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雨晴不由自主地走向書櫃,伸手取下那份封麵燙金的交易報告,指尖觸碰到的一瞬間,一股難以名狀的熟悉感電流般席卷全身。
那是她在倫敦金屬交易所實習時撰寫的,因觀點大膽而被導師否定。
她從未對任何人提起過,除了...秦朗?
她顫抖著手打開報告,熟悉的分析框架映入眼簾。
報告末尾附著一張圖表,是她與秦朗在交易所的合影,兩人目光專注,背景是震蕩的市場曲線。
驚訝之下,一絲溫暖悄然滑入冰冷已久的心房。
書櫃旁的保險箱引起了她的注意。
出於直覺,她試著輸入羅氏集團上市日期——0825。
「滴」的一聲,保險箱竟然打開了。
內心掀起驚濤駭浪,為何秦朗的保險箱密碼是羅氏上市日?
然而更讓她困惑的是,昨天她偷看秦朗輸入密碼時,明明是另一組數字。
難道保險箱密碼被改過?
或者她的記憶又出現了混亂?
保險箱裡放著一疊文件和一個u盤。
文件是一份交易監管報告,上麵記載著她三年前的異常交易——對敲交易嫌疑,伴有市場操縱風險。
處理方案一欄赫然寫著「內部調查聯合數據重組」,主審人是她父親的老朋友,證監會顧問陳博士。
張雨晴的手不受控製地顫抖著,捂住嘴巴防止自己驚叫出聲。
報告的角落有一個手寫筆記:「交易員對s.q.特定交易存在強烈利益衝突,建議完全隔離」。
s.q.——秦朗的縮寫?
u盤裡是一份標記為「晴」的交易策略,詳細分析了羅氏集團的財務漏洞。
她不記得自己擁有過這樣的策略,卻莫名感到一陣熟悉。
策略末尾有細微的備注,似乎是被修改過的痕跡。
她將u盤握在掌心,感受到一種奇特的責任感,不輕不重,卻讓她心跳加速。
回家的路上,張雨晴的思緒亂成一團。
花園的長椅上,她再次翻開交易記錄,試圖尋找更多線索。
一張夾在記錄中的交易確認單滑落——三年前,她與秦朗一起做空羅氏集團港股的首單。
交易單背麵有一行小字:「與你共進退,不論漲跌。——朗」
這專業的筆跡與她記憶中那個無能的秦朗形象極度不符。
難道她一直生活在一個被操控的商業假象中?
她會選擇相信市場還是數據?
選擇家族還是真相?
又一段記憶閃回:交易室裡,秦朗輕輕點頭確認她的分析;熊市裡,他沉著應對為她擋風險;市場劇震時,他徹夜守在屏幕前...這些都是真實發生過的事嗎?
張雨晴捂住胸口,心跳如擂鼓。
她忽然想起父親曾說過的話:「那小子懂什麼資本運作」,以及母親每天督促她按時看經過篩選的市場報告的執著。
最痛苦的不是失去信任,而是發現自己可能從未真正了解過市場的真相。
她拿出那份複印的文件,決定送去私人分析機構檢測。
如果這真的是操控市場的證據,那麼她的整個職業生涯可能都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
張雨晴回到辦公室,從抽屜深處取出一個小巧的放大鏡,仔細觀察文件。
在強光照射下,文件邊緣隱約可見一圈藍色水印,還有一個微小的「rt」標記。
這不是普通的市場分析,更像是定向發布的內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