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時空,玄燁康熙)的目光如同冰錐,掃過天幕上那些在京外選擇了“丙、雍正皇帝胤禛”的官員名字。
他將這些名字死死記在心裡:太子黨、大阿哥黨、甚至八阿哥黨……這些散落各地的官員,在此刻似乎達成了一種無聲的“共識”,暴露了他們內心深處對老四胤禛的忌憚與不服。
這種發自肺腑、而非臨時串聯的抵觸,讓康熙感到一陣刺骨的寒意。但他深知,此刻天幕懸空,未來莫測,絕非清算之時。他隻能將這滔天怒火死死壓下,麵沉如水,靜觀其變。
而在乾隆嘉慶元年)時空,跪在殿前的和珅,低垂著的胖臉上,那雙細長的眼睛裡閃過一絲了然與無奈。
他何嘗不明白自己的處境?太上皇這棵大樹一旦傾倒,新帝嘉慶第一個要鏟除的,必然是他這個前朝巨蠹、權力掮客。他知道,但他無能為力。現在轉向投靠嘉慶?已然太遲,且若被太上皇察覺異心,立刻就是滅頂之災。
他唯一的指望,便是自己的兒子豐紳殷德尚了乾隆最寵愛的十公主固倫和孝公主,或許能保得住家族一絲血脈,不至於被徹底清算。想通此節,他心中反而一片死寂的平靜,隻剩下聽天由命的麻木。
就在這五個時空,無數人因前五題而心緒翻騰、各懷鬼胎之際,天幕那冰冷的聲音沒有絲毫停頓,拋出了更加石破天驚的第六問:
【大清知識有獎問答第六題,現在開始。】
【題目:有一位皇帝,在其死後,罵名滾滾而來,備受士林抨擊。然而,在一百多年後,當儒家……】
天幕的聲音在這裡似乎刻意停頓了一下,然後清晰地吐出了四個字:
【……儒家滅亡......之後……】
“儒家滅亡?!”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妖言惑眾!安敢如此詆毀聖教!!”
這四個字,如同億萬道九天雷霆,同時劈在了從努爾哈赤到道光五個時空的所有讀書人、士大夫、乃至許多推崇儒學的宗室勳貴頭上!
對於這些浸淫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理念中,將孔孟之道視為天地至理、王朝根基的人們來說,“儒家滅亡”這四個字,比“大清亡國”更加恐怖,更加難以接受!這不僅僅是王朝的更迭,這是他們精神信仰和人生價值的徹底崩塌!
“噗——!”許多年邁的大儒、翰林學士當場一口鮮血噴出,仰麵栽倒。
“祖宗之道絕矣!!”一些激進的禦史言官,發出淒厲的嘶吼,猛地以頭撞向身旁的盤龍柱,頃刻間頭破血流,場麵駭人。
“蒼天呐!何以至此!何以至此啊!!”更多的官員則是癱軟在地,捶胸頓足,涕淚橫流,仿佛天塌地陷一般。
紫禁城內,不同時空:
康熙手中的玉扳指被捏得粉碎;
乾隆剛剛平複的心情再次掀起狂瀾,目瞪口呆;
道光更是渾身發抖,幾乎無法思考。
就連那些滿洲親貴,雖然自身對漢學未必精通,卻也深知儒學對於統治天下的重要性,此刻也感到了莫名的恐慌。
巨大的衝擊和無比的悲憤,讓許多人出現了短暫的“失聰”。在天幕說出“儒家滅亡”四個字之後,他們的腦子嗡的一聲,後麵天幕接著說的“卻被稱之為一代名君,請根據提示……”等話語,竟完全沒能聽進去!
他們的心神,已經被那四個毀滅性的字眼徹底占據、撕碎。
整個大清的天空下,陷入了一片前所未有的極致混亂。哭嚎聲、咒罵聲、撞柱聲、暈厥倒地的聲音此起彼伏。剛才還在為皇位繼承、權力鬥爭、個人生死而憂心忡忡的人們,此刻都被拉入了一個關乎文明存續的、更加宏大而恐怖的命題之中。
儒家,怎麼會亡?
是誰亡了儒家?
沒有了儒家,這天下……會變成什麼樣子?
那個死後先挨罵、後又在一百多年後儒家滅亡後)被稱作名君的皇帝,此刻已經無人有心力去猜測。所有人的思緒,都被困在那“儒家滅亡”的驚天預言裡,掙紮、窒息、恐懼、絕望。
或許是為了等眾人從第五題帶來的種種衝擊中完全回過神來,天幕在沉寂了兩柱香的時間後,才再次亮起,開啟了第六輪問答的第一個提示,然而這一提示其引發的震動遠超之前的帝王秘辛,直指王朝統治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