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大英帝國的崛起_天幕:大清要命問答,答對誅九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34章 大英帝國的崛起(1 / 1)

努爾哈赤的後金時空,氣氛有些微妙。

天幕公布了正確答案和統計結果。

努爾哈赤、皇太極、範文程他們選的“羅刹國”俄國)赫然是個錯誤選項。

而讓他們臉上有些掛不住的是,天幕顯示,與他們同時空的大明那邊——無論是北京的天啟皇帝朱由校、信王朱由檢,還是徐光啟等精通西學的官員士大夫,乃至不少普通讀書人,竟有大幾百人都答對了“英吉利”與“法蘭西”!

更彆提順治時空,幾乎是壓倒性的正確答案。

努爾哈赤看著天上那鮮明的對比,自己這邊成了極少數,而“明狗”和後世子孫反而正確率極高,這讓他心裡很不是滋味,一股無名火憋在胸口。

“哼!”努爾哈赤重重哼了一聲,打破了沉默,他環視身旁的皇太極和跪伏在地的範文程,語氣帶著不解和慍怒:“本汗不知道那勞什子英吉利,有什麼可丟人的?本汗一直在遼東打仗,搶地盤,爭天下!不知道萬裡之外的番邦,很正常!”

他話鋒一轉,聲音陡然提高,帶著真正的困惑和一絲被後世比下去的不爽:“可本汗不明白!為什麼?為什麼我大金的子孫後代,尤其是越往後,像那道光年間,反而越不知道了?!他們坐擁天下,富有四海,難道消息還不如我等在關外時靈通?還不如那幫快完蛋的明狗?!”

這個問題,像一根刺,紮進了在場幾個明白人的心裡。

皇太極眉頭微蹙,他心思縝密,隱隱感覺到問題可能出在“坐擁天下”之後的路子上,但一時也難以理清。

而跪在地上的範文程,頭埋得更低了,後背瞬間被冷汗浸濕。他心裡跟明鏡似的,一個極其貼切又大逆不道的比喻瞬間冒了出來:“大汗,這……這就像是‘武大郎開店’啊!”

當然,這話他隻敢在心裡狂喊,是萬萬不敢說出口的。

他內心飛快地剖析著:“大汗您起兵之初,唯才是舉,自然需要了解各方情報,包括西邊的羅刹,南邊的明朝動向。但入主中原之後呢?為了穩固統治,尤其是以少數統治多數,最要緊的不是開拓見識,而是禁錮思想!是讓所有人都變得‘聽話’、‘安分’。”

“就像那身材矮小的武大郎開了炊餅店,他敢雇個子高的夥計嗎?他必然要找比自己更矮的,或者想辦法讓高個子彎下腰來,這樣才能顯出他的‘高大’,維持他的權威。我大清……唉,本質上不也是如此?八旗子弟尚武輕文,本身學識根基就淺,為了統治這龐大的漢地,最好的辦法就是讓大家,包括旗人自己,都變得‘無知’一些,隻認主子,不問外事。順治、康熙、乾隆爺那時,或許還處於開拓和鼎盛期,尚有自信和餘力去了解外界。可到了道光朝,承平日久,積弊已深,恐怕是真的把自己徹底關起來,還自以為天下第一了……”

範文程甚至想到了更深的層麵:“這……這能全怪道光皇帝嗎?恐怕根源更早。就像大汗您,攻下沈陽、遼陽這些大城後,那些有見識、有風骨的漢人讀書人,要麼像我一樣被迫剃頭效忠,成了‘奴才’,要麼就像無數不願屈服的義士,掉了腦袋……長此以往,誰還敢去學那些被視為‘奇技淫巧’的西洋學問?誰還敢去關心海外風雲?活下來的人,都學會了裝糊塗,學會了隻看主子臉色行事。”

這一刻,範文程腦海中莫名浮現出遠祖範仲淹那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他曾以出身這樣的家族為榮,心中也曾有過士大夫的抱負。但他更清楚地知道,在這刀光劍影、強權為尊的遼東,什麼“天下興亡”,什麼“匹夫有責”,在冰冷的現實麵前都顯得蒼白無力。

“匹夫有責?嗬嗬……”範文程在心裡苦澀地自嘲,“如今我這‘匹夫’的脖子上就架著刀呢!生存下去,保住性命和眼前這點富貴,才是根本。至於後世子孫如何愚昧,大清江山能否穩固……那都不是我這個‘奴才’現在該想,也能想的事情了。”

他收斂心神,將所有的洞察和感慨死死壓在心底,隻是以更恭敬的姿態伏在地上,顫聲道:“大汗息怒!後世子孫不肖,定然是……是承平日久,疏於探查夷情所致。大汗英明神武,我大金如今銳意進取,定不會如此!”

努爾哈赤聽著範文程這不著邊際的奉承,心中的疑惑並未消解,反而看著天上那鮮明的對比,看著後世那慘不忍睹的認知水平,一種難以言喻的、對未來的隱憂,第一次悄然浮上心頭。他的大金,未來難道真要變成那副模樣?

