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理想和現實的岔路_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162章 理想和現實的岔路(1 / 1)

秦淮河畔的一家茶館裡,吳安康撚著絡腮胡,聽著對麵年輕人慷慨陳詞。這青年穿著青布長衫,袖口磨得發白,卻攥著一本線裝書,眼神亮得像要燃起來——他自稱是“興中會”的會員,名叫汪精衛,是特意來南洋水師聯絡的,想勸吳安康“舉艦反清,共建共和”。

“吳軍門,”汪精衛把書往桌上一拍,封麵上“革命方略”四個字格外紮眼,“朝廷腐朽,慈禧垂簾聽政,光緒帝形同虛設,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隻有推翻滿清統治,建立共和政府,中國才能富強,水師才能真正為國家而戰,而非為一家一姓賣命!”

吳安康端起茶碗,吹了吹浮葉,沒接話。窗外的秦淮河上,南洋水師的巡邏艇正緩緩駛過,艦上的龍旗在暮色裡泛著暗金色。他想起上個月護送鐵路鋼軌時,漕幫的弟兄說,江浙的農民因為鐵路能運糧,今年的收成多賣了兩成,家家戶戶都在門口掛了龍旗——這些百姓要的不是什麼“共和”,是能吃飽飯、不受外敵欺負的安穩日子。

“汪先生說的‘共和’,我聽不懂。”吳安康放下茶碗,聲音裡帶著幾分不耐煩,“我隻知道,南洋水師的驅逐艦能攔住日本走私船,能護著江浙的絲綢運到歐洲;我隻知道,鐵路修到南京後,城裡的米價降了三成,百姓不用再餓肚子。這些實打實的好處,比你說的‘理想’管用得多。”

汪精衛愣了愣,似乎沒料到會被這麼直接地反駁。他定了定神,又說起海外華僑的支持:“檀香山、舊金山的華僑,已經捐了幾十萬兩銀子,還買了武器,就等著國內舉事!隻要吳軍門肯帶南洋水師響應,咱們半個月就能拿下南京,三個月就能逼清廷退位!”

“幾十萬兩銀子?”吳安康冷笑,“南洋水師造一艘驅逐艦就要十五萬兩,你那幾十萬兩,夠買幾艘船?夠養幾萬兵?上個月截日本走私船時,光彈藥就花了三萬兩,你知道這些彈藥是怎麼來的嗎?是江南製造局的工匠加班加點造的,是江浙的商人捐錢買的鋼料——不是靠你嘴裡的‘華僑捐款’,更不是靠你說的‘舉事’。”

他指著窗外的鐵路工地,燈火通明處,工匠們還在鋪設鋼軌,蒸汽錘的叮當聲隔著秦淮河都能聽見:“你知道這條鐵路修到現在花了多少錢嗎?四千萬兩!是四大水師從煤礦、貿易、關稅裡一點點攢的,是朝鮮百姓送的米、福建漁民捕的魚、廣東十三行的商船跑遍東南亞賺的——這些錢,要是被你所謂的‘革命’攪黃了,你賠得起嗎?”

汪精衛的臉漲得通紅,還想爭辯,吳安康卻站起身:“汪先生要是真想為國家好,就彆在這裡說大話。要麼去鐵路工地幫工匠扛枕木,要麼去船廠幫著敲鉚釘,要麼去海防陸師當個小兵,守著炮台彆讓日本人進來——這些事雖然小,卻比你說的‘革命’實在得多。”

送走汪精衛,吳安康回到南洋水師的衙門,正好收到李和發來的電報:北洋那邊也來了“興中會”的人,想勸丁汝昌“脫離清廷,自主海軍”,被丁汝昌直接趕了出去。電報裡還說,這些人在旅順的船廠煽動工匠罷工,說“造艦是為清廷賣命,不如跟著革命黨乾”,結果沒一個工匠願意理他們——工匠們都等著“海天”號的後續艦開工,好掙工錢養家。

“一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吳安康把電報扔在桌上,想起自己年輕時也熱血過,跟著左宗棠打過新疆,後來又在澎湖海戰裡跟日本人拚命,他比誰都清楚,國家的強大不是靠喊口號喊出來的,是靠一船一艦造出來的,靠一寸一寸鐵軌鋪出來的。

與此同時,廣州的十三行貨棧裡,李準也接待了一個“興中會”的代表。這人叫胡漢民,穿著西裝,說著流利的英語,一見麵就大談“天賦人權”“民主自由”,說要讓廣東水師脫離清廷,成立“南方共和政府海軍”。

“胡先生,”李準把玩著翡翠扳指,目光落在貨棧裡堆積的橡膠和硫磺上——這些是從馬尼拉、暹羅運來的,下個月就能運到上海,換成造驅逐艦的鋼料,“你知道廣東水師的驅逐艦為什麼能造得這麼快嗎?因為我從十三行的貿易裡賺了錢,從虎門炮台的關稅裡省了錢,從福建船政的工匠那裡學了技術——這些都不是靠你說的‘共和’來的。”

胡漢民說:“隻要推翻了清廷,英國、美國就會承認咱們的共和政府,到時候他們會給咱們貸款,給咱們送武器,比現在跟清廷打交道方便多了!”

