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剪辮易俗安內陸,炮艇揚威定邊疆_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 > 第2章 剪辮易俗安內陸,炮艇揚威定邊疆

第2章 剪辮易俗安內陸,炮艇揚威定邊疆(1 / 1)

臨時政府成立已兩月有餘,渤海灣的海風也帶了些寒意,可國內的變革熱潮卻絲毫未減。北京城內,街頭巷尾的剃頭匠鋪子前擠滿了人,青壯年男子排著隊,讓剃頭匠剪掉腦後的辮子——臨時政府發布的《剪辮易俗令》已推行半月,“剪辮即革新,留辮為守舊”的口號貼滿了各省城牆,連江南製造局的工匠、馬尾船政的學徒,都在工休時互相幫忙剪辮子,手裡攥著剪下的黑辮子,臉上滿是擺脫舊俗的輕鬆。

“大人,直隸、山東的剪辮率已超七成,江南各省更是達到九成,可西部的陝西、甘肅,還有蒙古草原上的旗人,不僅拒不剪辮,還聚集了清朝餘孽,揚言要‘複清討逆’!”民生署官員拿著報表,匆匆走進李鴻章的辦公室,語氣裡滿是焦急,“陝西巡撫升允原清廷官員,拒不歸順臨時政府)糾集了三萬綠營兵,占據西安城,還截斷了甘肅到河南的糧道;蒙古王公那彥圖更是帶著騎兵,在張家口外劫掠商隊,說要‘護送小皇帝複位’慈禧被擒後,清廷殘餘擁立一個年幼的滿清皇族旁支為新帝,暫避蒙古)。”

李鴻章放下手中的鐵路規劃圖,眉頭緊鎖——臨時政府成立後,精力多放在海疆防禦與對外談判上,內陸尤其是西部的管控確實薄弱。走到地圖前,指尖劃過陝西、蒙古的疆域:“西部多山地,蒙古是草原,水師的主力艦進不去,可小炮艇能走黃河;蒙古的商道多靠驛站,咱們的騎兵能追。傳我命令,分兩路施策:一路讓南洋水師調十艘‘江豚級’小炮艇,從山東入黃河,逆流而上,支援陝西的地方治安隊;另一路讓左寶貴從海防陸師抽調兩萬騎兵,組建‘定邊軍’,進軍蒙古,清剿那彥圖的殘部。”

“江豚級”小炮艇是江南製造局專為內河航運設計的艦艇,船長35米,寬6米,吃水僅1.2米,雖噸位不足百噸,卻裝備了兩門75毫米速射炮和四挺機關槍,航速12節,既能在黃河的淺灘航行,又能提供火力支援——這正是內陸平叛最需要的裝備。

十日後,黃河濟南段的碼頭上,十艘“江豚級”小炮艇整裝待發。南洋水師的炮艇隊管帶周廷芳站在旗艦“江豚一號”的甲板上,看著船員們檢查炮閂,大聲叮囑:“黃河水急,淺灘多,舵手要盯緊航道;到了陝西境內,先幫地方治安隊打通糧道,遇到清軍抵抗,用速射炮壓製,彆跟他們拚近戰!”

汽笛聲響起,炮艇隊緩緩駛入黃河。逆流而上的航程比預想中艱難,黃河中遊的三門峽段水流湍急,礁石密布,“江豚三號”的船底甚至擦到了暗礁,好在船體輕便,才沒出大事。船員們輪流值守,白天靠望遠鏡觀察航道,夜晚靠岸邊的燈火指引,用了五天時間,終於抵達陝西潼關。

潼關城外,陝西地方治安隊正被升允的清軍圍困。清軍在城外築起土城,用抬槍和土炮對著治安隊的陣地開火,治安隊的步槍射程不如抬槍,隻能縮在戰壕裡被動防禦,糧道被截斷後,士兵們已經兩天沒正經吃飯,不少人臉色發白,卻仍緊握著槍杆。

“炮響了!是咱們的炮艇!”突然,有士兵指著黃河水麵,興奮地大喊。眾人抬頭望去,十艘“江豚級”小炮艇正順著黃河駛來,“江豚一號”的75毫米速射炮率先開火,炮彈帶著尖嘯,落在清軍的土城上。土城瞬間塌了一角,清軍嚇得四處逃竄,抬槍和土炮也沒了聲響。

周廷芳看著慌亂的清軍,下令:“全體炮艇,齊射!壓製清軍陣地!”十艘炮艇的速射炮同時轟鳴,炮彈像雨點一樣落在清軍的陣地裡,土城接連坍塌,清軍的抬槍隊被機關槍掃倒一片。地方治安隊的隊長見時機成熟,立刻下令衝鋒:“跟我上!把清軍趕跑!”士兵們拿著步槍,衝出戰壕,跟著炮艇的火力推進,不到一個時辰,就解了潼關之圍。

打通潼關後,炮艇隊繼續逆流而上,往西安方向駛去。沿途的清軍據點,隻要看到炮艇的影子,要麼棄寨而逃,要麼投降——他們從未見過能在黃河裡行駛的“鐵船”,更沒見過能連續發射的速射炮,心裡早就沒了抵抗的勇氣。升允在西安城上看到炮艇隊逼近,知道大勢已去,帶著殘部偷偷從西門出逃,卻在半路被治安隊抓獲,押往北京受審。

