一股寒意從脊椎升起。
林默的話似乎暗示,“搖籃”的威脅並非固定於某一地點,而是存在於那個無形的晶簇能量網絡本身?而“聲音”…是指那種信息毒素?還是指所有的通訊和能量波動?
就在這時,負責監控內部信號過濾器的一名技術人員發出了警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