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海風,輕撫著戰後的威海衛,帶來絲絲涼意,撫慰著威海衛的創傷。在這片土地上,北洋水師的重整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開。
“定遠”“鎮遠”等遭受重創的戰艦,此刻正靜靜地躺在船塢裡,接受著工匠們晝夜不停的精心修補。而“威海”“震洋”等輕傷的戰艦,已經完成修複,重新投入到緊張的操練中和巡邏中。與此同時,南洋和廣東水師的艦船也在進行檢修,為返回各自的防區做著最後的準備。
丁汝昌的腿傷尚未完全痊愈,但他仍拄著拐杖親自前往視察。在船塢裡,他看到王師傅正帶領著一群工匠,給“定遠”艦的重要位置加焊鋼板。那鋼板的厚度,比原來足足增加了一倍。
“這樣一來,應該就能抵禦住日本的新炮了吧。”王師傅麵帶微笑,信心滿滿地說道。
丁汝昌凝視著那厚實的鋼板,心中稍感寬慰,他點了點頭,回應道:“不僅要防禦,我們的火炮也必須升級。通知機器局,加快進度,務必將德國的速射炮全部安裝到位。”
薩鎮冰的無線電隊也正在緊鑼密鼓地重建。他從水師學堂精心挑選了一批優秀的學生,以補充那些在戰鬥中不幸傷亡的電報員。而栓子,這個年輕而充滿朝氣的學生,也幸運地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在一次集合中,薩鎮冰神情嚴肅地對這些新加入的學生們說道:“以後我們要使用更加嚴密的電碼,因為日本人在之前的戰鬥中吃了虧,他們肯定會想儘辦法改進他們的破譯技術。所以,我們必須提高警惕,不能讓他們輕易破解我們的通訊。”
除了加強電碼的保密性,薩鎮冰還特彆關注電台的安全。他下令給每艘艦艇的電台都加上了堅固的防護罩,儘可能的避免電台被流彈擊中而損壞。這樣一來,即使在激烈的戰鬥中,電台也能保持正常工作,確保艦隊之間的通訊暢通無阻。
與此同時,李和則肩負著補充兵員和彈藥的重要任務。袁世凱從山東招募了兩千名新兵,李和親自負責挑選工作。他仔細觀察每個新兵的身體素質和水性,將那些熟悉水性、體格強壯的士兵分配到各艘艦艇上,而那些機靈聰慧的則被安排到信號隊和魚雷艇隊。
不僅如此,諾華火藥的生產也在加速進行。工人們日夜奮戰,每天都能製造出八百發炮彈,這個產量足以滿足整個艦隊的裝備需求。這些炮彈將為艦隊提供強大的火力支持,增強艦隊在戰鬥中的攻擊力。
鄧世昌則在忙著重建“致遠”艦。他向上級申請,用打撈上來的“致遠”殘骸做基礎,再加上新的材料,重建一艘更先進的巡洋艦。“新‘致遠’要比原來的更快、更堅固,”他對設計師說,“還要裝更多的速射炮和魚雷發射管。”
八月十五中秋節,本該是個闔家團圓、張燈結彩的日子,然而威海衛的軍營裡卻並沒有這樣的景象,一種特殊的氣氛彌漫在這座軍營之中。
丁汝昌站在“鎮遠”艦的甲板上,看著遠處的海麵,心中若有所思。他知道,這場戰爭還遠遠沒有結束。日本雖然在之前的戰鬥中遭受了挫折,但他們肯定不會善罷甘休,一定會卷土重來。
為了應對可能到來的新一輪攻擊,丁汝昌決定給士兵們一些鼓勵和溫暖。他讓人給每個士兵都發了一塊月餅,同時中秋節舉辦會餐,這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舉動,卻讓士兵們感受到了長官的關懷。
隨後,丁汝昌召集了各艦的管帶,在“鎮遠”艦上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他麵色凝重地說:“這場勝利隻是暫時的,日本肯定會卷土重來,我們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
接著,丁汝昌宣布了一項新的整訓計劃。他要求每月進行一次全艦隊的演練,以提高艦隊的協同作戰能力;每季度進行一次實彈射擊,讓士兵們熟悉各種武器的使用;每半年進行一次海陸協同演習,加強海軍與陸戰隊之間的配合。
丁汝昌的聲音堅定而有力:“我們要讓日本人知道,就算他們再來,等待他們的,還是失敗!”
月光灑在海麵上,給每艘艦船都鍍上了一層銀輝。丁汝昌站在“鎮遠”艦的甲板上,望著重整旗鼓的艦隊,忽然覺得,那些犧牲的弟兄們並沒有離開,他們的精神,正融入這支艦隊,讓它變得更加強大。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