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衛的三月,冰雪消融殆儘,港灣裡的海水泛著粼粼波光。碼頭上早已擠滿了水兵和工匠,每個人的臉上都帶著期待——今天,是“威海”“震洋”兩艦正式入列的日子。
清晨的海平線上,先是出現兩道黑色的煙柱,隨後,兩艘嶄新的巡洋艦破浪而來。“威海”艦艦艏的龍紋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靛藍色的艦體像一塊被海水打磨過的藍寶石;“震洋”艦則更顯靈動,航速雖未全開,卻已透出迅捷如豹的氣勢。
丁汝昌站在碼頭最高處,望著兩艦緩緩靠岸,眼角微微濕潤。從鍋爐管返工的焦慮,到改進方案的爭論,再到今天的入列,這兩艘艦承載了太多人的心血。“李和,”他輕聲道,“去,把北洋的將旗升上去。”
李和快步登上“威海”艦,親手將那麵繡著“丁”字的將旗掛上主桅。紅旗展開的瞬間,碼頭上爆發出震天的歡呼,“平遠”“致遠”等艦的禮炮齊鳴,聲震黃海。鄧世昌站在“震洋”艦的甲板上,對著碼頭上的薩鎮冰大笑:“薩幫帶,敢不敢比一比誰的艦快?”
入列儀式簡短而隆重。丁汝昌在“威海”艦的甲板上宣布:“‘威海’‘震洋’兩艦,組成北洋水師‘新銳編隊’,李和任編隊統領,鄧世昌為副,直接向我負責。”他指著海圖,“你們的任務,是掌握高速突擊戰術,將來在戰場上,要像兩把尖刀,撕開敵人的陣型!”
接下來的整訓,成了威海衛最引人注目的景象。每天清晨,“威海”“震洋”都會率先出港,進行編隊航行訓練。李和站在“威海”艦的艦橋,通過無線電指揮:“左轉向30度,保持距離五百米!”鄧世昌在“震洋”艦上立刻回應:“收到!正在轉向!”兩艦的動作整齊劃一,航跡在海麵上劃出完美的弧線。
速射炮訓練更是重頭戲。王師傅帶著工匠們,在靶場上豎起了移動靶標,模擬日軍的“吉野”艦。“威海”艦的6門150毫米速射炮同時開火,諾華火藥炮彈在靶標周圍炸開,水柱連成一片。李和拿著望遠鏡,對鄧世昌道:“再快半秒!實戰中,半秒就能決定生死。”
鄧世昌回敬道:“有本事比魚雷!”他下令“震洋”艦發射模擬魚雷,白色的航跡精準命中靶船尾部。“瞧見沒?‘龍驤一號’配上‘震洋’的速度,就是‘吉野’的克星!”
薩鎮冰則重點訓練兩艦的無線電協同。他設計了一套“密碼旗語雙保險”係統:緊急指令先用無線電發送,同時升起對應旗語,確保信息萬無一失。“上次演練,‘威海’的電台出了點雜音,‘震洋’立刻通過旗語確認,這就對了。”薩鎮冰在訓練總結會上說,“戰場情況瞬息萬變,通訊絕不能出岔子。”
整訓過半時,丁汝昌組織了一場“新銳編隊”與“平遠”“致遠”的對抗演練。李和指揮兩艦利用高速優勢,繞到“平遠”“致遠”的側後方,用模擬炮彈“擊中”了它們的彈藥艙。陳金揆在“致遠”艦上笑道:“李管帶,你們這兩艘艦,簡直像泥鰍一樣滑!”
三月底的總結會上,丁汝昌看著訓練數據,滿意地點頭:“航速達標,協同炮擊命中率85,魚雷發射準確率80,無線電通訊零失誤——新銳編隊,合格了!”他頓了頓,語氣凝重起來,“但記住,訓練場上的成績不算數,真到了戰場上,能打勝仗才是真本事。”
夕陽下,“威海”“震洋”並排在港灣裡錨泊,艦上的燈光與星星交相輝映。李和與鄧世昌站在“威海”艦的甲板上,望著遠處操練的魚雷艇隊,忽然覺得這兩艘新艦像兩個年輕的勇士,正摩拳擦掌,等待著證明自己的時刻。
李和知道,“新銳編隊”的使命才剛剛開始。黃海的風浪裡,一場更大的考驗正在等待著他們。而他們要做的,就是握緊手中的劍,隨時準備出鞘。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