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關於“攤丁入畝”與“官紳一體納糧”的解釋,如同在看似平靜的湖麵下引爆了驚雷。雖然在康熙五十二年,大清統治已趨穩固,但這項未來可能實施的國策,依舊在朝堂之上引發了巨大的恐慌和激烈的反彈。
那些出身士紳階層、依靠科舉晉身的漢臣禦史們,剛剛還在為“儒家道統”可能麵臨的危機而痛心疾首,此刻聽到這直接剝奪他們及其家族核心利益的“惡政”,更是如同被踩了尾巴的貓,瞬間炸毛!
“皇上!萬萬不可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尚書撲通一聲跪倒在地,聲淚俱下,“此乃掘我大清根基之策!士紳乃國家棟梁,鄉裡表率,若與黔首同列,納糧當差,體統何在?尊嚴何存?必致天下士子離心,賢才裹足啊!”
又一位年輕的禦史更是激動,他以頭搶地,血流披麵,嘶聲喊道:“陛下!此等苛政,無異於暴秦之續!臣冒死懇請陛下,為此萬世開太平,當下明詔,昭告天下後世子孫:凡有膽敢提議或施行此‘攤丁入畝’、‘官紳一體’之惡政者,即為愛新覺羅之不肖子孫,當廢其位,另擇賢良宗室繼之!以此杜絕後患,安天下士民之心!”
此言一出,滿殿皆驚!這已不僅僅是反對一項政策,這近乎是在逼皇帝立下“祖訓”,乾涉皇位繼承和後世施政了!
端坐在龍椅上的康熙皇帝,臉色早已陰沉得能滴出水來。他之前還在為後宮乾政、皇子奪嫡、皇帝死因不彰等家務事煩惱,此刻見這些漢臣竟敢借天幕之機,公然脅迫君上,乾涉國本,積壓的怒火瞬間爆發!
“放肆!”康熙猛地一拍龍椅扶手,霍然站起,聲音如同寒冰,帶著不容置疑的帝王之威,指著那血濺金鑾的年輕禦史厲聲喝道:
“你是個什麼東西?!不過是我愛新覺羅家養的一條狗!不!你連巴圖魯勇士)門下的包衣奴才都不如!安敢在此狂吠,逼朕立詔,乾預朕之家事國事?!”
他目光如電,掃過下麵那些噤若寒蟬的漢臣,語氣愈發森冷:“你想死?以為一死便可邀名,便可逼朕就範?做夢!朕告訴你,你現在敢死在這殿上,朕立刻便下旨,誅你九族!讓你看看,是你們的骨頭硬,還是朕的刀快!”
這番毫不留情、甚至帶著侮辱性的斥責,如同臘月裡的冰水,將漢官們剛剛燃起的悲憤和“以死進諫”的勇氣瞬間澆滅。他們這才猛地清醒過來,眼前這位皇帝,不僅僅是儒家意義上的“天子”,更是以八旗鐵騎定鼎天下、手握生殺予奪大權的滿蒙八旗之主!在絕對的實力和皇權麵前,他們的道德文章和死諫姿態,顯得如此蒼白無力。
看著下麵重新變得鴉雀無聲、瑟瑟發抖的漢臣們,康熙心中的怒火稍息,但憂慮卻更深了。
他何嘗不知道這些漢人士紳是維係地方穩定、輔助治理的重要力量?輕易動不得。他也清楚,隻要八旗的根本利益不動,這些文人終究掀不起太大的風浪。天幕所言的政策,固然能增加國庫收入,打擊土地兼並,但其帶來的士紳階層的劇烈反彈,也是他必須慎重考慮的。
“若這政策真是老四胤禛)或者他那一個後代搞出來的……”康熙的目光不經意地掃過下麵垂首肅立的雍親王,“那他這皇位,恐怕就很坐得上了......”他心中對胤禛的評價,不由得又添上了一筆“操切”、“不恤人言”的標簽。
“此事,眼下是決計不能提的。”康熙迅速做出了決斷,“非但不能提,還要嚴加申飭,以儆效尤。”他需要穩住當前的局麵,維持朝堂和士林的穩定。至於那未來的政策……或許可以作為一種極端情況下的備選方案,但絕不能是現在公開討論的方向。
“將這些狂悖之徒給朕拖下去!革職查辦!”康熙一揮袖袍,下了最終命令,“再有敢以此事聒噪者,視同謀逆!”
