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拋出了第六題的第三個提示:
【提示三:這位皇帝力圖改革八旗製度,給八旗將士分發土地,令其耕種謀生。】
這個提示,在前兩個時空並未引起太大波瀾。
努爾哈赤時空的八旗貝勒和將士們聽了,反而覺得理所應當。
“分地耕種?這不本就是咱們的老本行嗎?”莽古爾泰嚷嚷道,“打仗時抄家夥,不打仗時擺弄田地獵弓,天經地義!”
努爾哈赤也微微頷首,在他看來,保持八旗的耕戰本色,是維持戰鬥力的根本。
順治時空的旗人對此也並無太多異議。入關之初,跑馬圈地,不就是為了讓八旗子弟有“恒產”,能安心駐防,成為王朝穩固的基石嗎?此時許多旗人仍保持著部分生產習慣,對此政策尚能接受。
然而,這個提示傳到康熙五十二年的時空,卻如同在滾沸的油鍋裡潑進了一瓢冰水,瞬間炸開了鍋!
此時的八旗,尤其是駐守京師的旗人,經過數十年的承平歲月和朝廷優渥的供養,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出則為兵,入則為民”的樸素軍事組織了。他們習慣了按月領取錢糧俸米,習慣了各種特權,視勞作、耕種為賤業。
一個正在北京茶館裡聽著小曲、提著鳥籠的旗人青年,聽到天幕的話,猛地跳了起來,臉上充滿了難以置信和憤怒:
“什麼?!讓我們去種地?!我爺爺跟著太祖、太宗皇帝入關,流過血、立過功!我阿瑪也在南邊打過仗!憑什麼到了我這輩,還得去土裡刨食?!朝廷發的錢糧是天經地義的!這哪個混賬皇帝想出來的餿主意?!”
他的怒吼代表了相當一部分八旗子弟的心聲。一時間,北京城內各處旗人聚集之地,怨聲載道,議論紛紛。讓他們放棄優渥閒適的生活,重新拿起鋤頭?這簡直比殺了他們還難受!這項政策不僅觸動了他們的利益,更挑戰了他們賴以生存的身份優越感。
而這股來自八旗內部的強烈反彈,雖然其具體聲音和場景無法被其他時空直接聽聞目睹,但乾隆和道光時空的統治者們,僅僅通過天幕揭示的這項政策內容本身,就足以讓他們瞬間預見到在康熙時空可能引發的驚濤駭浪!
乾隆手中的玉扳指被他捏得咯咯作響,臉色變得極其難看。他無需親耳聽到康熙朝旗人的怒罵,僅憑自身朝局的經驗和對八旗現狀的了解,就能想象那將是何等劇烈的反對聲浪。他深知父皇雍正)這項政策的初衷是為了解決八旗生計,減輕財政負擔,但他更清楚其推行的巨大難度以及在現實中遭遇的挫敗。
“麻煩大了……”嘉慶皇帝聲音發顫,他仿佛能透過天幕,看到另一個時空裡因利益受損而躁動的八旗子弟,“文官士紳的反對尚可憑借皇權與八旗武力壓製,可若連八旗自身都強烈反對這項觸及他們根本利益的改革……聖祖爺那邊,世宗爺雍正)的處境將何其艱難?!”
道光也是麵沉如水,一種深切的無力感籠罩著他。他們作為後世之君,站在已知曆史結局的視角,看得格外清楚:這項旨在“續命”的改革,意圖雖好,卻因其直接動搖了統治集團最核心支柱——八旗的既有利益和生活方式,而注定舉步維艱。曆史的慣性如此強大,即便在另一個時空提前揭露,其引發的結構性矛盾似乎依然難以化解。
“即便聖祖爺雄才大略,能暫時壓下浪潮,但隻要這個答案一揭開,世宗爺要麵對的,幾乎是整個賴以統治的根基力量的抵觸……”道光心中沉重。他們此刻的恐慌,並非源於聽到了什麼,而是基於對政策本質、利益格局和曆史軌跡的深刻認知,所產生的一種近乎絕望的預判。
天幕沒有給眾人太多喘息之機,拋出了第六題的第四個,也是最具殺傷力的提示之一:
【提示四:這位皇帝在位期間,於青海曾遭一次重大軍事失敗,京旗勁旅參戰四千八百餘人,最終僅生還二百餘人。】
這簡短的提示,如同一記重錘,狠狠砸在努爾哈赤、順治、康熙這三個時空所有知曉八旗分量的人心上!
努爾哈赤時空,老汗王本人“騰”地站了起來,臉上第一次露出了難以置信的驚怒之色:“四千八百京旗?!隻回來兩百?!混賬!這是哪個敗家子帶的兵?!我八旗兒郎的血,是這麼流的嗎?!”此刻他麾下整個八旗的總兵力也不過六萬,一次性損失近五千精銳,這在他聽來簡直是動搖國本、不可饒恕的天大敗績!
