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代陳東自己繼續研究,陳睿在案前鋪開宣紙,提筆寫下“長安官營酒坊總章程”,筆鋒凝重,思緒散發。
章程首篇明宗旨:“以酒興市,以坊安民。官營酒坊需守三則:一保軍需,二利民生,三固邊貿。凡釀酒、售酒、貿酒,皆循此道,不得偏廢。”
次篇定坊製。將總坊劃分為三:“醇工坊專司酒精提純,采雜酒重蒸之法,務求精純度達八成,專備軍需與醫館;燒春坊主釀中高度白酒,以百果發酵果酒或其他雜酒為原料,蒸餾取中餾段,酒度四十至五十,分級供宮廷、邊貿及官宦;果釀坊掌野果釀酒之術,廣傳民間,教百姓以獼猴桃、山楂、楊梅等釀低度酒,增收致富。”
用料一節,細則嚴苛。“醇工坊取酒,需驗雜酒來源,凡黴變、摻水者一概拒收;燒春坊用糧,必選關中當年新麥、蜀地高粱,經三篩三簸,去癟去黴,入倉需經專人封存,賬冊標注產地、入庫日;果釀坊收果,需鮮摘未腐者,百姓自釀可免驗,官坊收儲需浸鹽水半日,去蟲去垢。水源統取曲江活水,晨露未曦時汲取,經陶缸沉澱三日,去沙去濁方可用。”
工序環節,拆解至微。
“選果,需當年新果。果釀坊選果需循“三鮮、兩淨、一適”之規:
三鮮者,一為鮮摘,需是離枝未過三日之果,蒂部青潤不蔫,若見蒂枯、果軟,即為陳果,一概拒收;二為鮮澤,表皮需色澤鮮亮,獼猴桃需青黃相間、絨毛緊實,山楂需紅透如珠、無黑斑,楊梅需紫黑飽滿、不脫蒂,凡表皮發皺、起斑、黴點者,皆不可用;三為鮮實,捏之需稍硬有彈性,輕晃無空心之聲,剖開果肉需細密無蟲蛀,核仁飽滿不發黑。
兩淨者,一為表淨,收果時需先以清水衝洗,去浮塵、蛛網,若沾泥汙,需浸淡鹽水一刻,輕刷後再衝淨,確保表皮無殘留;二為內淨,凡果肉生蟲、起黴、流汁者,需逐一挑揀剔除,哪怕僅一角腐壞,亦不可留,恐壞整缸酒質。
一適者,需適熟度。過生則酸澀過重,發酵後味衝;過熟則果肉軟爛,易腐壞變質。獼猴桃以捏之微軟、能聞到淡淡果香為宜,山楂以咬之微酸帶甜為度,楊梅以紫黑而不流汁為適,需按果類分筐,標注采摘日與熟度,供釀者按需取用。
百姓自釀可放寬尺度,然官坊收儲必須嚴守此規,收果時需三人共驗,一人挑揀、一人稱重、一人記錄,但凡不合要求者,當即退回,不得徇私。
發酵:入窖深淺三尺,溫度恒於廿度,每日翻攪一次,忌雜菌入內,缸沿需以桑皮紙封固;蒸餾:醇工坊用銅鍋雙蒸,初餾酒棄之,複餾取中段;燒春坊單蒸,火候先文後武,酒花大如黃豆時接酒;果釀坊免蒸餾,發酵後濾渣即可,濾布需用麻布,禁用絲綢以防損耗。”
保密條款,字字如鐵。“醇工坊、燒春坊核心工藝,僅限在冊工匠接觸,入坊需驗腰牌,出坊需搜身;蒸餾火候、提純次數、曲料配比,皆為朝廷機密,謄寫需用密文,存放於帶鎖木匣,由總坊主事掌管鑰匙;泄密者,無論主從,按通敵論處,斬立決,家眷連坐三戶。”
產銷之規,兼顧公私。“軍需用酒,憑兵部文書支取,賬冊需注用途、數量、領受人;邊貿用酒,由戶部統籌,與藩部交易時需驗通關文牒,嚴禁私售;民間果酒,許百姓自釀自售,官坊可設點收購,價較市價高兩成,鼓勵增產。每季度盤庫,需戶部、工部、總坊三方共驗,賬實不符者,主事杖責三十,查實貪墨者革職查辦。”
獎懲之製,分明有據。“工匠釀出酒品連續三月達標者,月錢加兩成;提出工藝改良者,按效益授賞,小改賞十貫,大改入百工學堂名冊,晉升職稱;凡偷工減料、以次充好者,初犯罰月錢半,再犯逐出坊門,永不錄用;百姓學釀果酒成效顯著者,縣府可申報‘釀果能手’,賞布兩匹、酒曲五斤。”
末篇添附則:“每年冬至開窖,總坊需宴請工匠、老戶、地方官,共品新酒,商議來年釀事;每三年修訂章程一次,集各方意見,報戶部、工部審核;官坊需設‘釀史簿’,記錄每日產酒、用糧、工匠出勤,代代相傳,以備查驗。”
陳睿將章程折好,收入木匣,隻待明日呈交戶部、工部,再安排與各坊主事細商執行之法。
翌日清晨,陳睿捧著木匣踏入太極宮。
太極宮內,李世民與眾官議事,見他進來,抬手示意:“陳睿來得正好,昨日遞的章程抄本,諸位正議著。”
陳睿將木匣放在案上,打開鎖扣取出章程原件,新竹紙頁上的墨跡還帶著些微潮意。
房玄齡看過選果細則,撫須讚道:“這選果之規,竟細到蒂部青潤與否,可見下了真功夫。前日蜀地奏報山楂黴變誤釀,多半是沒守這‘兩淨’之條。”
再翻到軍需用酒一節,眉頭微蹙:“醇工坊提純需達八成,會不會太耗工時?北疆戰事吃緊,恐難等那般精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房大人細看這條,”陳睿上前一步,指向“複餾取中段”的注解,“雙蒸雖費工,但純度夠高,調配傷藥時效力加倍,算來反倒是省時。”他從袖中取出一小瓶酒精,“這是按章程試釀的樣品,諸位請看。”
眾人傳看那瓶透明液體,內侍倒出少許點燃,藍焰穩定不跳,頷首道:“這般純度,確能放心用在傷兵營。”
隨後又指著保密條款沉吟:“‘泄密者家眷連坐?”
