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終南探寶,鄉村發展戰略_穿越大唐成小道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70章 終南探寶,鄉村發展戰略

第70章 終南探寶,鄉村發展戰略(1 / 2)

太平河的水車轉得愈發順溜,竹筒舀起的河水沿著新挖的支渠漫進農田,乾裂的黃土吸飽了水,泛出溫潤的深色。

陳睿蹲在田埂上,看著劉老漢的婆娘撒著種子,指尖撚起一把新土,濕潤的泥土帶著草木的腥氣,比長安城裡的香粉更讓人安心。

“郎君,您瞧這水夠不夠?”劉老漢扛著鋤頭過來,褲腳沾著泥點,臉上的褶子裡卻全是笑,“有這水車,今年春播準能趕在雨前種完。”

陳睿點點頭,目光卻越過田壟,望向遠處起伏的丘陵。

那些土坡上長滿了酸棗刺和野草,風一吹,枯黃的草葉打著旋兒滾下來,像被遺棄的孤兒。

“水是夠了,可光種穀子麥子,一年到頭還是攢不下錢。”他輕聲道。

劉老漢臉上的笑淡了些,蹲下來摸出旱煙袋:“誰說不是呢?一畝地收兩石粟麥,交了租子,留了種子,夠嚼用就不錯了。去年大旱,好幾戶人家把留種的麥都磨了吃,要不是郎君來了,這幾戶是怕是要破家。”

他吧嗒抽了口煙,煙鍋裡的火星在陽光下明滅,“村裡也想過彆的營生,可除了這幾畝地,能乾啥?”

陳睿沒接話,心裡卻在盤算。

這些天他翻來覆去想過,養豬汙染大,還得閹割——那手藝他隻聽過沒見過,總不能自己拎著刀瞎試;養雞倒是可行,可防疫是個難題,去年鄰村一場雞瘟,家家雞籠空了半截,想想都後怕。

至於織布紡線,張正堂早說了,長安西市的細布都是彆處運來的,本地粗麻布根本賣不上價。

“要不,去終南山裡轉轉?”

蓉娘不知何時走了過來,手裡挎著的竹籃裡裝著剛采的薺菜,“我聽村裡老人說,山裡有不少能吃能用的東西,說不定能找出些門道。”

陳睿眼睛一亮。

是啊,終南山綿延數百裡,藏著多少寶貝?村民們常年守著田地,沒精力進山探究,或許他能看出些不一樣的名堂。

次日一早,去草堂村找秦老漢要了兩個熟路的村民做向導:一個是三十來歲的獵戶,姓周,常年在山邊轉悠,認得不少草木;另一個是六十多歲的趙老漢,采過藥,據說能分辨哪些草能入藥。

陳睿帶上劉伯和張正堂,一行人沿著山腳下的羊腸小道往深處走。

剛進山時,路邊儘是些酸棗叢和荊條,趙老漢用拐杖撥著草:“這酸棗核倒是能入藥,就是收的人少,不值錢。”

周獵戶則指著一棵歪脖子樹:“這是山杏,果子酸得很,核砸開能剝仁,就是費勁。”

陳睿蹲下來細看,山杏核確實飽滿,隻是沒人想到能弄去賣。他讓周獵戶做了個記號:“過些時日摘了果子,核留著,我去長安問問藥鋪收不收。”

往裡走了約莫三裡地,山路漸陡,兩邊的樹木也密了起來。周獵戶忽然停住腳步,指著坡上一叢綠油油的植物:“縣子爺您看,那是山藥!埋在土裡的塊根能吃,就是挖著費勁。”

陳睿順著他指的方向望去,那植物的葉子呈長心形,莖蔓纏著旁邊的灌木往上爬,正是他認識的山藥。

這東西在後世可是好東西,既能做菜又能入藥,耐儲存還方便運輸。“這東西多嗎?”他追問。

“多!”周獵戶往坡上指,“那片林子底下到處都是,就是土硬,得用钁頭刨半天才能挖出來一根。”

陳睿心裡一動。

丘陵地的土雖不如河灘鬆軟,種山藥卻正好——耐旱,還不用太多水。

要是把山邊那些閒置的坡地開墾出來,大規模種山藥,收了往長安送,酒樓菜館肯定要。

“記下來,”他對劉伯道,“山藥能當菜,也能做乾貨,先看看產量如何。”

再往上走,趙老漢忽然蹲在一叢開著白色小花的植物前,小心翼翼地撥開葉子:“這是黃精!好家夥,這麼大一片!”

