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故人來信_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10章 故人來信(1 / 1)

陳遠文在越秀書院沉浸在知識的海洋裡時,徐知府和廣州右衛將軍府則在熱切期盼從京城傳來的消息,等待下一步的處理。

這日,徐府大管家徐鬆拿著一封書信急匆匆地來到徐知府的書房,徐知府放下手中的筆道:“阿鬆,哪來的書信?看你一副喜氣洋洋的樣子。”

徐管家高興地說:“老爺,是楊大人的來信。”

徐知府大喜道:“哦,是應寧的來信,那確實是喜事。快,快拿給我看看。”

說完,徐知府迫不及待地從自己兒時書童、現任徐府大管家的手中拿過書信。

展開書信一看後,徐知府高興地對他的心腹管家分享道:“應寧被正式任命為陝西按察司副使,正四品,負責管理地方軍務和邊防事務,正是他大展宏圖的時候。”

徐管家附和道:“楊大人一向對整頓邊防和馬政甚有心得,這一次正可以一展抱負和所長。”

徐知府繼續感慨地道:“我這次能勝任廣州府知府,應寧給我幫了很大的忙,要不是他為我的事專門拜訪他的同鄉好友李侍郎,我不會這麼快升到知府這個位置。”

徐管家真誠感歎道:“楊大人確實是老爺此生的摯友,要知道楊大人一向清正自持,很少為仕途之事求人,而且還是為了彆人。”

徐知府聽完,更是感動得兩眼淚汪汪,連忙低頭假裝繼續看書信,此時才看到書信最後還有一句,詢問他之前拜托他在化州府尋人的事情是否有眉目?

他立馬從感動的情緒抽離,對心腹管家問道:“阿鬆,上次交代你去化州府幫楊大人尋親的事情是否有消息?”

徐鬆管家立馬回道:“小人已經讓阿青帶著一隊護院去化州府打探消息了,隻是時隔三十多年,很多知情者都已經都不在了。阿青根據楊大人提供的那位嬤嬤的消息,費儘周折才找到當年那位賣掉楊老夫人的人牙子。那位人牙子說當初楊府那位大夫人的貼身嬤嬤交代要把人賣去隔壁湖廣府的最貧困山區,結果人在途中就逃跑了,他回來廣州府就向那位嬤嬤撒謊說人已經賣到隔壁湖廣省的山旮旯裡了,保證跑不回來了。”

徐知府關心地道:“那知道具體在哪個地方逃跑的嗎?”

徐管家道:“老爺,這個人牙子說時隔多年,他年紀又大,已經記不清楚了。隻記得當時趕著馬車是日夜兼程,馬車上還有其他被販賣的人,當第二天早上停車歇息的時候,才發現楊老夫人已經不見了,那時已經過去一夜時間,根本不知道她是什麼時候不見的。”

徐知府道:“那就麻煩了。咦,這次應寧還給我畫了他母親年輕時的畫像和留給他的唯一信物,一枚雙魚玉佩,據說這枚玉佩是一對,合在一起可以拚成一雙魚戲蓮葉的圖案,是他當年出生滿月時,他爹給他娘的賞賜。”

徐管家為難地道:“這從化州府北上贛州的路,基本要穿越整個廣州府,廣州府下轄這麼多個縣,現在隻能是把人手從化州府召回放到靠近贛州府的地方繼續追查。隻是,隻憑一張三十多年前的畫像和一枚玉佩,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呀。”

徐知府道:“我也知道此事甚難,隻是應寧對我可謂推心置腹,連他的身世和家事也對我和盤托出,此事我是赴湯蹈火,義不容辭。”

徐知府心道,他也不知道原來自己這個畢生好友的身世居然如此坎坷,他並非楊府夫人所出,而是當年年過四十而無子的楊老太爺在化州府任同知的時候所納的良妾馮氏所生。誰知道在他兩歲的時候,楊夫人容不下馮氏的日漸受寵,居然趁著楊老太爺下去巡視的時候,暗算馮氏,汙蔑她和彆人私奔逃跑了,實則把她擄走讓人牙子把她賣去隔壁湖廣省窮困的山區。