“房相,”陳睿躬身道,“這手藝連著軍需邊貿,實在容不得半分差池。”
房玄齡走進禦座前,把章程呈給李世民。李世民接過章程,目光落在“以酒興市,以坊安民”的宗旨上,抬眼問:“這‘官坊收果加價兩成’,百姓真能得實惠?”
“臣已在草堂村試行,”陳睿答,“今年兩畝獼猴桃地讓草堂村增收百貫。人均有五六百文。”
“善!”李世民輕笑出聲,翻到獎懲之製:“百工學堂晉升一條,是要讓匠人有奔頭?”
“是。”陳睿應聲,“酒坊現在的管事張福,改良了蒸餾火候,按章程該入百工學堂。他說這輩子沒進過學堂,如今竟能得個名分,夜裡都笑醒。”
殿內靜了片刻,長孫無忌上前奏道:“章程既兼顧軍需民生,又嚴了規矩,臣以為可先關中推行,待關中酒坊經驗成熟之後,再推行各道。隻是這修訂之權,需明確戶部牽頭,免得地方擅自改動。”
“準。”李世民在章程末頁朱批“依議”二字,遞還陳睿,“就按你說的,朕要嘗嘗獼猴桃果酒做的新酒。”
“陛下,章程雖定,但酒坊事務牽涉軍需、民生、邊貿,頭緒繁多,需得有剛正不阿、一絲不苟之臣統籌全局,方能確保章程不走樣、不打折扣。臣分身乏術,實難獨擔此任。”
陳睿躬身再奏,“至於各分坊管事,臣倒有幾人可薦:醇工坊的張福,心思縝密,試釀期間對蒸餾火候的把控分毫不差,提純純度屢屢達標,是個能守規矩的;燒春坊可委原皇莊酒坊的李師傅,他曾為宮廷釀過禦酒,熟知酒品分級,且性子嚴謹,斷不會在原料上摻假。”
他頓了頓,又道:“果釀坊多為百姓自釀,官坊隻需設點收購,無需專司釀造,故隻需一人協調各縣收果事宜,此人需懂農事、善溝通,還得能鎮住場麵,不讓奸猾之徒混水摸魚。這人選,臣不敢妄薦,還請陛下定奪。”
李世民聞言,目光掃過眾臣,沉吟道:“統籌一職,需得鐵麵無私,方能壓得住陣腳。玄齡、輔機,你們以為誰可勝任?”
長孫無忌上前一步,拱手道:“臣以為魏征魏大人可擔此任。魏大人素來剛正,眼裡容不得沙子,且熟悉典章製度,由他統籌,必能嚴守章程,杜絕貪墨舞弊之事。”
李世民撫掌笑道:“善!魏征確是最佳人選。魏卿,你可願接下這擔子?”
魏征出列,聲如洪鐘:“臣遵旨!臣定當按章程行事,凡違製者,無論親疏,一概嚴懲不貸!”
陳睿見狀,心中大安——有魏征這等鐵麵臣統籌,酒坊上下必能令行禁止。
李世民又看向果釀坊協調官一職,道:“馬周熟悉地方民情,且在百姓中頗有聲望,就讓他兼任此職,專司關中各縣收果點的調度,務必讓百姓賣得放心、得實惠。”
馬周躬身領命:“臣定當嚴守‘三鮮、兩淨、一適’之規,每顆果子都按章程查驗,不讓百姓吃虧,也不讓官坊受損。”
李世民看向陳睿:“張福、李師傅既為你所薦,便讓他們即刻到任,入職前需在保密文書上重按手印,由魏征監督。”
“臣遵旨。”陳睿躬身應下,又道,“魏大人、馬大人,章程細則已抄錄多份,稍後便送與二位,若有不明之處,臣隨時等候垂詢。”
魏征點頭:“好。三日後,你我到總坊核驗工匠名冊與設備,按章程開工。”
散朝後,陳睿捧著蓋了朱印的章程走出太極宮,晨光灑在紙頁上,“依議”二字熠熠生輝。
回到懷德坊,陳睿即刻讓人將張福、李師傅叫來。
待張福和老李來到,陳睿告知朝廷任命,又將保密文書取出:“魏大人統籌此事,規矩隻會更嚴,你們且在這文書上重按手印,往後釀酒,半分差錯都不能有。”
張福、李師傅異口同聲道:“郎君放心,俺們定按章程來,絕不敢出半點岔子!”
喜歡穿越大唐成小道士請大家收藏:()穿越大唐成小道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