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員工因轉正名額議論的聲音,像細碎的石子落在林曉棠心裡,雖有幾分委屈,卻沒讓她生出半點退縮的念頭。那天晚上,她坐在書桌前,翻著沈廷舟借她的《數控機床維修手冊》,手指撫過書頁上自己做的密密麻麻的批注,心裡漸漸想通了——轉正名額能否爭取到,關鍵還是看自己的實力,與其糾結旁人的議論,不如把時間花在提升技術、做好工作上。
第二天一早,林曉棠依舊提前半小時到技術科,先把辦公室的衛生打掃乾淨,再把當天要用到的圖紙和參數表整理好,等同事們上班時,桌上已經擺得整整齊齊。張科長路過她工位,看到這一幕,忍不住點點頭——這姑娘從沒因轉正的事耽誤過工作,這份沉穩比很多老員工都強。
上午,車間送來一批新的零件加工圖紙,要求下午下班前完成標注和審核。這批圖紙涉及複雜的曲麵結構,幾個老員工看了都皺眉頭,小聲嘀咕:“這麼複雜的曲麵,標注起來費時又容易出錯,要是標錯了,還得返工。”
林曉棠主動拿起圖紙:“張科長,我來試試吧,之前跟著沈科長學過曲麵標注的方法,應該能按時完成。”
張科長有些驚訝,隨即點頭:“好,你要是遇到不懂的,隨時問我和沈科長。”
林曉棠回到工位,先拿出繪圖本,對照沈廷舟教的“曲麵標注三步法”——先確定基準麵,再標注曲麵半徑和圓心位置,最後補充公差要求,一步步梳理標注思路。遇到不確定的地方,她就翻出之前記的筆記,或者畫圖模擬曲麵結構,連午休都沒顧上吃飯,終於在下午四點前完成了所有圖紙的標注。
沈廷舟拿著她標注的圖紙檢查,發現不僅標注規範,還在旁邊加了“曲麵加工建議”,提醒車間注意刀具角度和切削速度,忍不住稱讚:“標注得很精準,還考慮到了加工實操,比我預期的還要好。”
老員工們看到後,也忍不住湊過來看,小李感慨道:“曉棠姐,你這曲麵標注比我標得還清楚,我之前標這種圖紙,至少得花一天時間。”
林曉棠笑著說:“我就是多花了點時間琢磨,你們要是有需要,我可以把標注方法跟大家分享。”
當天下午,她就把曲麵標注的技巧整理成筆記,打印出來分發給同事們,還主動幫一位老員工修改了標注錯誤的圖紙。老員工看著修改後的圖紙,不好意思地說:“曉棠,之前我還對你有意見,現在看來,你確實比我厲害,以後我得多向你學習。”
林曉棠的坦然和真誠,漸漸化解了老員工們的抵觸情緒。有位老員工甚至主動去找張副廠長,說:“副廠長,林曉棠這姑娘能力強、人品好,轉正名額給她,我們沒意見,以後我們還得跟她學技術呢。”
除了做好本職工作,林曉棠依舊堅持每天下班後學機床操作。沈廷舟看她進步快,開始教她複雜零件的加工技巧,比如如何通過調整主軸轉速和進給速度,減少零件表麵的粗糙度。林曉棠學得很認真,每次操作後都把參數和效果記錄下來,對比分析優化方法,不到一周,就能獨立加工出精度達標的複雜零件。
有次車間加工一批高精度齒輪,王師傅操作時遇到了難題——齒輪齒麵粗糙度總是達不到要求。林曉棠剛好在車間學操作,看到後主動提出建議:“王師傅,您試試把主軸轉速提高50轉分鐘,進給速度降低0.1毫米轉,再調整一下冷卻液的噴射角度,應該能改善粗糙度。”
王師傅半信半疑地照做,加工出來的齒輪齒麵果然光滑了不少,精度也完全達標。他高興地拍著林曉棠的肩膀:“曉棠,你這建議太管用了!沒想到你不僅會畫圖,還懂這麼多加工技巧,真是個全能人才!”
這些事漸漸傳到了廠長耳朵裡。有天廠長特意去車間視察,看到林曉棠正在熟練操作機床,加工出來的零件精度極高,又聽王師傅和張科長誇她能力強、態度好,心裡對這個姑娘的認可又多了幾分。
晚上回家,劉桂蘭看著女兒每天早出晚歸,卻始終精神飽滿,心疼地說:“曉棠,要是轉正名額實在批不下來,咱們也彆太拚了,身體要緊。”
林曉棠笑著說:“媽,我不是為了轉正才拚,而是覺得學技術、做工作特彆有意義。就算這次沒轉正,我也能通過努力提升自己,以後肯定還有機會。”
劉桂蘭看著女兒眼裡的光,欣慰地說:“媽懂了,你這麼努力,肯定會有好結果的。”
林曉棠坐在書桌前,拿出轉正申請的草稿——這是她之前偷偷寫的,雖然還沒提交,但她相信,隻要自己繼續努力,用實力證明自己,總有一天能把草稿變成正式的轉正申請,成為真正的技術人員。而這段經曆,也讓她更加明白,人生路上難免有挫折,隻要不氣餒、不放棄,一步一個腳印地往前走,就一定能看到想要的風景。
喜歡八零旺夫:搞廠帶娃雙開掛請大家收藏:()八零旺夫:搞廠帶娃雙開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