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潤物細無聲
常委會上的硝煙,並未直接彌漫到海州的街頭巷尾,但變化,正以一種更為細微的方式悄然發生。
周六上午,林辰沒有帶隨行人員,隻讓司機把他送到了北苑片區邊緣,便下車步行。他穿著普通的夾克衫,融入周末略顯嘈雜的人流中。這是他習慣的一種調研方式,遠離彙報材料和預設路線,直接感受城市的脈搏。
穿行在狹窄但還算整潔的背街小巷,他看到工人們正在更換老舊的路燈,新的燈杆更高,燈頭也更亮。幾個坐在巷口曬太陽的老人閒聊著,語氣裡帶著點期待:“聽說這路也要重新鋪一下?那敢情好,下雨天不用踩一腳泥了。”
林辰腳步未停,繼續往前走。來到一處相對開闊的街角,這裡原本是一片雜亂的違章搭建,如今已被拆除,平整出來的空地上,劃出了清晰的停車位,旁邊還預留出了一片區域,立著“北苑社區便民服務點規劃中)”的牌子。雖然還沒正式建設,但已經能看到改變的跡象。
他走進一家看起來有些年頭的社區小超市,買了瓶水,隨口和收銀的中年老板娘聊了幾句。
“老板娘,生意怎麼樣?”
“還湊合吧。”老板娘一邊找零,一邊歎了口氣,“這邊住的都是老街坊,買東西圖個方便。就是聽說旁邊要建個大菜市場,也不知道是好是壞。”
“建好了不是更熱鬨,買東西選擇也多嗎?”林辰問道。
“熱鬨是熱鬨,就怕我們這種小店撐不住喲。”老板娘臉上有些憂慮,“不過,前幾天街道的人來登記,說以後可能會引導我們這種小店做特色,比如代收發快遞、代繳費用什麼的,也算條出路。”
林辰點點頭,沒再多說。政策的推行,總會觸及既得利益,如何在發展中尋求平衡,減少陣痛,正是他們需要不斷調整和優化的。
離開小店,他拐進了一條更深的巷子。這裡的環境明顯差一些,牆壁斑駁,電線雜亂。但在一處斑駁的牆麵上,他看到了新張貼的海報,是市教育局印發的“校長教師輪崗交流政策解讀”,旁邊還附有二維碼,可以掃描查詢更詳細的信息和試點學校名單。
幾個提著菜籃子的婦女站在海報前指指點點。
“看到沒,實驗一小的錢校長可能要去新建的那個七小當校長?”
“真的假的?那我家娃以後是不是也能聽到名師講課了?”
“說是輪崗三年,也不知道效果怎麼樣……”
“總比一動不動強吧?好老師都紮堆在那麼幾個學校,咱們這片的孩子太吃虧了。”
議論聲中有期待,有懷疑,但更多的是對改變可能帶來的公平的渴望。林辰默默聽著,心裡清楚,輿論的造勢固然重要,但真正能說服人的,是這些即將發生在普通人身邊的具體變化。
他走到巷子儘頭,那裡有一小片空地,幾個孩子正在追逐玩耍。旁邊,一座老舊的公廁正在進行升級改造,外麵圍著施工擋板,上麵印著“海州市民生實事工程”的字樣和改造後的效果圖。
“爸爸!”
一聲清脆的童音讓林辰一怔,循聲望去,隻見沈清秋正抱著林湛,站在不遠處的巷口,微笑著看著他。她今天休息,穿著簡單的米色風衣,氣質溫婉。小家夥在她懷裡,正興奮地朝他揮舞著小手。
林辰快步走過去,臉上露出真切的笑容:“你們怎麼來了?”
“湛湛鬨著要出來玩,我看天氣不錯,就帶他隨便走走,沒想到碰到你了。”沈清秋將兒子遞過來,林辰自然地接過,抱在懷裡。小家夥摟住他的脖子,親昵地蹭了蹭。
“調研?”沈清秋看了一眼周圍的環境,輕聲問。
“嗯,隨便看看。”林辰掂了掂懷裡的兒子,“感覺怎麼樣?”
沈清秋順著他的目光,也看了看那片正在改造的公廁,以及遠處隱約可見的新路燈,點了點頭:“好像……是在變好。雖然慢,但能感覺到。”
她的評價很樸素,卻讓林辰心中一定。專業人士的認可固然重要,但來自家人的、基於最直觀感受的肯定,同樣珍貴。
“走吧,回家。”林辰一手抱著兒子,另一隻手很自然地牽起沈清秋的手。
“你忙完了?”
“今天的工作結束了。”林辰笑了笑。置身於這充滿生活氣息的街巷,聽著尋常百姓的議論,抱著軟糯的兒子,牽著妻子的手,那些會議室裡的唇槍舌劍、文件上的數字博弈,似乎都暫時遠去。
他知道,與陳海洋的較量遠未結束,那些宏大的敘事和耀眼的數據依然擁有強大的吸引力。但他更加確信,腳下這條看似平凡、甚至有些泥濘的道路,連接著的是最真實的人間煙火,夯實的是這座城市最基礎的底盤。
變革,未必總是轟轟烈烈。有時,它就如同這春日裡細微無聲的雨絲,悄然浸潤著這片土地,等待著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本章完)
喜歡重生後之我要權路青雲請大家收藏:()重生後之我要權路青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