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商議_穿越大唐成小道士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41章 商議(1 / 2)

張正鶴放下筷子,語氣鄭重:“你們三個在國子監讀的是聖賢書,可聖賢書的根,原就在百姓日用裡。小九和你們一起編這這《三字經》,把‘修身’與‘謀生’擰在了一處,比尋常啟蒙書更接底氣。

你們補後半部分時,得記住一個理:彆讓字在經史子集裡打轉,要讓它接地氣——就像寫‘稻麥菽’,能讓農家娃娃指著田埂認,這才是真本事。”

張子拓重重點頭,拿起炭筆在紙上圈出“讀書次第”那欄:“陳睿兄放心,‘小學’部分我會添些《說文解字》的基礎字例,比如‘上’‘下’二字,就說‘上指天,下指地’,讓娃娃先認實字,再學虛字。告訴他們這是教人怎麼好好過日子的書。”

張子墨翻到“諸子”部分,沉吟道:“老子說‘道法自然’,我可以配句‘水流東,花開春’,用眼前的景致說道理;莊子‘庖丁解牛’的故事,正好接在‘匠人刻苦’後麵,既講了諸子,又應了手藝的理。”

張子胄這邊已經在紙上畫了曆史朝代圖:“曆史部分我打算從‘盤古開,天地分’寫起,每個朝代隻留兩句,比如‘周轍東,王綱墜;秦一統,定法度’,後麵注個‘詳看《史記》’,既給娃娃留個念想,又不把話說滿。”

蓉娘在旁補充:“我堂姐說,每部分的插圖都按你們寫的句子畫,比如‘公輸子削木鳶’,就畫個帶翅膀的木鳥,旁邊再畫個匠人彎腰打磨的樣子,讓娃娃知道巧藝是磨出來的。”

張正鶴看著兒子們各有主張,滿意地點頭:“小九,你這書稿就像個好胚子,經他們這麼一琢,定能成器。等編好了,我建議先呈給陛下審稿,然後再聯係私塾蒙學試用。”

陳睿端起碗,朝眾人舉了舉:“伯父說得在理,陛下那裡自然是要過關的。那我就敬伯父和各位兄長一杯——不是敬你們國子監的學問,是敬你們肯把學問彎下腰,往泥土裡紮。”

散席時,張子拓已經寫下“幼而學,壯而行”,張子墨補了“揚風帆,濟滄海”,張子胄也在冥思苦想。

蓉娘把這些紙小心收進木匣,笑著說:“等開春磨坊轉起來,咱們的啟蒙書也該抄好了,到時候在村裡辦個蒙學,念給娃娃聽,也算雙喜臨門。

還得加些女子的例子!蔡文姬辨琴,班昭續史,不也該讓女娃娃知道,讀書學藝,不分男女?”

陳睿眼睛一亮:“說得好!就添‘蔡文姬,通音律;班惠姬,續漢書’,讓所有娃娃都明白,隻要肯用心,皆能成事。”

“蓉娘說得不錯,從你封地村子裡的蒙學試用,寫的內容不隨大流,彆人也不好多說。”張正鶴說。

張正堂一直沒插上話,這時也說,“既然這樣,我出不了學問那就出點錢財,在兩個村子各建一個蒙學學堂,請夫子和筆墨紙張的花費我來出,也算出了一份力。”

“大善!”張正鶴拍手稱好。

隨後對幾個子侄說:“你們去書房討論三字經的事情,我們和小九再聊點彆的。”

張子拓三人聽命,都去書房了。

待幾個監生都走了,張正鶴才說:“小九,你入世一年,做出這麼多新奇之事,按說功勞已經比很多人一輩子加起來都多了。陛下是愛才的,你年紀尚小,做伯父的也知你不是那疲懶的性子,以後肯定會有更多想法。就比如這次編寫的《三字經》。事關文教,一直以來都是朝廷的大事,我才提醒你先要呈給陛下審定,然後在封地試行。

看來你也是想到了這一層,你有此成熟的思慮,將來做事看來是穩妥了。總之記住一句話,不冒進,不貪功,跟著陛下的想法走,有事多彙報,讓陛下定奪,就對了!”

張正堂也說,“小九,你雖說才十四五歲,行事已比較成熟了,大兄多說幾句也是提醒小九你做事不越界,就能無往不利!”

“陳睿多謝兩位伯父的教誨,陳睿當謹遵此囑!”陳睿知道在這個時代要生存,要壯大,那必然是要依靠皇權,如果無法避免卷進政治漩渦,也要站隊正確。

見他聽得認真,張正鶴又繼續說:

“文教大事,一直以來都被世家把持,陛下心裡一直想削弱世家對朝堂的影響。正苦於找不到太好的突破之法。

這次如果是你自己一人拿出三字經,我說不得還要勸阻你一番,畢竟你算不上儒家之人。借我三個不成器的子侄之口,成三字經之事,想必也是你深思熟慮過

如果成書,他們三個都是沾了你的光。做伯父的感謝的話就不多說了,今後有什麼需要支持的,我們兄弟倆一定全力支持。”

“對,一定全力支持!”張正堂也附和著。

“小九你看還有何問題需要我們幫忙解決的,你提出來我們一起想辦法。”張正堂說。

“兩位伯父,其實吧,蓉娘沒和你們說的另一件事,才是更重要的。”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