西安收複的消息傳到北京時,左寶貴的“定邊軍”也在蒙古草原上取得了進展。那彥圖的騎兵雖勇猛,卻缺乏重武器,左寶貴的騎兵裝備了江南製造局生產的騎步槍和迫擊炮,機動性和火力都占優。在張家口外的草原上,“定邊軍”與那彥圖的騎兵展開激戰——迫擊炮先轟擊清軍的帳篷,騎步槍在近距離精準射擊,清軍的馬刀根本近不了身,不到半天就潰散而逃。

那彥圖帶著殘部往蒙古深處逃竄,想依靠草原的遼闊拖延時間,可左寶貴早有準備——他把騎兵分成五隊,沿著蒙古的商道搜索,同時聯係蒙古的牧民,承諾“隻要提供那彥圖的蹤跡,就免除牧民三年的賦稅”。牧民們早就不滿那彥圖的劫掠,紛紛給“定邊軍”指路,有的甚至主動帶著騎兵去找那彥圖的藏身處。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終於,在一個雪夜,“定邊軍”終於在蒙古烏裡雅蘇台附近找到了那彥圖的殘部。左寶貴親自率軍衝鋒,騎步槍的槍聲在雪夜裡格外刺耳,清軍的騎兵要麼被打死,要麼投降,那彥圖想騎馬逃跑,卻被一顆子彈擊中馬腿,摔在雪地裡,被士兵們生擒。

“你可知罪?”左寶貴坐在臨時營帳裡,看著被綁在柱子上的那彥圖,語氣冰冷。那彥圖梗著脖子,還想狡辯:“我是大清的王公,你們這些逆賊,遲早會被列強收拾!”左寶貴冷笑一聲,讓人拿來一份報紙,上麵印著“六國承認臨時政府,與我國簽訂通商協定”的新聞:“你看看,列強都站在我們這邊,清廷早就完了,你還在做複辟的白日夢!”那彥圖看著報紙,臉色瞬間慘白,再也說不出話來。

西部與蒙古平定後,臨時政府立刻推進剪辮易俗與新政改革。在陝西,炮艇隊的船員們帶頭剪掉辮子,還幫當地百姓剪辮,不少原本抗拒剪辮的人,看到我軍保護他們不受清軍欺負,也主動剪掉了辮子;在蒙古,左寶貴的“定邊軍”與牧民一起搭建學堂,教牧民識字,還帶來了種子,用李和傳授的現代技術教他們種植莊稼——蒙古草原上,第一次出現了農田,牧民們看著綠油油的麥苗,對新政的認同感越來越強。

臨時政府還特意從水師抽調一批軍官,到內陸各省擔任“新政督導員”。李和的侄子李瑞,原本在“海圻”號上擔任炮長,被調到甘肅後,帶著幾挺機關槍,幫當地治安隊清剿了最後一批清軍殘部,還教會了治安隊使用新式武器。他在給李和的信裡寫道:“叔叔,內陸的百姓跟海邊的百姓一樣,都想過安穩日子,隻要咱們能保護他們,能讓他們吃飽飯,他們就會支持新政——現在甘肅的剪辮率已經超過六成,學堂裡的孩子都在學‘中華’二字,咱們的新政,真的在紮根了。”

公元1900年12月,臨時政府召開第一次全國政務會議,各省代表齊聚北京,彙報新政進展:直隸、山東的鐵路已經複工,預計明年春天就能修到濟南;江南製造局的機槍產量翻了一倍,能滿足海防陸師的擴編需求;陝西、甘肅的糧道已恢複暢通,糧食正源源不斷地運往北京;蒙古的商隊重新活躍,張家口到烏裡雅蘇台的驛站都掛起了臨時政府的藍底金龍旗。

李鴻章看著台下意氣風發的各省代表,又看了看窗外飄揚的國旗,很是振奮:“安內定邊,咱們做到了第一步。但要記住,西部的平定不是結束,而是開始——我們還要修通到西域的鐵路,還要開發蒙古的礦產,還要讓內陸的百姓跟沿海的百姓一樣,過上好日子。至於海疆,丁司令已經傳來消息,‘海容’號的鍋爐安裝已完成,明年1月就能下水,到時候北洋水師的‘海天’四艦就齊了,咱們應對列強、收拾日本的底氣,會更足!”

會議結束後,李鴻章特意去了一趟北京的剃頭鋪。鋪子裡,一個剛剪掉辮子的青年正對著鏡子,摸著後腦勺,臉上滿是笑容。剃頭匠收拾著工具:“現在每天都有幾十個人來剪辮子,比上個月多了一倍——大家都說,剪掉辮子,就像卸下了千斤擔子,渾身都輕快了!”

李鴻章看著青年的笑容,也忍不住笑了起來。剪辮子不僅是剪掉了舊俗,更是剪掉了百姓心裡對清廷的依賴;炮艇隊定西部、騎兵平蒙古,不僅是平定了叛亂,更是讓百姓看到了新政的實力。這個新生的中國,正在一步步擺脫舊時代的束縛,朝著自強的方向前進。

此時的渤海灣,“海天”“海圻”“海籌”號正在進行冬季訓練,艦炮的轟鳴聲在海麵上回蕩;旅順船廠的船塢裡,“海容”號的工人正在加班加點,給艦體刷防鏽漆;黃河的水麵上,“江豚級”炮艇仍在巡邏,保護著沿岸的百姓與糧船。從渤海到黃河,從北京到蒙古,中華大地上,處處都能看到新政的生機與希望。

夕陽下,“海天”號的旗幟在風中獵獵作響,黃河上的炮艇汽笛聲隱約傳來,蒙古草原上的學堂裡,傳來孩子們朗讀“中華”的聲音。這些聲音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首屬於新時代的樂章,訴說著一個古老國家的新生與希望…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