陳睿湊過去看,那植物的莖一節節的,正是藥典裡說的“黃精”。這東西是滋補藥材,據說久服能強身健體,在後世藥房裡可貴了。

“這東西能人工種嗎?”他問趙老漢。

趙老漢捋著胡子笑:“咋不能?挖些根莖埋在土裡,澆點水就能活,就是長得慢,得兩年才能收。”

“兩年也值。”陳睿眼睛發亮,“藥材這東西,隻要能種活,就不愁賣。”

他讓周獵戶在周圍插了些樹枝做標記,“這片先彆動,回頭找懂行的來看看,能不能移到山邊的坡地去。”

一行人歇腳時,周獵戶從背簍裡掏出幾個毛果子,表皮毛茸茸的,青中帶點黃:“郎君,這是猴子桃,熟了甜得很,就是現在還沒熟,硬的。”

陳睿接過一個,手感沉甸甸的,正是野生獼猴桃。這東西維生素含量高,後世常用來做果醬、釀酒,酸甜可口。

他問:“這果子能釀酒吧?”

趙老漢點頭:“山裡人偶爾會摘一些,就是沒多少,自己吃還行。這東西放不了幾天。成熟了味道甜,應該能釀酒。”

“能釀就好!”陳睿興奮地說,“這東西要是成片長,收下來釀酒,味真樓就能用,肯定比普通酒稀罕,還不費糧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讓周獵戶仔細看看,附近有沒有大片的獼猴桃藤,最好是能移栽的。

往前又走了約莫半裡地,周獵戶忽然壓低聲音:“前麵有片竹林,裡麵說不定有筍。”眾人跟著他撥開灌木叢,果然見一片青翠的毛竹林,陽光透過竹葉灑下來,在地上織出斑駁的光影。

“這毛竹長得好!”張正堂蹲下來,摸著竹身,“又粗又直,編筐做簍子肯定結實。”

陳睿卻盯著竹林邊的河灘:“灃河沿岸有不少這種灘塗,汛期會淹,種糧食不行,種毛竹正好。竹子根係能固沙,還不怕水淹,三五年就能成林,砍下的竹子能賣錢,筍子還能吃,一舉兩得。”

趙老漢指著竹林深處:“裡麵還有些斑竹,竹節上有花紋,能做些精巧的竹器,長安的富家小姐說不定喜歡。”

陳睿讓周獵戶記下位置,又道:“回頭找些竹苗,先在河灘試種。”

走到一處山澗旁,蓉娘忽然指著水邊的植物喊:“這不是蘆葦嗎?長得真高!”

陳睿走過去,見那蘆葦比尋常的粗壯,莖稈光滑,便問趙老漢:“這蘆葦能做啥?”

“嫩的時候能吃,老了能編席子。”趙老漢道,“就是賣不上價,村裡家家都會編。”

“我倒有個想法,這東西和竹子都能造紙,隻不過有點廢水。先記下吧。”陳睿說。

先往回走的路上,周獵戶又指著一種爬滿岩石的藤蔓:“這是葛藤,根能吃,還能做葛布。”

陳睿想起自己挖葛根製葛粉的日子,便問:“這葛布結實嗎?”

“結實是結實,就是粗糙,不如麻布舒服。”周獵戶道,“以前窮人家穿,現在都沒人做了。”

“可以做麻袋。”陳睿道,“裝糧食、裝藥材都需要,耐磨損,還便宜。”他讓周獵戶采些葛藤樣本,打算回去試試。

夕陽西下時,一行人背著滿滿的收獲往回走:有挖來的山藥、黃精根莖,有采摘的獼猴桃、山杏,還有各種草木的樣本。

劉伯的背簍裡裝著陳睿記的本子,上麵標著每種植物的位置和用途,密密麻麻寫了好幾張。

“今天真是沒白來。”張正堂累得直喘氣,臉上卻笑開了花,“光這幾樣東西,就能折騰出不少營生。”

陳睿望著終南山的落日,心裡的藍圖漸漸清晰:山邊的丘陵地,高的地方種黃精——耐陰,還不用常打理;稍平緩些的種獼猴桃,搭架子讓藤蔓攀爬;坡底土厚的地方種山藥,正好利用那些不好種糧食的地塊。

至於河邊的河灘,長滿了蘆葦,汛期還容易淹,不如種毛竹,既能固沙防衝,竹竿還能編筐做器,一舉兩得。還有葛藤、蘆葦,都能派上用場。

他知道,這隻是開始,終南山裡肯定還有更多寶貝等著發現。

隻要肯下功夫,這些看似無用的草木,都能變成村民手裡的銅板。

回到村裡,陳睿把在山裡的發現和想法跟劉老漢和草堂村的秦老漢一說,兩個老漢起初還有些猶豫。

“黃精要種兩年才能收,這兩年光投錢不見回頭錢,誰家扛得住?”劉老漢皺著眉,手裡的旱煙袋敲得石桌邦邦響。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