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遠文和陸笙正在有一搭沒一搭地聊著考場的事情,兩人互報號舍的地址,才知道原來兩人在同一列號舍裡,要說近還是挺近的,可惜在考場裡,就算是去茅房,背後也有號軍跟著,見到麵也不敢有交流。
兩人又聊起之前引發騷動的那位卷子被水淋濕的仁兄,陳遠文可以說親眼目睹這一切,對這位考生的可憐遭遇,兩人感同身受,唏噓不已,順便討論了一下,如果日後自己遇到這種倒黴催的事情應該怎麼辦?結果就是隻能趕緊問考官重新拿一份答題紙,然後拚命再抄一份。
說完,陸笙頹然倒在躺椅上道:“這院試實在太折磨人了,三天兩夜被困在那方寸之地動彈不得,吃不好睡不好,我第三天的時候已經有點撐不住了,好在我們四個在考前模擬的時候,知道在第二天精神還好的時候把最重要的兩道八股題給完成了,最後一天的律法題,我做得七零八落,全靠回憶你講解的那些內容才把答題紙填滿。”
陳遠文道:“我也沒好到哪裡去,我的號舍太陽西曬得很嚴重,每天下午申時後陽光直刺眼睛,睜都睜不開眼,那段時間我基本放棄做題,都是趴在案板上休息。對了,你的算學題會做吧?”
說起這個,陸笙就來精神了,“這次真的多虧你,那幾道題我按著你之前講解過的解題方法,都做出來了,答案我還記得,你看是不是這幾個………”。
陳遠文點了點頭,道:“沒錯,和我的答案一樣。”
陸笙聽完,終於露出今晚第一個微笑,期許地道:“遠文,你說,我們四個會不會因為這幾道算學題的分數從而越過其他考生上榜這次的院試,成為從化縣建縣以來第一至四名秀才呢?”
陳遠文不忍拂他意,道:“很有可能。”
陸笙又道:“不知道一帆那小子考得怎麼樣?剛才大夫剛診完脈,他就被他爹揪回家了。”
陳遠文心想,那恐怕有點懸乎,一來王一帆府試的排名就倒數第二,二來他比他們三個晚入越秀書院插班,三來嘛,他畢竟不常住在這裡,他晚上可是經常給自家表哥和未來二姐夫輔導算學和律法題,就這兩部分的分數,加起來就有20,而且陸笙和黎湛的性格可比出身富商之家、從小富養的王一帆能吃苦,所以在這三天兩夜的考場裡,前兩者的考試狀態肯定比王一帆好,自然發揮的水平也高。
不過,考試這個東西那也是很講究運氣的,也許王一帆就有那種逢考必過的命也說不定。沒有結論的事情,陳遠文從不會憑個人臆測就說出口。
於是,陳遠文道:“估計和我們差不多,大家都是第一次考院試,心裡都沒底呢。”
這時,廚娘徐娘子手上拿著一個托盤,緩緩走來,上麵有一壺清茶,一疊糕餅,她屈身放下茶水和糕餅,道:“公子,這是按照你入考場前吩咐做的廣式月餅,有紅豆餡、鹹蛋蓮蓉餡和五仁餡這三種,請公子品嘗,明天就是8月14日,要送中秋節禮的話,最遲明天就得送出去了。”
陳遠文這才醒悟過來,難怪他總覺得忘了什麼事情,原來是中秋節快到了。
他們三個8月10日入考場,今天出考場已經是8月13日了,後天就是中秋節了,明天再不送禮就晚了。
於是,他讓廚娘給四大護衛也送一盤月餅,之後把他爹、陸姑丈和黎父也喊過來,五人一起嘗了嘗三種月餅,大家都對廚娘的手藝讚不絕口。
陳遠文邊吃邊提起明天送中秋節禮的事情,他家在廣州府並沒有太多需要送節禮的地方,陸三爺家算一個、潘老太爺算一個、還有廣州右衛的鄭千戶也算一個,至於徐知府和廣州右衛將軍府,那是不用的,他夠不著。
陸三爺和潘老太爺需要他親自上門一趟,鄭千戶派個管事就可以了,說起管事,他想起有一段時間沒見的馮寧,不知道這三個月他曆練成怎樣了?