順治時空,剛剛親政不久的福臨也是駭然失色。他深知入關後八旗兵力的珍貴,尤其是駐守京師的旗營更是核心中的核心。“近五千京旗子弟埋骨青海……這,這……”他聲音發顫,幾乎不敢想象這樣的損失會給朝廷帶來怎樣的震蕩,對八旗各家又是何等慘重的打擊。這已不僅僅是軍事失利,更是對統治根基的重創。
康熙時空的玄燁康熙),臉色瞬間陰沉到了極點。他曆經戰陣,深知兵凶戰危,但京旗一次性折損如此之巨,仍遠遠超出了他的心理底線。那不僅僅是四千多個數字,那是四千多個滿洲家庭,是朝廷倚仗的乾城,是維係統治的核心武力!一股難以言喻的心痛和憤怒在他胸中翻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京旗……四千八百……兩百……”他喃喃重複著這幾個數字,握著扶手的指節因用力而泛白。他幾乎能感受到,若此事發生在當下,整個京師八旗會如何的悲聲四起,朝野會掀起何等猛烈的彈劾風暴!任何與這場敗績相關的將領,乃至決策的君主,都必將承受難以想象的壓力和指責。
這則關於慘敗的提示,讓前三個時空的統治者們,無論他們身處哪個階段,都深刻感受到了切膚之痛。一場遙遠未來的青海之戰,因其慘烈程度,已然在這些早期的時空中,為先祖或自身那位尚未揭曉的子孫,蒙上了一層濃重的不祥陰影。
乾隆時空,弘曆乾隆)在聽到這個提示的瞬間,腦海中如同劃過一道閃電,所有的線索瞬間串聯起來,指向了一個他無比熟悉又此刻感到無比恐懼的名字——他的父皇,清世宗雍正皇帝!
“攤丁入畝、官紳一體納糧”得罪天下士紳;“改革八旗、令其耕種”觸動統治根基;“青海慘敗、京旗儘喪”更是軍事上的重大汙點和巨大損失……而將這些“惡名”與“續命二百年”這不可思議功業聯係在一起的,縱觀大清列帝,除了他那以“嚴苛”、“務實”、“勇於任事”著稱的皇阿瑪,還能有誰?!
“完了……全完了……”乾隆臉色煞白,喃喃自語,身體不由自主地晃了一下,全靠手死死撐住禦案才沒有失態。他不再是那個俯瞰眾生的“十全老人”,此刻隻是一個預見到家族命運即將傾覆而感到無比恐懼的兒子和皇帝。
“天幕這是……這是要徹底斷了皇阿瑪的登基之路啊!”他心中一片冰涼。在康熙朝那個節點,一項項未來可能實施的“惡政”被提前揭露,已然激起了文官士紳和八旗內部的強烈反對,如今再加上這樁導致核心軍事力量遭受重創的敗績……他幾乎可以想象,在另一個時空的康熙朝堂之上,他的皇阿瑪胤禛將麵臨何等洶湧的攻訐和徹底的孤立!一個被貼上“刻薄”、“動搖國本”、“喪師辱國”標簽的皇子,還有什麼資格問鼎大寶?
一旦雍正無法繼位,他愛新覺羅·弘曆的命運又將如何?
“若皇阿瑪不得登基,我……我不過是一介尋常宗室,或許連貝勒、貝子都撈不到,最好的結局也就是個閒散國公,碌碌一生……”
一個更可怕的念頭在他腦海中閃現:“不!恐怕連閒散宗室都做不安穩!以皇阿瑪當年在奪嫡中的處境,若是失勢,我們這一支……恐怕下場比‘阿其那’、‘塞思黑’的子孫還要淒慘!圈禁?流放?甚至……”
想到那種可能,乾隆隻覺得一股寒氣從腳底直衝頭頂,渾身發冷。他所有的權力、榮耀、“十全武功”的自我標榜,都建立在父親雍正成功繼位並傳位於他的基礎之上。這個根基一旦被動搖,他所有的一切都將如同空中樓閣,轟然倒塌。
這一刻,乾隆對天幕產生了一種前所未有的、夾雜著恐懼和怨恨的情緒。它不僅僅是在揭密,更像是在審判,在改寫他賴以生存的過去!他死死盯著天幕,既希望答案不要那麼快公布,又渴望知道最終的結局,這種矛盾的心理讓他備受煎熬。
而其他時空的人們,雖然無法感知乾隆此刻具體的絕望,但也從這接連的、褒貶極度分明的提示中,感受到了那位尚未揭曉的皇帝所麵臨的巨大爭議和其命運的懸於一線。最終答案,即將揭曉。
喜歡天幕:大清要命問答,答對誅九族請大家收藏:()天幕:大清要命問答,答對誅九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