但楊夫人想不到的是那馮氏早有預感,提早把信物交給應寧作為以後母子相認的憑證。

當日楊夫人身邊的嬤嬤把馮氏捂嘴帶走的時候,兩歲的應寧正在內屋睡覺,聽了個全程,他謹記母親所言,不敢發出聲響,繼續裝睡。

他本就是神童,年少時就聰慧過人,七歲時便特準入翰林院學習。成化八年1472年),他年僅18歲就中進士,曆任中書舍人、山西按察使司僉事,今年升任陝西按察司副使。

根本沒人想到當年即使隻有兩歲的他卻牢記母親的話,一直隱忍不發,而是努力科舉,壯大自己的力量,以求母子相認之日。

之後楊老太爺因病辭官,攜家人從廣東化州府定居湖廣巴陵縣今湖南嶽陽)。自幼應寧就在此生活多年,後隨父親遷居江蘇鎮江今鎮江丹徒)。??

據說這位楊夫人對應寧也是極好的,無論是學業還是生活用度也沒有虧待他,所以即使楊老太爺懷疑她暗地裡對馮氏下手,也不能在明麵上對她怎樣。

當然,可能也是因為痛失所愛,所以楊老太爺才會鬱鬱寡歡,身體每況愈下,最後辭官離開化州這個傷心地,遷居湖廣巴陵。至於為什麼是湖廣,也許也是審查過楊夫人那位貼身嬤嬤知道人賣去了湖廣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徐知府想到此事,隻能是為好友歎息,礙於嫡母的養育之恩,他隻能隱忍到嫡母不在後才能大量發散人手去尋找。

他的應寧兄確實是苦呀。

其實,他不知道的是他這位應寧兄,也就是楊一清,以後更是厚積薄發,自弘治十五年1502年)開始擔任都察院左副都禦史,負責督理陝西馬政管理茶馬貿易、整頓邊防)。

此後,他多次被派往西北邊疆任職,包括延綏、寧夏、甘肅等地,並三次總製三邊軍務延綏、寧夏、甘肅),成為明朝中期著名的邊防改革家。?

而楊一清的好友李東陽更是厲害,他祖籍為湖廣茶陵今湖南省茶陵縣),和巴陵相鄰,雖因家族戍籍而出生於京師今北京市),並以京師為長期居住地。

李東陽也是有名的神童,1462年,也就是15歲就中舉,1464年也就是兩年後,時年17歲就中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

此後李東陽這30年間均在翰林院任職,曆編修、侍講、侍講學士、學士等職。1494年,也就是弘治7年,擢禮部右侍郎,知製誥。次年,李東陽以禮部左侍郎入閣參與機務。1498年,李東陽任禮部尚書加太子少保兼文淵閣大學士。1503年,加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1505年,加少傅、柱國,與劉健、謝遷同受孝宗顧命。

楊一清和李東陽同樣是神童,又是湖廣茶陵人,同樣是17、8歲就少年得誌中進士,兩人私交甚篤,關係一直很好。

正德初,楊一清得罪權閹劉瑾,被劉瑾以“冒破邊資”的罪名被逮入錦衣衛詔獄。就是在在大學士李東陽和王鏊的幫助下,楊一清才得以出獄。

1506年,劉瑾用事,內閣形同虛設,劉健、謝遷同日辭職,李東陽獨留。其間,“潛移默奪,保全善類”,劉健、謝遷、劉大夏、楊一清等皆賴其救,“天下蔭受其庇,而氣節之士多非之”。

可以說,如果不是好友李東陽的幫助和庇佑,楊一清可能早就已經死在權閹劉瑾的手上,根本等不到他後來被起複平定安化王的叛亂,之後入內閣,最後在嘉靖朝任內閣首輔,成就他一代名臣的稱號。

喜歡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