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曉棠沒把趙莉莉的嘲諷放在心上,依舊在技術和手工兩條路上穩步前行。隨著手工活的口碑在家屬院和周邊工廠傳開,她的名字竟不知不覺傳到了縣城——縣城中心的“新潮服裝店”老板王姐,聽說有個叫林曉棠的姑娘手工織活又好又快,還能根據需求定製款式,特意托人打聽,找到了林曉棠家。
這天下午,王姐帶著幾款毛衣樣品,親自登門拜訪。她剛走進林曉棠家的小院,就看到晾衣繩上掛著幾件織好的圍巾,針腳細密均勻,配色也新穎,忍不住稱讚:“這手工真是沒話說,比我店裡賣的機器織的還精致!”
劉桂蘭連忙迎上去,喊來正在整理技術筆記的林曉棠。林曉棠看到王姐手裡的毛衣樣品,心裡大概猜到了來意。
“曉棠姑娘,我是縣城新潮服裝店的王梅。”王姐開門見山,拿出樣品遞過去,“我聽說你手工織活做得好,想跟你合作——我提供毛線和款式圖,你幫我代織特色毛衣,每件給你1塊2的手工費,你看行不行?”
林曉棠接過樣品,是一件帶菱形花紋的女士毛衣,款式簡潔大方,花紋難度適中。她算了算:按之前的分工效率,張嬸、李嫂她們配合織主體,自己負責花紋和收尾,一天能織2件,一個月就能賺70多塊,比做臨時繪圖員的工資還高,而且不耽誤本職工作。
“王姐,款式和手工費我都沒問題,就是不知道您每月要多少件?”林曉棠問。
“先試試合作20件,要是賣得好,以後每月至少要50件!”王姐笑著說,“我這店裡的顧客就喜歡手工織的毛衣,機器織的太死板,你的手工活要是能穩定供應,咱們以後長期合作!”
兩人一拍即合,當場定下合作細節:王姐每周送兩次毛線和款式圖,林曉棠按圖織製,15天內交付20件毛衣,交貨時當場結算手工費。
送走王姐,林曉棠立刻召集張嬸、李嫂等鄰居開會,把合作的事告訴大家。張嬸一聽每件手工費1塊2,還能長期合作,激動地說:“曉棠,這可比繞線賺得多!咱們肯定好好乾,保證按時交貨!”
“是啊,以後咱們的手工活能賣到縣城的服裝店,說出去都有麵子!”李嫂也笑著說。
林曉棠重新調整了手工分工:張嬸和王嫂負責織毛衣主體,李嫂和趙姐負責縫扣子、剪線頭,自己則專注於織花紋、收針和質量檢查,還特意製定了“花紋確認流程”——每織好一件毛衣的花紋部分,就拍照發給王姐確認,避免款式出錯。
開工後,大家乾勁十足。張嬸為了提高速度,每天提前一小時起床織毛衣;李嫂怕縫扣子不整齊,特意用尺子比著定位;林曉棠則把下班和周末的時間都用在織花紋上,有時為了織好一個複雜的菱形花紋,要反複拆了重織,直到針腳完美。
沈廷舟聽說她和縣城服裝店合作,特意在下班後過來幫忙——他雖然不會織毛衣,卻能幫著統計進度、整理毛線,還建議林曉棠做個“生產進度表”,每天記錄完成數量,確保按時交貨。
“你看,這樣每天記錄完成件數,就能及時調整分工,要是某道工序慢了,就多安排人幫忙。”沈廷舟幫她畫好進度表,“跟服裝店合作不比做零散訂單,按時交貨很重要,可彆因為趕進度累壞了身體。”
林曉棠點點頭,把進度表貼在手工坊的牆上,每天更新進度。在大家的努力下,第12天就完成了18件毛衣,比預期提前了3天。
交貨那天,林曉棠帶著20件毛衣去縣城服裝店。王姐打開包裝一看,每件毛衣的花紋都和款式圖一模一樣,針腳細密平整,沒有一處線頭,高興得合不攏嘴:“曉棠,你這手工也太精致了!比我預期的還好!”
她當場給了林曉棠24元手工費,還拉著她的手說:“以後我每月給你50件的訂單,再給你漲2毛錢手工費,每件1塊4!另外,我還想讓你設計幾款新花紋,要是賣得好,給你額外的設計費!”
林曉棠又驚又喜,連忙答應:“謝謝王姐,我肯定會設計出好看的花紋!”
從那以後,林曉棠的手工毛衣成了新潮服裝店的“爆款”,不少顧客特意來店裡問:“那件手工織的菱形花紋毛衣還有嗎?能不能幫我定製一件?”王姐乾脆在店裡掛了塊牌子,寫著“手工定製毛衣,出自林曉棠工作室”,還把林曉棠設計的花紋做成樣品展示。
漸漸地,縣城裡越來越多的人知道了林曉棠的名字,甚至有其他服裝店的老板找她合作,還有顧客直接找到家屬院,想讓她定製毛衣。林曉棠的手工生意徹底從家屬院擴展到了縣城,名氣越來越大。
晚上回家,林曉棠把24元手工費交給劉桂蘭。劉桂蘭看著手裡的錢,激動得手都在抖:“我家曉棠現在不僅能在工廠學技術,還能把手工生意做到縣城,真是太能乾了!”
“媽,這都是大家幫忙的結果。”林曉棠笑著說,“以後我想租個小門麵,開個真正的手工工作室,讓大家有更好的工作環境,也能接更多訂單。”
劉桂蘭連連點頭:“好!媽支持你!你這麼努力,肯定能把工作室開好!”
林曉棠坐在書桌前,看著牆上的手工進度表和技術筆記,心裡滿是乾勁。她知道,手工生意的擴展不僅改善了家裡的生活,還讓她有了更多的底氣——不管轉正的事能不能順利解決,她都能用自己的雙手,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而這份靠努力換來的名氣和認可,也讓她更加堅信,隻要腳踏實地,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
喜歡八零旺夫:搞廠帶娃雙開掛請大家收藏:()八零旺夫:搞廠帶娃雙開掛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