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徹底被打垮的胤禛_天幕:大清要命問答,答對誅九族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1章 徹底被打垮的胤禛(1 / 1)

在天幕再次降臨前的這近一個月裡,關於弘曆身世的惡毒謠言,如同附著在風中的蒲公英種子,早已吹遍了大清的每一個角落,從京畿重地到邊陲軍鎮,從士大夫的書房到市井街巷的茶攤,無人不知,無人不議。即便是不識字的老農,也能唾沫橫飛地講上一段“陳閣老換太子”的離奇故事。

康熙派往熱河行宮的密探確實找到了那個名叫李金貴的“老”宮女。然而,時過境遷,當年的知情人大多零落,僅憑一個老宮女的模糊記憶和缺乏任何物證的支持,根本無力回天。在“抱養漢臣之子”這種極具衝擊力和戲劇性的謠言麵前,所謂“李姓宮女所生”的說法,反而顯得蒼白無力,甚至被一些人解讀為是雍親王為了掩蓋真相而找的替身。

這謠言最惡毒之處,便在於其“七分假,一分真,二分讓你猜”的構造。它死死咬住“生父姓陳”這一點,具體是哪個“陳”卻語焉不詳,引得無數人自行腦補,對號入座。一些皓首窮經的老學究更是引經據典,搖頭晃腦地談起春秋時陳國公子完奔齊,其後代田氏最終取代薑姓齊國的舊事,甚至將王莽也扯上陳國血脈。這些“曆史佐證”無疑給謠言披上了一層“宿命論”的詭異外衣,使其更加深入人心。

麵對這鋪天蓋地、已然無法靠殺戮徹底撲滅的謠言,康熙皇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痛苦的權衡之中。

他心中清楚,無論弘曆的真實身世如何,這頂“疑似漢人血脈”的帽子一旦戴上,就再也摘不掉了。一個身負如此汙點的皇子,莫說繼承大統,便是留在京城,都是一個隨時可能引爆的隱患。皇室血統的純正性,是維係滿洲統治合法性的根本基石之一,不容有任何質疑。

而胤禛,這個他曾經因其能力、因其可能帶來的“續命二百年”希望而屬意的兒子,此刻也已被這謠言拖入了深淵。

“攤丁入畝、官紳一體……”康熙在心中默念著這些本可富國強兵,卻也注定腥風血雨的政策。他深知,要推行如此酷烈的改革,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事前的高度隱秘,出其不意;二是發動時的雷霆萬鈞,速戰速決。

可現在,所有的底牌都被天幕掀開,所有的阻力都已提前凝聚,胤禛更是身負“血脈不純”的嫌疑,威望掃地。此刻若再強行扶植他,非但改革無法推行,恐怕會立刻激起八旗和內外的聯合反彈,屆時連他自己這個皇帝的寶座,都可能因此而動搖。

“時也……命也……”康熙閉上眼,發出一聲悠長而疲憊的歎息。那“續命二百年”的宏偉藍圖,終究敵不過眼前殘酷的現實和穩固江山的需要。

就在天幕即將重啟的前三天,康熙皇帝終於做出了決斷,一連串的旨意發出,震動了整個朝野:

其一,下旨恢複廢太子胤礽的太子待遇,準其遷回毓慶宮,雖未明言複立,但信號已足夠明顯。這意味著康熙在繼承人問題上,選擇回到了相對“安全”的舊軌。

其二,明發上諭,以“世祖章皇帝順治)潛修五台,功德圓滿,今特遣皇子以儘孝思”為由,命雍親王胤禛即日起程,前往山西五台山,於世祖爺修行之地結廬守孝,祈福社稷。此詔一出,所有人都明白,這實則是將胤禛變相逐出了權力中心,遠離了京城這是非之地。天幕關於順治出家並崩於五台山的說法,此刻被康熙巧妙地利用,成了安置胤禛最體麵的理由。

旨意下達,雍親王府一片死寂。胤禛麵無表情地接旨謝恩,心中是冰封般的寒意與了悟。他多年的隱忍、抱負,以及那承載著巨大希望與詛咒的兒子弘曆,都在父皇的這一紙詔書下,化為了泡影。

京城內外,有人彈冠相慶,有人扼腕歎息,更多的人則是冷眼旁觀。一場因天幕而起的驚天波瀾,似乎隨著胤禛的離京而暫時平息。

然而,康熙皇帝將胤禛遣往五台山的旨意,本意是快刀斬亂麻,平息因弘曆身世謠言而引發的波瀾,將焦點重新引回朝政。但這道旨意帶來的短暫平靜尚未持續一日,一股更加陰險、更具蠱惑性的暗流,便以一種意想不到的方式,再次席卷了京城,並迅速向四方擴散。

市麵上悄然流傳起一本無名的小冊子。這本冊子通篇講述的是前明嘉靖、萬曆朝年的舊事,文筆通俗,情節曲折,儼然一副野史演義的腔調。然而,但凡是稍通史實、又對近來宮中秘聞有所耳聞的人,隻消讀上幾頁,便無不駭然變色,心知肚明這書中影射的究竟是誰!

