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外門考核,靈石動人心_問道錄:趨吉避凶謀長生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問道錄:趨吉避凶謀長生 > 第14章 外門考核,靈石動人心

第14章 外門考核,靈石動人心(2 / 2)

那兩名弟子隨意瞥了一眼,隻見是些黑乎乎、毫無靈光波動的砂礫,頓時嗤笑起來。

“噗!這是哪挖來的泥巴?也敢拿來問我們?”“區區雜役,能有什麼好東西?滾開滾開,彆擋道!”另一人更是揮手打出一道勁風,將黃一夢手中的布包掀飛,礦砂撒了一地。“臟兮兮的,彆汙了我們的眼!”

兩人看也不看,譏笑著揚長而去。

黃一夢默默蹲下身,一點一點地將灑落的礦砂撿回布包,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心中卻鬆了口氣。

雖然受了羞辱,但〖中下簽〗的風險似乎應驗了,並無更壞的事情發生。而且,從這兩人的反應來看,他們根本不認識這東西,且極其不屑。

或許…這些東西真的毫無價值?

她不甘心,繼續等待。

又過了片刻,一名年紀稍長、麵色略顯疲憊的青衣弟子從山下走來,似乎剛完成任務返回,修為約莫煉氣五層。

黃一夢再次上前,依樣行禮詢問。

那弟子停下腳步,目光掃過她手中的礦砂,眉頭微皺,似乎比前兩人多了幾分耐心。他仔細看了看那寒鐵砂,甚至用手指撚起一點感知了一下。

“陰寒之氣…質地奇特…”他沉吟片刻,搖了搖頭,“此物我亦未曾見過。看似有些特異,但靈氣混雜微弱,絕非煉器主材,或許…隻能作為某些偏門低階符墨的輔料?但效果定然極差,價值低廉,無人會用的。”

他語氣較為平和,並無羞辱之意,隻是陳述事實。

“至於這個,”他又看向沉泥鐵砂,直接搖頭,“廢礦渣而已,毫無用處。”

說完,他便不再多言,轉身離去。

黃一夢心中微沉。連煉氣五層的弟子都如此說,看來這兩樣東西確實價值不大,至少在外門弟子眼中不值一提。

難道這條路也走不通?

她看著手中再次包好的礦砂,歎了口氣,準備離開。

就在這時,一個略顯尖銳的聲音忽然從旁邊響起。

“等等!你手裡那黑乎乎的東西,再給我看看!”

黃一夢轉頭,隻見一個身材瘦小、眼珠亂轉、穿著雜役服卻麵料稍好的少年不知何時湊了過來,正目光灼灼地盯著她手中的布包,尤其是那包寒鐵砂。

這少年她有點印象,似乎是專門負責給某個外門管事跑腿的雜役,名叫侯三,以消息靈通、手腳不乾淨著稱,平日眼高於頂,不屑與普通雜役為伍。

【侯三對寒鐵砂產生興趣】→〖中上簽〗:小吉,此人或識得此物些許用途,可與之交易,或能換取微薄收益,然需警惕其狡詐,勿抱過高期望。

感應忽然變得清晰!

黃一夢心中一動,麵上卻不動聲色,將布包遞過去:“侯師兄請看。”

侯三一把抓過布包,仔細看著裡麵的寒鐵砂,甚至還湊到鼻子前聞了聞,眼中閃過一絲驚喜和貪婪,但很快掩飾下去。

他抬起頭,故作隨意地道:“嗯…這東西嘛,有點意思。你從哪兒弄來的?”

黃一夢低眉順目:“後山偶然撿的。”

“撿的?”侯三狐疑地看了她一眼,顯然不信,但也懶得深究,掂量著布包,“這東西對你沒用,放著也是浪費。這樣吧,師兄我正好需要點這種石頭做研究,便宜你了,一塊下品靈石,我都要了。”

一塊下品靈石!

黃一夢心臟猛地一跳!這遠遠超出了她的預期!那外門弟子都說價值低廉,這侯三居然肯出一塊靈石?

事出反常必有妖!

她立刻壓下激動,臉上露出猶豫和不舍:“這…師兄,我為了撿這個差點摔下山崖…一塊靈石是不是…”

侯三臉色一板:“怎麼?嫌少?告訴你,這破石頭也就我看著新奇,換彆人白送都不要!一塊靈石愛賣不賣!”說著作勢要將布包丟還給她。

黃一夢連忙道:“賣!我賣!謝謝侯師兄!”她一副生怕對方反悔的樣子。

侯三眼中閃過一絲得意,麻利地掏出一塊灰撲撲、蘊含著微弱靈氣的下品靈石扔給黃一夢,然後將那包寒鐵砂迅速揣入懷裡,仿佛怕人看見似的,轉身就走。

走出幾步,他又回頭,壓低聲音警告道:“今天這事,彆到處亂說!聽到沒有?”

“是是是,師兄放心,我絕對不亂說!”黃一夢連連點頭。

看著侯三遠去的背影,又看了看手中那塊真實無比的下品靈石,黃一夢目光閃動。

這寒鐵砂,絕對不止值一塊下品靈石!侯三肯定知道其真正價值,甚至遠超十塊靈石!否則他不會如此急切,還警告自己不要聲張。

自己恐怕是賣虧了,而且虧大了。

但反過來想,若無侯三,這東西在她手裡就是廢物。如今能換到一塊實實在在的靈石,已是意外之喜。而且,通過侯三的反應,她確認了這寒鐵砂絕非尋常之物!

最重要的是,她有了第一塊靈石!

十塊靈石的目標,完成了十分之一!

這是一個重要的開始。

她握緊手中那塊微涼的靈石,感受著其中蘊含的、遠比天地玄氣精純的能量,心中重新燃起希望。

喜歡問道錄:趨吉避凶謀長生請大家收藏:()問道錄:趨吉避凶謀長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