各時空的人們原本以為天幕會立刻開始下一道要命問答,卻見那灰色幕布上景象變幻,冰冷的電子音轉而開始敘述,內容不再是直接提問,而是鋪開了一幅令人瞠目結舌的宏大畫卷。

【在清朝閉關自守之時,海外萬裡之遙的泰西,已曆數百年之變局。】

天幕上首先浮現出歐洲城市的景象,不再是中世紀陰鬱的城堡,而是充滿活力的廣場、雕塑、繪畫。達·芬奇、米開朗基羅等名字一閃而過,伴隨著那些充滿人性光輝的藝術作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謂‘文藝複興’,彼邦之人,掙脫神權禁錮,重拾古希臘、古羅馬之智,倡人文,興學術,謂‘人之發現’。思想之枷鎖既斷,探索與創造之力遂如洪流奔湧。】

這景象讓康熙時空的南懷仁等傳教士心潮澎湃,卻讓大多數隻讀聖賢書的士子感到陌生與不解。順治時空的湯若望若有所感,而努爾哈赤則完全不明所以,隻覺得那些畫兒雕得挺真。

緊接著,畫麵突變!巨大的機械轟鳴,鋼鐵的橋梁橫跨江河,冒著濃煙的蒸汽機車在鐵軌上飛馳,龐大的鐵殼船在海上破浪前行,不再依賴風帆。

【此謂‘工業革命’。瓦特改良蒸汽機,以水火之力,驅鋼鐵巨獸。生產力飛躍,一日之功,可抵昔日千百人力。此乃力量之根本變革,非弓馬嫻熟可抗衡。】

“這……這是何物?鐵牛鐵馬?”乾隆瞪大眼睛,他見過鐘表,卻無法理解這鋼鐵的龐然大物。康熙神色無比凝重,他接觸過西方算學、火器,隱約感覺到這是一種遠超他所知範疇的“力”。道光心中駭然,他終於直觀地感受到,天幕所言英夷“船堅炮利”背後,是何等恐怖的根基。

畫麵再轉,歐洲人的船隻遍布世界地圖,他們在美洲屠殺土著,在非洲掠奪黑奴,在印度、東南亞建立據點。尤其重點展示了英國。

【英吉利,彈丸島國,麵積不過相當於陝西一省。然憑借其海軍與工業之力,竟征服幅員百倍於己之印度莫臥兒帝國,將其變為殖民地,掠奪其財富、物產,供養本土。其國旗插遍全球,自稱‘日不落帝國’。】

“陝……陝西大小?”努爾哈赤這次聽懂了,他難以置信地看了看自己麾下的八旗精銳,又看了看天幕上那小小的島國和龐大的印度,“他娘的!這麼點地方,能打下那麼大的地盤?這英夷是群什麼怪物?!”他第一次對“海外番邦”產生了超越火器之外的忌憚。

康熙、乾隆、道光三位皇帝更是心頭巨震。他們統治著廣袤的領土,深知治理不易,而一個陝西大小的島國竟能統治百倍於己的印度?這完全顛覆了他們對“國力”的認知。一種基於陸地疆域規模的優越感,開始悄然崩塌。

然而,天幕接下來的內容,卻讓所有時空的漢人,尤其是明朝時空的人們,精神一振。

【然此強橫之英夷,並非從未與中華交鋒。明朝崇禎末年,英船曾試圖強行闖入廣東,與明軍交戰。】

畫麵顯示出明軍水師與英國船隻炮戰的場景。

【明軍擊退英船,扞衛海疆。自此,英夷深知中國非印度、美洲可比,不敢再以武力輕易犯境,轉而以貿易為主。】

“好!打得好!”天啟年間的北京城頭,有兵士忍不住喝彩。徐光啟等人則麵色複雜,既感欣慰,又深知其中僥幸。

【康熙、乾隆時期,中英貿易持續。大清之茶葉、絲綢、瓷器,於泰西風靡,為王公貴族所競逐。而英夷之貨物,於中國市場卻少有問津。】

天幕上列出巨大的數字對比,白銀的符號不斷從英國流向中國。

【每年,因貿易之差,有高達數百萬兩白銀自英吉利流入大清。此乃巨大的貿易順差。】

看到這裡,康熙和乾隆都不自覺地挺直了腰板,臉上露出一絲屬於“天朝上國”的矜持與自豪。原來,在不久之前,乃至他們統治的時代,中國在與這強橫英夷的交往中,一直處於絕對的優勢地位!是他們求著我們的茶葉瓷器,是我們賺著他們的真金白銀!

但這自豪僅僅持續了一瞬,更深沉的疑問隨之而來:既然一直是我們賺他們的錢,他們處於不利地位,那後來……為何會變成他們打上門來,甚至攻入北京?這巨大的轉變,究竟是如何發生的?

天幕在此恰到好處地停頓,留下了巨大的懸念和思索空間。那曾經的優勢,此刻仿佛成了映照未來恥辱的一麵鏡子,讓從皇帝到百姓的所有人,心中都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複雜滋味。

喜歡天幕:大清要命問答,答對誅九族請大家收藏:()天幕:大清要命問答,答對誅九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