故事這般寫道:明朝嘉靖皇帝有兩個兒子,爭奪皇位。太子裕王實為嘉靖第三子,後為隆慶帝)一直無子,眼看地位不保。其選侍李氏臨盆在即,裕王擔心再生女兒,竟暗中命人從宮外抱來一個剛出生的男嬰,充作己出,而將自己的親生女兒送出了宮外。

幾年後,嘉靖駕崩,那抱來的男嬰即位,便是萬曆皇帝。萬曆的生母李太後即當年的李選侍)後來又將那送出宮外的親生女兒接回,並強迫萬曆皇帝與其結合,生下皇長孫朱常洛,企圖彌補血脈的遺憾。然而萬曆皇帝極度厭惡這樁婚姻,隻寵愛鄭貴妃,甚至與鄭貴妃立下“國本之誓”,欲立鄭貴妃之子朱常洵為太子,並發下毒誓若辦不到則身後陵寢被人挖掘。最終,李太後拿出當年抱養的證據相威脅,迫使萬曆立朱常洛為太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故事編得離奇曲折,將“抱養異姓子”、“混淆皇家血脈”、“太後逼迫亂倫”、“皇帝發誓遭報應陵墓被掘)”等諸多驚爆元素糅合在一起,其影射之意,昭然若揭:那嘉靖便是康熙,“裕王”則是雍親王,“抱來的萬曆”是弘曆未來的乾隆),“李太後”便是背後操縱的勢力!而那“發誓掘墓”更是惡毒地點明了乾隆裕陵被盜的“緣由”!

對於那些潛伏在清朝的穿越者而言,這本小冊子簡直是“同行”的標誌!他們一看便知,這絕非本時空土著的憑空想象,而是熟知明清史尤其是知道萬曆陵後世被挖掘)的後來者,精心編織的誅心之論。其目的,就是要用這種極端汙名化的方式,徹底釘死胤禛和弘曆,斷絕他們任何翻身的可能。

而在康熙時空那些本就反對雍親王的八旗宗室、勳貴以及利益相關的士紳看來,這本小冊子不啻於天降神兵,是一記精準命中要害的絕殺!它用“故事”的形式,將之前那些零散的謠言係統化、戲劇化,使其更易於傳播和深入人心。尤其是其中關於“混淆血脈”和“動輒發誓掘墓”的暗示,更是將胤禛一係打入了萬劫不複的道德深淵。

“妙啊!真是妙啊!”某位勳貴拍案叫絕,“如此一來,莫說那弘曆,便是老四胤禛)本人,也休想再染指大位!日後任他是誰當皇帝,看了這天幕,讀了這故事,誰敢再提什麼‘攤丁入畝’,動咱們八旗和鄉紳的紅利?!”

一股無形的、卻又堅固無比的聯盟,在這本小冊子的推波助瀾下,悄然形成。他們要用輿論的鐵壁,將任何試圖觸動他們根本利益的改革苗頭,徹底扼殺在萌芽狀態。

就在這山雨欲來風滿樓,京城內外皆因這本惡毒小冊子而暗流洶湧、人心浮動之際,那為期一月的間隔,終於走到了儘頭。

這一日,天空毫無征兆地再次暗淡下來,那熟悉的、無邊無際的灰色幕布,以無可抗拒的姿態,重新籠罩了蒼穹,覆蓋了五個截然不同的時空。

距離第一次問答引發的軒然大波僅僅過去一個月,舊的創傷尚未平複,新的恐懼已然滋生。除了依舊懵懂、尚未決定是否將大金改名為“大清”的努爾哈赤時空,以及局勢相對簡單的順治時空,康熙、乾隆、道光這三個時空的人們,無不屏息凝神,心中充滿了難以言喻的緊張與期待。

上一次,天幕揭開了皇帝死因、陵寢被盜、權後當政、爭議國策等諸多隱秘,幾乎改寫了康熙朝的政局。那麼這一次,這高懸於九天之上的神秘存在,又將拋出怎樣石破天驚的問答?是會揭開新的傷疤,還是預示彆的命運?

在無數道混雜著恐懼、好奇、怨恨與期盼的目光注視下,那冰冷的電子音,如同命運的判官,再次清晰地響徹每一個角落:

【大清曆史知識有獎問答,現在開始。】

喜歡天幕:大清要命問答,答對誅九族請大家收藏:()天幕:大清要命問答,答對誅九族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