一場由天幕引發的朝堂風波,被康熙以絕對的權威和狠厲的手段強行壓製了下去。但“攤丁入畝”與“官紳一體納糧”這八個字,卻像一顆種子,深深埋在了康熙和所有聽聞此事的權貴心中,等待著未來破土而出的時機,也預示著那位敢於推行此策的皇帝,必將麵臨何等巨大的阻力與風波。
與康熙朝那如同火山爆發般的激烈反應截然不同,在乾隆和道光時空,無論是廟堂之上的官員,還是地方上的士紳,對於天幕再次提及的“攤丁入畝”與“官紳一體納糧當差”,反應卻要平淡得多,甚至帶著一種早已習以為常的漠然。
畢竟,在他們的現實中,這已是施行了數十年乃至上百年的“祖製”了。最初的震驚、抗拒與陣痛早已過去,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成熟而隱秘的應對體係。
“雍正爺的規矩嘛,自然是好的。”某位江南致仕的官員捋著胡須,對子侄輩“傳授”經驗,“朝廷要的是賬麵好看,國庫充盈。我等士紳,自有讀書人的體麵與門路。‘一體納糧’?田畝數量、等次,其中大有文章可做;‘一體當差’?這‘差’如何派,派給誰,輕重緩急,還不是父母官與鄉紳共議?隻要朝廷權力不下鄉,科舉大道依舊為我等敞開,這最終的‘解釋權’嘛,終究還是落在咱們手裡。”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便是他們的底氣。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在官僚體係與地方宗族、士紳階層的共謀下,許多嚴苛的政策在實際執行中被層層化解、變通,甚至在某些時候,成為了新一輪權力尋租和盤剝更底層民眾的工具。一些精明的地方官與士紳勾結,利用政策模糊地帶,反而能攫取比政策施行前更多的利益。
然而,這種“習以為常”的平靜,在乾隆和道光這兩位皇帝心中,卻被天幕此刻的揭示打破了。他們猛然意識到了一個問題——一個被他們忽略的、關乎自身權力來源合法性的致命問題!
乾隆皇帝弘曆,剛剛還在為確定嘉慶是那個“被雷擊”的皇帝而心思複雜,此刻卻猛地驚出一身冷汗。
“這些政策……是皇考雍正)定的!”他腦海中如同閃電劃過,“若是早在聖祖爺康熙)在位時,就被天幕如此直白地揭露出來……以聖祖爺對漢人士紳的倚重和當時朝堂的反應,皇考他……他還能順利繼位嗎?!”
一旦雍正的皇位因此產生變數,那他弘曆這個“乾隆皇帝”又從何而來?他這一脈的皇統合法性將受到根本性的動搖!一想到自己皇阿瑪雍正)可能在另一個時空因為這天幕而失去皇位,進而導致自己根本不存在於那個時空,一種源自權力根基被動搖的深層恐懼瞬間攫住了乾隆。
同樣,道光皇帝旻寧也想到了這一層。他是雍正的嫡係後代,他的皇位傳承源於那一脈。如果雍正因為這項在康熙朝看來“大逆不道”的政策而失位,那麼他愛新覺羅·旻寧,又算什麼?
這種跨越時空的因果聯想,讓他們第一次對天幕的存在產生了超越看戲心態的、切身的恐懼。天幕能揭示未來,是否也能……改變過去?如果他們所在的“現在”,也是基於某個未被改變的“過去”而產生的呢?
一種對曆史既定軌跡可能產生偏移的恐慌,以及對自身皇權來源合法性的深層焦慮,在乾隆和道光心中悄然蔓延。他們此刻才真正體會到,這天幕問答,並非與他們眼前地位無關的後世異聞錄,而是一把可能懸於所有愛新覺羅子孫頭頂的、無形而鋒利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喜歡天幕:大清要命問答,答對誅九族請大家收藏:()天幕:大清要命問答,答對誅九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