但他畢竟才13歲,還不能獨擋一麵,看來考上秀才後,他還得再尋一位得用的管家才行,畢竟考上秀才後,身份不同了,很多事都得彆人去幫忙做,至於車夫和跑腿的小子,廚娘徐娘子已經幾番暗示,想全家投靠他,他想想也可行,就看三天後的院試放榜結果了。
陳遠文和三位長輩商量了一下中秋節禮的常規標準,讓廚娘明天一早做幾爐新鮮的月餅,用漂亮的紙包裹好,他再附上潘老太爺前幾天從琉璃廠送來的的一麵放大鏡和幾麵化妝鏡作為節禮就非常體麵了。
要知道,這放大鏡和化妝鏡,聽黎父說,最近在廣州府都賣瘋了,稍微有點錢的人家幾乎一手一把化妝鏡,有權有勢的人家更是把半人高的穿衣鏡放在顯眼的地方陳設擺放,據說,現在貴夫人宴客,如果宴會廳裡沒幾麵鏡子都會被人嘲笑。
陳遠文一聽,趕緊識趣地從臥房裡取出幾麵精致的放大鏡和小巧的化妝鏡送給陸姑丈和黎父,讓他們送給各自的親朋好友,把陸姑丈和黎父稀罕得不得了,連忙推辭道,“不要那麼多,隻要一麵就夠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結果被不明情況的陳傳富道:“你們倆不用推辭,這些東西他多得很,前兩天潘老太爺讓管事送了一大箱過來呢。”
黎父瞄了一眼陳遠文,陳遠文道:“我那裡還有很多,您們誰需要,跟我說一聲就行。”一臉無所謂的樣子,想到親家說遠文是琉璃廠的股東,應該確實不缺這些東西,黎父才收下了。
那放大鏡,特彆受中老年讀書人的歡迎,黎父的那位在書院教書的好友就在他麵前提起過幾次,黎父原本也想著等陳遠文考完院試就厚顏讓他幫忙買一麵送給好友,據說一麵巴掌大的放大鏡就要8兩銀子,貴得令人咋舌,但在遠文這裡,都是論箱計算的,黎父再次為自己下手快,為自家湛兒定下陳遠文的二姐這頭婚事得意不已。
第二天一早,陳遠文剛推開門,廚娘就來回報,有個叫馮寧的小夥子來找他。
陳遠文讓她趕緊讓馮寧進來,馮寧進門後,對著陳遠文就要跪下行禮,被他揮手製止了,“我這裡不喜跪拜那一套,以後莫要再犯,來,給我詳細說說最近琉璃廠的情況。”
之前,馮寧都是每隔一旬的時間,瞅準他沐休的時間過來見他,聽馮寧描述,琉璃廠最近的產出和銷售情況,那個限量銷售的饑餓營銷政策就是他提出來的,看來潘管事執行得很好。
從馮寧的彙報裡,陳遠文知道琉璃廠的銷售情況非常理想,除了望遠鏡低價出售給軍方,放大鏡和化妝鏡等產品運到北京城、南京城和杭州城等大城後,在中秋節送禮的這一波熱潮裡迅速成為追捧的寵兒,達官貴人都以擁有一麵為榮,銷售額暫時還沒有彙總過來,不過潘管事預計10萬兩是少不了的。
馮寧說到10萬兩的時候,聲音都在發抖,陳遠文對於這種壟斷技術的奢侈品的暴利是習以為常,在後世有很多國人被那些外國高奢品牌割韭菜的,同樣一種材質的包,就釘上品牌,原本200元的成本就搖身一變成為2萬元的商品。
至於陳遠文關心的工人生活條件的改善,馮寧也說了這次中秋節,雖然還沒有分賬,但潘管事做主,從賬上抽出500兩給工坊裡每位工人都發了兩匹棉布,一袋大米、三斤豬肉和500文錢作為獎勵,工坊一片歡騰呢。
喜歡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請大家收藏:()穿越明朝考科舉之窮山惡水出名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