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文家隻有十畝水田,三畝旱地;十畝水田全部種水稻,全家上陣起早貪黑三天就全部收割回來了;三畝旱地則種著二畝番薯,一畝花生,在旱地的地頭和田邊還種滿了南瓜,旱地的花生和番薯還要過幾天才能收獲。
這裡的水稻一般是一年兩造,夏收和秋收兩季,番薯和花生也是,說實在的,出生在嶺南地區除了潮濕和炎熱,一年可以收獲兩季,蔬菜四季長青,比北方農作物一年一季要好存活得多。
農家人閒不下來,即使剛經曆了最辛苦的夏收,接下來歇幾天又要開始翻地夏種,村裡人不用農忙得這幾天,白天去河裡撈魚撈蝦摸石螺,夜晚去大峽穀裡照石蛤的青壯年小夥子多得是。
這不,剛吃過晚飯,陳家老宅聚在家裡的小院子裡納涼,村長家的小兒子傳福帶著幾個小夥子打著鬆脂做的火把約陳老三去峽穀裡照石蛤。
石蛤又名石雞、石蛙等,被稱為中國“四大山珍”之一,是我國南方山區特有的名貴產品,被譽為“山泉中的活人參”。
石蛤的外形很像石斑蛙,但是卻比石斑蛙更加粗壯,其肉質也更加肥厚。一般來說,有石蛙存在的地方,也意味著當地的生態環境是極好的。它們對環境的要求很高,如果周邊的水源、空氣等有汙染,它們便無法生存。
這是它們成為食補動物的天然優勢,作為傳統的醫食兼用的名貴兩棲動物,石蛙被美食家稱為“百蛙之王”。
距離陳家村不遠處有一條大峽穀,水流從兩邊的高山密林衝擊而下,形成了一條水流豐沛的石頭峽穀,水流經過陳家村、淩家村一直流向山下,是水西堡附近幾個村落的的重要澆灌水源之一。
這種高山密林的山澗,是石蛙最喜歡的棲息地,而陳家村村民之所以在夜裡去捉石蛤,是因為石蛤畏光怕聲,白天它們會潛伏於石穴或者草叢中,等到傍晚時分才會爬出洞穴,晚上萬籟俱寂的環境是它們喜歡的,在這樣的環境中它們充滿了安全感,因此外出頻繁。
在夜裡,石蛤們喜歡“呱呱”叫地呼朋引伴出來活動。這時,隻要用火把一照,那些石蛤就趴在那裡不會動,一抓一個準,所以村民把捉石蛤又叫做“照石蛤”。
陳遠誌和陳遠文也很想跟過去看,卻因為年齡小被大人們無情地“鎮壓”了,而今年已經14歲的大堂哥和12歲的二堂哥則纏著他家三叔,好話說儘,又纏著他家老爺子配上上好的驅蛇藥,又答應隻跟在後麵看,不能上手抓好,最後才勉強獲得出門的機會。
而好久沒抓過石蛙的陳老大和陳老二也突然心血來潮想出去走走,卻被兩個小家夥纏上了,最後陳家老大和老二隻好認命地背著自己的小兒子,綁好褲腳,拿上背簍就出發了。
這是繼上次打野豬後,陳遠文和陳遠誌再一次在夜間出門,隻見夜朗星稀,明月高懸,四野充滿了各種窸窸窣窣的小聲音,各處田頭河溝水塘都傳來“呱呱”的蛙鳴,微風輕輕吹過,帶來各種作物成熟的香氣。
陳遠文的腦海裡不禁浮起辛棄疾在《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寫的千古名句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生動呈現夏夜田野的豐收喜悅。????