“英國人會白給你貸款?”李準笑了,“去年他們想在打狗港設領事館,被咱們拒絕了,現在還記恨著呢。美國人更不用說,他們在菲律賓跟西班牙打仗,巴不得咱們內亂,好趁機搶咱們的市場。你以為他們是來幫咱們的?他們是來撿便宜的!”

他指著貨棧外的“廣複”號驅逐艦,艦上的水兵正忙著擦拭速射炮:“你看那些水兵,有廣東的農民,有福建的漁民,有朝鮮的青年,他們跟著我,不是因為我是什麼‘反清義士’,是因為我能讓他們有飯吃、有衣穿,能讓他們拿著槍保護自己的家鄉,保護自己的親人。你能給他們這些嗎?你除了會說‘革命’‘共和’,還能給他們什麼?”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胡漢民張了張嘴,卻沒說出話來。李準最後說:“要是你們真有本事,就去幫琉球的百姓重建家園,去幫台灣的礦工反抗日本的騷擾,去幫廣西的農民修水渠——這些事雖然小,卻比你們搞的那些‘小打小鬨’有用。要是你們還想在這裡說大話,就彆怪我把你們趕出廣州。”

福建船政的馬尾船廠也來了“興中會”的人。這人叫黃興,帶著幾個學生,想勸裴蔭森“支持革命,共建新海軍”。裴蔭森當時正在視察“閩複”號的主炮,聽了這話,隻是慢悠悠地說:“我活了六十多歲,見過太平天國,見過英法聯軍,見過日本侵略台灣——我知道什麼是真的救國,什麼是假的救國。”

他指著船廠的學生們,他們正圍著圖紙爭論“龍鳳級”旗艦的設計細節,手裡的鉛筆頭都快磨平了:“這些學生,有的是福建的貧家子弟,有的是台灣的高山族青年,他們在這裡學造船,不是為了‘革命’,是為了能造出自己的軍艦,不讓外國人再欺負咱們。他們造的每一門炮、每一顆鉚釘,都比你們說的‘理想’實在。”

黃興說:“清廷已經腐朽到根了,不推翻它,水師再強也沒用,最後還是會被朝廷用來鎮壓百姓!”

“朝廷是腐朽,但水師不是朝廷的水師,是百姓的水師。”裴蔭森拿起一塊鋼樣,上麵還帶著鍛造的溫度,“你看這鋼,是福建的鐵礦煉的,是船政的工匠打的,是用台灣的樟腦、硫磺換的——這是百姓的血汗,不是朝廷的私產。咱們守著海疆,護著鐵路,讓百姓能安居樂業,這就是在救國。你們倒好,想把這好不容易建起來的家業毀了,再重新來一遍——你們賠得起嗎?”

黃興被說得啞口無言。裴蔭森最後說:“你們要是真想做事,就留在船政當個學徒,學學怎麼造船,怎麼煉鋼,怎麼造炮——等你們真的知道一艘軍艦要花多少心血,一條鐵路要鋪多少鐵軌,再來跟我說‘革命’吧。”

消息傳到旅順,李和正在“海天”號上檢查魚雷發射管。丁汝昌拿著各地發來的報告,笑著說:“這些年輕人,心是好的,就是太急了,以為推翻了清廷,所有問題就都解決了——他們不知道,國家的強大,不是靠一次革命就能成的,是靠一代一代人,一船一艦、一寸一寸地攢出來的。”

李和點頭,想起詹天佑在鐵路工地上說的話:“鐵路要一寸一寸鋪,急不得;國家要一點一點強,也急不得。”他看向遠處的朝鮮半島,鐵路的燈火像一條巨龍,蜿蜒著伸向遠方;再看向東南的海麵,“閩複”號正護送著商船隊駛向台灣海峽——這些才是實實在在的希望,比任何“理想”都更有力量。

當天晚上,四大水師聯名發了一份通電,沒提“革命”,也沒罵清廷,隻說了三句話:“守海疆,護鐵路,安百姓——此乃水師之責,至死不渝。”通電傳到北京,慈禧太後看了,沉默了很久,最後隻說了一句:“讓他們去吧。”傳到海外,那些“興中會”的會員也沉默了——他們忽然發現,自己喊了半天的“救國”,原來早就有人在用更實在的方式,一點點實現了。

深秋的海風裡,旅順港的“海天”號、南京的“南瑞”號、廣州的“廣複”號、福州的“閩複”號,同時鳴響了汽笛。汽笛聲穿透海峽,越過鐵路,傳到朝鮮的農田、福建的漁村、廣東的貨棧,像一聲沉穩的誓言——他們或許不懂什麼是“共和”,什麼是“革命”,但他們知道,要守住腳下的土地,要護著身邊的百姓,要讓龍旗在海疆上永遠飄揚。這,就是他們最實在的“理想”…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