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多時,陳東領著王木匠來了。王木匠是個精瘦的老頭,戴著老花鏡,拿起紡車翻來覆去地看,手指敲了敲輪盤,又掂了掂錠子,不住點頭:“好物件!這輪軸的活兒,得是巧匠才做得出來。”
“王師傅,就按這樣子做,越多越好。”陳睿道,“用料得實在,價錢嘛,讓張伯父定,彆太貴,得讓農戶買得起。”
王木匠眯著眼笑:“放心,老規矩,物美價廉。陳東小師傅,可得好好教教俺們的匠人。”
陳東挺起胸膛,聲音亮堂了不少:“王師傅放心,俺這就教!”
看著兩人湊在一起研究紡車,陳睿轉身回了屋。
桌上的酒坊章程才寫了個開頭,他卻不急著動筆了。
紡車這事,得報到百工學堂去,樹立一個典型出來。
陳睿坐在案前,指尖敲了敲那頁剛寫了個開頭的酒坊章程,最終還是將它推到一旁,另取了張素箋。
百工學堂是工匠的技術人才培育基地,專為收錄巧思、培育匠人而設,陳東這個學員的三錠紡車,恰是送到那裡的最好“投名狀”。
他提筆蘸墨,筆尖在紙上流暢遊走:“呈百工學堂:西市巧木坊匠人陳東,觀單錠紡車效率微薄,遂潛心鑽研數月,改單錠為三錠,以腳踏驅動輪軸,聯動三錠同步運轉。經試紡,單人日產紗量可達三斤,較舊法倍增其效,且紗線勻實,省工省力……”
寫到此處,陳睿稍作停頓,特意添了句:“此紡車構造簡而精巧,輪軸嵌鐵片以減摩擦,錠座箍鐵圈以固其形,皆為陳東自行琢磨之妙法,非依古法而成。”
放下筆,他看著字裡行間躍動的巧思,忽然覺得這紙比酒坊章程更有分量。
如今匠人多是守著祖傳手藝的老匠人,講究“祖宗之法不可變”,陳東這後生憑著一股子鑽勁造出三錠紡車,正好給學堂裡的匠人提個醒——革新並非難事,用心琢磨,尋常工匠也能闖出條新路。
“劉伯。”陳睿揚聲喚道。
劉伯從門外探進頭來:“郎君,啥事?”
“把這個送到將作監,交給閻立本少監。”陳睿將素箋折好遞過去,“就說懷德坊有新製紡車,懇請學堂收錄研習,也讓裡頭的學員瞧瞧,學堂的學員有這等巧思。”
劉伯接過素箋,瞅了兩眼笑起來:“陳東這小子可要出名了!往後提起三錠紡車,誰都得說聲‘陳東造’!”
“要的就是這個效果。”陳睿點頭,“讓學堂裡的人看看,肯鑽研、敢創新,就能被看重。也讓陳東知道,他的手藝能進得了將作監的眼。”
劉磊揣著素箋快步去了。
陳睿重新拿起筆,目光落在酒坊章程上,心裡卻盤算著紡車的事。
百工學堂剛立,正缺些能鼓舞人心的新物件,陳東這紡車來得正是時候——既實用,又能顯露出匠人“敢變”的勁頭,比那些死守舊法的老物件更有教益。
沒過多久,院裡傳來陳東的大嗓門,帶著抑製不住的興奮:“郎君!王木匠說先做五十架!這是定金!”
陳睿走出屋,見陳東捧著個沉甸甸的布包,打開來,裡麵是二十貫的銀餅子。這後生臉漲得通紅,手都在抖,顯然是頭回見這麼多錢。
“收好了。”陳睿笑道,“這是你憑手藝掙的,花著也硬氣。”
“俺……俺想買些好鐵料和木料。”陳東撓著頭,眼裡的光比銅錢還亮。
“該花就花。”陳睿拍了拍他的肩膀,“手藝越好,掙得越多,日子自然越過越寬綽。”
正說著,惠嬸領著那幾個學紡車的婦人過來,為首的張嫂子手裡捧著一小捆麻線,白得勻淨,摸著緊實。“郎君您瞧!這是俺們方才紡的,才一個時辰就紡了這麼多,比先前一天紡的還好!”
陳東湊過去撚了撚,忍不住咋舌:“這線紡得比俺還勻!張嫂子,您這手藝真不賴!”
張嫂子紅著臉笑:“哪是俺手藝好?是這紡車巧!踩著不費勁,三個錠子轉得穩當,就是俺這笨手也能出好活。”
酉時,劉伯從將作監回來,進門就嚷:“郎君!閻少監說這紡車太好了!要親自來懷德坊瞧瞧,還說要陳東準備準備,給那些學員講講咋琢磨出這三錠的法子!”
陳東正在打磨新的錠子,聞言手裡的鑿子“當啷”掉在地上,抬頭看向陳睿,眼裡滿是不敢信:“俺……俺去學堂講課?”
“咋不能去?”陳睿道,“你的法子能讓更多人省力掙錢,就是最好的課。”
陳東攥緊拳頭,指節都泛了白,忽然又鄭重彎腰一揖:“郎君,俺一定繼續好好專研技藝!”
“起來吧。”陳睿把他拉起來,“這都是你自己掙的。明日閻少監來了,好好講你的琢磨過程,讓他也聽聽,新想法不是憑空來的,是一刀一鑿磨出來的。”
陳東用力點頭,眼裡閃著光,轉身就去調試紡車去了,不能給郎君丟人。
陳睿點點頭,百工學堂要樹典型,樹的何嘗不是這種“肯鑽、敢變”的勁頭?
喜歡穿越大唐成小道士請大家收藏:()穿越大唐成小道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