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維也納的多瑙河畔,陽光灑在波光粼粼的河麵上,奧匈帝國的軍官們正圍坐在一家咖啡館裡,熱烈地討論著最近發生的威海大閱。
陸軍元帥康拉德手持一份報紙,指著上麵的艦陣圖,語氣嚴肅地說:“你們看,清國水師的這個陣型,明顯是借鑒了普魯士的‘線列戰術’。不過,他們在運用上更加靈活,更適合海上作戰。”
其他軍官們紛紛點頭,對康拉德的觀點表示讚同。他們仔細研究著報紙上的艦陣圖,分析著清國水師的戰術特點和優勢。
奧匈帝國雖然是歐洲的二流強國,但對遠東事務的影響力相對有限。因此,他們對威海大閱的關注,更多是出於對軍事學術的興趣。他們的報紙轉載了德國和英國的相關報道,這些報道對威海大閱的評價相對客觀。
“清國水師的進步確實值得肯定,”一位軍官說道,“但與歐洲強國相比,他們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另一位軍官補充道:“不過,他們能夠在短時間內建成如此強大的水師,這已經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了。”
與此同時,在羅馬的意大利議會裡,一場激烈的辯論正在進行。議員們就意大利是否應該加強海軍建設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一位議員突然站起來,手中高舉著一份威海大閱的報道,大聲說道:“看看吧,連清國都能在短時間內建成強大的水師,我們意大利為什麼不能?我們要成為地中海的強國,就必須擴大我們的軍隊!”
他的話語引起了其他議員的共鳴,一些人開始附和他的觀點,認為意大利應該加大對海軍的投入,提升自己的海上實力。
然而,也有一些議員持不同意見,他們擔心擴軍會給國家帶來沉重的財政負擔。雙方各執一詞,辯論陷入了僵局。
在比利時的安特衛普港,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群軍火商正緊緊地圍著來自中國的采購代表。他們滿臉笑容,爭先恐後地向這位代表推銷著自己的產品。
“先生,您看看我們的炮彈,質量絕對不比德國的差,而且價格還能便宜兩成呢!”一個軍火商急切地說道,他的眼中閃爍著對這筆生意的渴望。
采購代表麵無表情地看著他,不置可否。
另一個軍火商見狀,連忙插話道:“清國水師要擴軍,這可是個大機會啊!我們可以為你們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從炮管到火藥,應有儘有,保證讓你們滿意!”
采購代表依舊沉默不語,似乎在思考著什麼。
與此同時,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東印度公司的董事們正在會議室裡舉行一場重要的會議。會議的主題正是關於威海大閱對荷屬東印度即現在的印度尼西亞)的影響。
“清國水師變強,會不會對我們在東南亞的貿易產生影響呢?”一個董事憂心忡忡地問道,他的眉頭緊緊皺起。
董事長搖了搖頭,安慰道:“暫時還不會,他們目前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黃海,對我們在東南亞的貿易影響不大。不過,為了以防萬一,我們還是要加強與清國的外交聯係,儘量避免發生衝突。”
其他董事們紛紛點頭,表示讚同董事長的意見。
西班牙的馬德裡,政府官員們看著威海大閱的報道,心情複雜。他們在菲律賓的殖民地離中國很近,北洋水師的強大,讓他們感到一絲不安。“或許,我們應該與英國合作,共同維護在遠東的利益。”一個官員提議,得到了眾人的附和。
五月的歐洲大陸,各國的反應雖微弱,卻也構成了威海大閱的國際回響。對這些二流國家而言,遠東的風浪雖然遙遠,但北洋水師的進步,仍是一個值得關注的信號——它說明,世界的力量格局正在悄然變化,非歐洲國家也能在軍事領域取得顯著成就。這種變化,讓歐洲諸邦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在國際舞台上的位置。
從維也納到羅馬,從布魯塞爾到阿姆斯特丹,威海大閱的微瀾雖未掀起巨浪,卻已在歐陸諸邦的心中,投下了一顆小小的石子。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