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文很快就適應了私塾的學習,他並沒有刻意去表現自己的天賦,上午陳夫子的課他認真聽講,下午的練字課也不敢偷懶,但是陳夫子還是發現了他的驚人之處。
陳遠文基本就是一教就會,而私底下他問過陳遠文,陳遠文也老實回答他有提前預習,不懂的都會問先請教他的兩位堂哥,陳夫子考了一下,發現他已經可以把《三字經》倒背如流了。
陳夫子想到陳遠文是立誌要考科舉的,本來他還擔心孩子誌大才疏,結果發現人家確實是有天份和實力的。
他決定單獨給陳遠文開小灶,在完成每天教12個字的基礎任務後,單獨給陳遠文再多教12字,結果他發現陳遠文就像一塊海綿,不管他教多少,他都能吸收多少。
最難得的是陳遠文的學習態度,並不會因為自己學得快學得好就態度囂張,他對待同窗的請教一如既往地溫和和耐心,這是他最喜歡的他的一點。
陳夫子和陳遠文深談了一次,明白告訴陳遠文,他自己隻是一個童生,沒有信心教出一個秀才,他計劃在這兩年內給他打好基礎,之後他需要轉到到縣城的秀才學堂或者最好是能夠考上縣學,進入縣學深造才有可能考上秀才。
陳遠文對陳夫子的這種坦白非常敬佩,雖然陳夫子隻是一位老童生,但是他對待學子非常真誠坦蕩,他不會為了私塾的業績就硬拉著陳遠文在陳氏私塾讀書,而是給他指明道路和方向。陳遠文很感恩能在科舉的起步階段碰到一名人品這麼好的老師。
陳夫子和陳遠文達成未來兩年的共識後,就把陳遠文單獨安置在他的辦公室,一有時間就給他加班開小灶,他每天隻有練字時間是可以提著小水桶和石板和三位同窗聚在院子中一起練字,這也是他們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
陳遠文很快就適應了這種早上6點上課,下午5點下課,每10天才休息1天的蒙學生活。
這日,散學後,陳遠文因為有問題要請教夫子,晚了一點放學,從私塾出來,遠遠看到誌哥兒正帶著一群孩童在田野裡放紙鳶。
陳遠文看著跑得一頭汗的誌哥兒,不由得感歎:好一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的景象呀,可惜自己不是真正的孩童,課業繁重,還是回家練字吧。
回到家,陳遠文發現院子裡放著很多大木盆,裡麵泡著筍乾等乾貨,才想起現在已經是二月底了,再過三天就是三叔成親的日子快到了,成親宴席的東西都要準備起來了。
然後接下來的兩天,陳家上下都忙得不可開交,陳郎中掌控全局,陳傳富三兄弟被老爺子指揮得團團轉。
陳傳富被指使著帶著禮品一家家去通知陳家的親朋好友;陳傳貴則被指使著鎮裡、縣裡和村裡連軸,到處采購食材和各色成親物品;作為新郎官的陳傳榮也不得閒,不是被馮氏拉著度身試衣服,就是被指使著去新宅布置新房;黃氏和李氏就更是忙得很,新宅的布置、宴席的安排、食材的處理,方方麵麵都要用到她們。
陳遠文也抽出課餘時間幫著家裡準備宴席所需,他跟著三位堂哥和大人們一起清洗各類乾貨、整理食材,雖然手上忙個不停,但心裡卻滿是喜悅,畢竟這是三叔的人生大喜事。
到了成親當日,陳家張燈結彩,熱鬨非凡。賓客們陸陸續續前來道賀,三座大院子裡都擺滿了酒席。
陳遠文和誌哥兒穿著乾淨整潔的喜慶新衣服跟著接親隊伍?前往女家迎親。在迎親的過程中,果然有開門的難關,本來陳遠文還擔心會遇到催妝詩這一環節。
