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超球探的合同在火鍋熱氣裡微微卷邊
胡荷韜的父親用漏勺敲著銅鍋邊緣
“去比利時?那邊人吃薯條都不蘸辣椒麵”
經紀人急著要簽字筆
少年卻盯著紅湯裡沉浮的毛肚
七上八下
多一下少一下
都不是那個味兒
成都的秋雨帶著椒麻氣息,吉馬良斯球探卡洛斯在火鍋店被辣得滿頭大汗。他第三次擦拭被牛油染紅的合同邊緣,看向對麵慢條理斯調油碟的少年。
“胡先生,”卡洛斯用蹩腳中文說,“吉馬良斯青訓出過c羅...”
“c羅吃火鍋點鴛鴦鍋嗎?”胡父突然打斷,將毛肚夾到兒子碗裡。
胡荷韜低頭數秒:一、二、三...十五秒整,毛肚入口的完美時機。這個習慣從六歲保持至今——父親說,掌控時間就是掌控人生。
卡洛斯急忙推進話題:“我們保證u23聯賽首發...”
“u23?”胡父笑了,眼角褶子像火鍋裡的菊花紋,“你們葡萄牙人真有意思,把預備隊說得跟正選似的。”他突然用成都話對兒子說,“崽兒,記得咋個挑黃喉不?”
少年筷子不停:“要厚薄均勻,燙卷就撈。”
“對頭!”胡父轉向卡洛斯,“你們這合同,厚薄不均勻。”
次日成都蓉城基地。霧氣彌漫的訓練場,胡荷韜在加練任意球。足球一次次劃過潮濕空氣,在門柱上砸出沉悶回響。
卡洛斯站在場邊搖頭:“動作太程式化了...像在完成作業。”
突然少年改變踢法——一記貼地斬穿透人牆,球撞入網窩時帶起泥水四濺。
“在葡萄牙,我們教的是弧線球。”卡洛斯說。
“在成都,”不知何時出現的胡父接話,“我們曉得走地縫。”
訓練結束,胡荷韜抱著足球走來。卡洛斯注意到他球鞋上密密麻麻的記號筆痕跡——每個點位都標注著角度和力度。
“能告訴我嗎?”葡萄牙人問少年,“你真正害怕什麼?”
少年用鞋尖碾著草皮:“怕燙老的毛肚,怕涼了的火鍋...怕趕不上最好的火候。”
當夜,胡家火鍋店打烊後。胡父打開投影儀,播放《狂飆》片段。高啟強正在說:“風浪越大,魚越貴。”
“崽兒,”胡父關掉視頻,“曉得為啥子火鍋店最怕啥子不?”
胡荷韜整理著調料罐:“怕客人退單。”
“錯!怕廚師跳槽!”他突然拍桌,“你現在就是要去彆家火鍋店當廚子!”
少年沉默地擺弄蒜泥罐。牆上掛著父子倆的合影:六歲的他站在小火鍋店前,抱著褪色的足球。
“2002年,”父親指著照片,“米盧來成都吃火鍋,說中國足球缺個‘攪鍋’的。我問啥子叫攪鍋,他說就是敢在紅湯裡撈食的人。”
窗外雨聲漸密。胡荷韜突然問:“如果我是高啟強呢?”
“那你該去京海,不是葡萄牙。”父親撒了把花椒進鍋,“記住,風浪大了要翻船,火候過了要糊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