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時空,深宮之中,年僅七歲的奕欣看著天幕上兄長鹹豐那“苦命天子”的悲慘清單,幼小的心靈竟不由自主地鬆了口氣——還好,當皇帝的不是我。
然而,他這口氣還沒完全落下,天幕上新的標題赫然顯現,如同命運的一聲冷笑:
【一生為奴的恭親王奕欣!】
畫麵展開,正是英法聯軍攻破北京後的場景。鹹豐皇帝倉皇“北狩”熱河,將殘破不堪的京城和燙手山芋般的談判,留給了年僅二十多歲的恭親王奕欣。
【奉命留守,辦理和局。然此“和局”,實為城下之盟。】
天幕上,奕欣站在殘破的城門樓前,望著飄揚在城頭的異國旗幟,臉上是屈辱、無奈與力不從心的複雜表情。
他眼睜睜看著聯軍士兵在紫禁城內耀武揚威,他無力阻止;
他遠遠望著西北方向圓明園升起的滾滾濃煙,目眥欲裂,卻隻能緊握雙拳,指甲深深掐入掌心。
【簽,則為秦檜,背負千古罵名;不簽,則宗廟傾覆,大清即刻而亡。】
這沉重的抉擇,壓在這個年輕人肩上。更諷刺的是,英法亦曾向洪秀全拋出橄欖枝,然洪秀全拒簽。
而此時英法承諾隻要簽了,不僅退出北京城,而且幫助大清消滅洪秀全,雖然他們同樣信仰上帝,但卻不願頭頂有一位‘上帝次子’指手畫腳。
天幕畫麵聚焦於談判桌前。麵對英法代表咄咄逼人的條件,奕欣胸中積壓的怒火、屈辱、不甘終於達到了頂點。他猛地一拍桌子,霍然站起!
但下一刻,他那噴火的目光,卻越過了英法代表,死死釘在了旁邊一個身影上——那是為洋人擔任翻譯的中國人天幕特意模糊了其麵部)。
奕欣所有的憤懣似乎找到了一個可以宣泄的出口,他指著那翻譯,聲音因極致的憤怒而顫抖:“你!你身為大清子民,飽讀詩書,卻甘為洋人鷹犬,出賣家國!你的良心……你的良心到哪裡去了?!”
這一聲質問,帶著親王之尊的威壓和一種近乎絕望的悲憤。
“罵得好!”
“恭親王千歲!”
“此等漢奸,該殺!”
這一刻,無論八旗子弟還是普通漢人,幾乎所有觀者都感到一股熱血上湧,為恭親王這“仗義執言”而喝彩!將談判失敗的怒火傾瀉在“二鬼子”身上,似乎成了他們情緒最直接、最安全的宣泄口。
然而,就在這片叫好聲中,天幕上,那個麵容模糊的翻譯,卻緩緩抬起了頭。他沒有畏懼,沒有羞愧,反而用一種異常平靜,甚至帶著譏誚的語氣,回敬了尊貴的親王一句石破天驚的話:
“就因為你們這幫貪官汙吏、滿洲貴胄占著官位,堵塞賢路,任人唯親!才讓我們這些寒窗苦讀、學貫中西之人,有本事無處使,有抱負無處伸!不得已,才另尋門路!要說國賊……你們這些趴在國軀上吸血、讓國家積貧積弱至此的蛀蟲,才是真正的國賊!”
“……”
這句話,如同一聲最尖銳的警鐘,又像一把最鋒利的手術刀,瞬間刺破了所有時空的喧囂,留下了一片死一樣的寂靜。
叫好聲戛然而止。
努爾哈赤時空,那些剛剛還在罵“明狗奸細”的貝勒們張大了嘴。
順治時空,少年天子福臨若有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