畢竟催妝詩與古代婚儀民俗緊密關聯,在“親迎”環節中,新郎需作詩催促新娘完成妝扮,此類詩歌逐漸演變為固定禮儀形式。陳遠文前一晚還絞儘腦汁地回想,終於想起唐代徐安期的《催妝》:“傳聞燭下調紅粉,明鏡台前彆作春。不須麵上渾妝卻,留著雙眉待畫人。”還有宋代成郎中《催妝》:“一床兩好世間無,好女如何得好夫。高卷珠簾明點燭,試教菩薩看麻胡。”
他一大早還特地用炭筆寫出來,打算如果他三叔沒準備的話,他就趕緊塞小抄給他應急。
誰知道,不知道是這個十八線縣城的婚俗習慣不同,還是因為他們隻是平頭百姓,催妝詩可能隻存在於官宦人家,所以陳三叔的開門難關是門內的親戚讓他們演示了一趟陳家拳而已,然後直接紅包開道就成功抱得美人歸。
陳遠文很遺憾地把催妝詩小抄塞回自己的袖袋裡,看來隻能留著自己以後成親的時候用了。
等到迎親隊伍回來時,鞭炮聲、鑼鼓聲震耳欲聾,整個陳家村陷入歡樂的海洋。新娘子被花轎抬進了門,紅蓋頭下隱約可見她嬌羞的麵容。
新人跨過門口的火盆寓意驅邪迎祥,拜過堂後就被送入洞房,然後在大家的起哄下,陳傳榮滿臉幸福地用秤杆掀起新娘的蓋頭,秤杆的十六星刻度象征北鬥七星、南鬥六星及福祿壽三星,諧音“稱心如意”,表達對婚姻美滿的祈願。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遠文第一次看到三嬸的真容,即使隔著厚厚的妝容,依然可以看出三嬸的顏值,怪不得陳三叔一臉的癡迷。
整場婚禮儀式莊重而熱鬨,陳遠文看著三叔臉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也跟著開心起來。
陳三叔的成親宴席,非常豐盛,按照農村人的喜好,大魚大肉管夠,白米飯任吃,全村人歡聚一堂,歡聲笑語,推杯換盞。
陳遠文吃著美味的菜肴,心中暗暗想著,等自己將來科舉有成,也要擺上如此豐盛的宴席,讓全村人樂一樂。
一直鬨到夜深,賓客們才漸漸散去。陳遠文實在太累了,是被他阿爹抱回老宅的,瘋跑了一天的誌哥兒也趴在大哥背上被背回去自家宅子去了,陳郎中和黃氏則留在陳三叔的宅子,要準備明天一早的敬茶禮。
?隔天一早,敬茶儀式?開始,一身正紅衣衫的陳三叔帶著一臉嬌羞的三嬸蔡氏向阿爹陳郎中、阿娘馮氏、大哥陳傳富、大嫂黃氏、二哥陳傳富和二嫂李氏磕頭敬茶,陳郎中夫婦送了一套牡丹花式樣的金鐲子,陳傳富夫婦和陳傳貴夫婦送的都是一支成色十足的金釵。
之後是陳遠文等小輩向新人見禮,分彆收到了陳三叔陳三嬸的豐厚禮物,男孩子是一對皮靴+一袋小銀魚,女孩子是一對小巧的金耳環+一袋小銀魚,收到禮物的小輩們都非常驚喜。
誌哥兒還是第一次看到打造得如此精致的小銀魚,連魚鱗都刻畫得栩栩如生,他拿出一條來,左看右看,愛不釋手;陳遠文則對那雙皮靴情有獨鐘,這樣式和現代的中筒皮靴有點像,皮料雖然看不出是什麼皮,但是非常光滑,穿上去肯定帥氣十足,他已經忍不住想穿著試試了;而秀梅、秀蘭和秀菊三位女孩兒則對耳環甚為鐘意,不時地拿出來在自己的耳邊比劃著。陳遠文發現,每一位姐姐的耳環的墜子都刻畫著不同的圖案,大姐的耳環是一朵梅花,二姐的耳環是一朵蘭花,而三姐的耳環則是一叢修竹,分彆對應她們的名字。
陳遠文不由得感歎,三叔這是前世修來的福分呀,三嬸連三個侄女的耳環的細節都這麼重視,說明她對陳家人愛屋及烏呀,隻要有心,就肯定能處得好,過得好。
喜歡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