眾人手持火把沿著峽穀山澗走了一段路後,就聽到周圍一陣密集的蛙鳴。陳遠文、陳遠誌被放在峽穀壩上,勒令二人必須站在上麵看,不得做聲,也不可下去搗亂,而二位堂哥則負責看管兩位小家夥和協助大人傳送東西。
陳遠文看了看高高的河壩,趕緊點頭答應,而陳遠誌雖然想跟著下去,但被他阿爹嚇唬下麵有蛇後,也趕緊打消偷偷跟下去的念頭。
陳遠文看著阿爹、二叔和三叔打著火把小心地爬到河壩下凸出水麵的大石上,然後就在石頭上小心移動,沿著石縫仔細尋找石蛤,很快就見一個個石蛤被他們徒手捉起來扔進背簍裡,再蓋上蓋子,那些背簍底部圓,腰身細細長長的,石蛤被扔進去以後,再怎麼蹦躂也跳不出背簍口。
隻見長長的大石峽穀裡,每隔一兩百米就有一兩個青壯年蹲著,每年這個時候都是捉石蛤的好時候,這些石蛤很受酒樓和縣裡富人食客的歡迎,一斤可以賣到半兩銀子,實在是陳家村漢子創收的重要來源。當然,危險性肯定是有的,山高林密、天黑石滑,非藝高人膽大者不敢為。
陳家三兄弟選擇聚在一起捉石蛤,畢竟有事可以互相照應,等捉了大約半個時辰後,大家都洗腳上來了,看著三人背簍裡的收獲,陳傳富喜不自禁地對老二和老三說,“今晚收獲不錯,起碼可以賣個十兩八兩,我們家四個小家夥今年的束修就不用愁了。”
陳老二和陳老三也不由得哈哈大笑,陳老三說:“二哥,您能說會道,您明天去賣石蛤,上次您賣的水律蛇價格就很高。”
陳老二得意地說:“行,沒問題,這石蛤就交給我,我保證賣個好價錢。”一想到,明天又可以去水西堡耍,既可以藏點私房錢,又可以少乾一天農活,陳老二暗喜不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陳家三兄弟招呼著一起來的村長家的陳傳福等人上岸,一起來的肯定要一起回去,陳老爺子家和村長家是沒出五服的堂兄弟,大家平時都是相互扶持的。
陳遠文探頭看了一下傳富叔的背簍子,收獲也不少,這時,突然從峽穀山上深處傳來一陣奇怪的聲響,像是野獸的咆哮。
眾人瞬間安靜下來,警惕地望向聲音傳來的方向。陳老大握緊手中的火把,低聲說道:“大家小心,可能有猛獸。”
陳遠文和陳遠誌緊張地趴在自家阿爹的背上,大氣都不敢出。峽穀裡的氣氛變得格外緊張,原本此起彼伏的蛙鳴聲也戛然而止。
就在眾人高度戒備時,一隻體型中等,毛色橙黃並布滿黑色橫紋,頭圓耳短,四肢粗壯,尾較長且具獨特環紋,體側布滿菱形紋路的老虎悠哉悠哉地從山林裡走出來,對著他們呲牙咧嘴地怒吼一聲。
陳傳富大喊:“彆慌,咱們人多,用火把嚇它!”於是大家緊緊圍在一起,把兩個小家夥藏在中間,其餘人一手舉起火把,一手抽出隨身攜帶的木棍,大力敲擊著地麵,試圖驅散老虎。
那老虎看著這群早有防備的青壯年,又看了看他們手中熊熊燃燒的火把,可能覺得勝算不大,也可能是剛剛吃飽了,看了看然後轉身離開了。
大家這才鬆了一口氣,慶幸有驚無險,但是也不敢就此轉身離去,六個大人四個小孩,陳家老大和老二背著小孩走在最前頭,中間是半大小子的健哥兒和康哥兒,之後是村長家的兩個十五六歲的大孫子二孫子,武力值最高的陳傳榮和陳傳福一手持長棍一手持火把守在最後,麵對著老虎消失的方向,緩緩後退,一直保持警惕,直到遠離高山密林的大峽穀,踏上陳家村的稻田,大家才鬆了一口氣。
剛才真的是嚇死了,好在老虎下來的時候,他們已經洗好腳爬上河壩上,如果還分散在水裡抓石蛤,一個不留神,很可能會被老虎偷襲成功。
“傳福,你等下回家後一定要此事告訴村長,讓族老們通知全村,大峽穀那邊出現老虎,讓村民最近不要再去那邊捉石蛤。”陳傳富心有餘悸地道。
陳傳福趕緊點頭答應,剛才老虎突然跳出來的時候差點嚇死他,好在有富哥三兄弟在,大家團結一致才逃出生天,下次再不敢了,石蛤貴是有原因的。
隨著陳家幾兄弟帶著收獲的石蛤平安返回村裡,大峽穀出現老虎的事情隔天就傳遍整個村子,大夥上山砍柴也不敢單獨出行,都是三五個人才敢上山,而且也不敢深入大山,都是在山腳邊。
村裡的小孩隻要不聽話就會被各種各樣的老虎吃人的故事恐嚇,一時間,老虎出現的消息給豐收的喜悅蒙上了一層陰影。
喜歡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