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1年4月,北京中南海勤政殿的門窗敞開著,春風裹挾著海棠花的香氣飄進殿內,卻吹不散殿內眾人的熱議——這是中華臨時政府召開的“建國籌備會議”,李鴻章端坐主位,左側坐著丁汝昌、左寶貴等軍方代表,右側則是張之洞、劉坤一及剛從海外召回的維新派代表梁啟超,殿角還站著幾位穿著短衫、眼神銳利的年輕人,他們是臨時政府特意從東京、香港邀請來的革命黨代表,為首的正是孫中山。
“自臨時政府成立至今,安內攘外初見成效,如今當務之急,是確立國體、凝聚民心。”李鴻章敲了敲桌麵,目光掃過眾人,“老夫提議,廢除君主製,建立民主共和政體,國名定為‘中華民主主義共和國’——此‘民主主義’,非西方之照搬,需結合中國之實際:既行民選政務,亦重民生根本;既保國家主權,亦興實業強兵。諸位以為如何?”
話音剛落,梁啟超率先起身:“中堂之議深合時宜!西方共和雖有可取之處,卻難免水土不服,我中華地大物博、民生多艱,若隻談‘民主權利’而忽視‘民生改善’,恐生亂象。‘中華民主主義共和國’之名,既顯共和之本質,又含‘以民為本、務實強國’之意,晚輩讚同!”
“我反對!”革命黨代表陳天華突然開口,聲音帶著激昂,“共和之核心在於‘民權至上’,當徹底廢除舊官僚體係,由民眾普選國會議員!如今臨時政府仍有不少前清官員,若不徹底革新,恐難稱‘民主’!”
此言一出,殿內頓時安靜下來。左寶貴放下茶杯,沉聲道:“陳先生此言差矣!前清官員中,亦有不少實心為國者,如張香濤張之洞)大人,主持洋務、興辦學堂,功績有目共睹;若一味排斥,隻會導致人才流失,不利於建國大業。”
張之洞也緩緩開口:“老夫以為,建國當以‘穩定’為先。可設‘過渡議會’,由各省民選代表與臨時政府官員共同組成,待民生安定、教育普及後,再行全麵普選——一步到位的‘民主’,恐非當前中國所能承受。”
孫中山一直沉默旁聽,此時終於開口:“諸位之爭,本質是‘革新速度’與‘現實條件’的平衡。我讚同‘中華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國名,亦認可‘民生優先’的理念——革命之目的,是讓百姓過上好日子,而非空談理論。可暫設‘政務院’掌行政,‘參議院’掌立法,‘最高法院’掌司法,三權分立卻又相互協作;同時明確‘土地改革’‘普及教育’為建國初期兩大要務,如此方能凝聚民心。”
孫中山的提議兼顧了各方立場,殿內眾人逐漸達成共識。李鴻章見狀,趁熱打鐵:“既定國體與國名,當儘快確定國旗、軍旗與國歌、軍歌——旗為國家之象征,歌為民族之魂魄,不可不重。”
負責設計旗幟的民生署官員立刻呈上圖紙,展開在眾人麵前——那是一麵紅底旗幟,旗麵左側繡著一條五爪金龍,龍首朝東,龍身環繞著九顆白色五角星,龍爪下托著稻穗與齒輪,“紅底象征革命與熱血,金龍象征中華傳承,九星象征全國統一,人民團結,稻穗與齒輪象征工農並重”。
“紅底金龍滿天星旗!”張之洞念出旗幟名稱,眼中一亮,“既保留中華之圖騰,又融入新時代之元素,甚好!”
丁汝昌則更關注軍旗:“海軍軍旗當以國旗為基礎,在旗麵右側加繡藍色鐵錨,象征海疆永固;陸軍軍旗加繡金色步槍與長城,象征陸地防禦;海防陸師兼顧水陸,可加繡錨鏈與步槍的組合圖案——如此既能區分軍種,又能體現全軍一體。”
眾人皆讚同此提議,旗幟設計很快確定。接下來討論國歌與軍歌,梁啟超主動請纓:“晚輩願牽頭創作國歌歌詞,以‘自強不息、民生安康’為核心,曲調可借鑒民間小調,便於百姓傳唱。”
丁汝昌則提出軍歌創作方向:“海軍軍歌當突出‘艦炮守疆、向海圖強’,可由北洋水師官兵參與作詞,融入‘海天’‘海圻’等艦名,更顯水師特色;陸軍軍歌側重‘保家衛國、寸土不讓’,海防陸師軍歌則強調‘水陸協同、攻防一體’——歌中需有力量,能鼓舞士氣。”
會議持續至深夜,各項籌備事宜逐一確定:
國名:中華民主主義共和國簡稱“中華共和國”)
國體:民主共和製,設政務院、參議院、最高法院,三權分立協作
建國初期要務:土地改革減租減息,禁止土地兼並)、普及教育三年內實現縣縣有小學,府府有中學)、發展實業優先建設鐵路、煤礦、兵工廠)
國旗:紅底金龍滿天星旗紅底、左側金龍、環繞九顆白星、龍爪托稻穗齒輪)
軍旗:
海軍軍旗:國旗基礎上右側加繡藍色鐵錨
陸軍軍旗:國旗基礎上右側加繡金色步槍與長城
海防陸師軍旗:國旗基礎上右側加繡藍色錨鏈與金色步槍組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歌曲創作:梁啟超牽頭創作國歌《共和頌》,北洋水師官兵與文人合作創作海軍軍歌《海魂賦》,陸軍將領與民間藝人合作創作陸軍軍歌《國土魂》,海防陸師結合水陸特色創作《水陸衛》
散會時,已是深夜,月光灑在勤政殿的台階上。李鴻章與孫中山並肩走在最後,李鴻章看著手中的會議紀要,感慨道:“逸仙孫中山字),老夫半生辦洋務,隻知‘師夷長技’,如今方知,建國不僅需鋼鐵艦炮,更需民心凝聚與製度革新。”
孫中山望著夜空,輕聲道:“李前輩,時代在變,中國的出路也在變。‘中華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建立,隻是第一步——未來還要靠更多人投身實業、教育、軍事,方能實現‘強我中華’之夢。”
兩人相視一笑,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對未來的期許。此時的北京街頭,巡夜的海防陸師士兵正哼著剛創作的軍歌片段,百姓家中的燈還亮著,有人在縫製新設計的國旗,有人在討論即將到來的建國大典——一股新的氣息,正從北京蔓延至全國,從渤海灣擴散至西部邊疆,中華大地,正朝著“民主共和、民生安康”的目標,緩緩邁進。
4月底,臨時政府正式發布《中華民主主義共和國建國籌備公告》,將國名、國體、國旗、軍旗等內容公之於眾。公告發布當天,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的百姓自發走上街頭,揮舞著自製的小紅旗,高呼“中華共和萬歲”;北洋水師的“海天級”四艦在渤海灣鳴響禮炮,炮聲回蕩在海麵,與百姓的歡呼聲交織在一起,成為這個春天最振奮人心的樂章。
而在旅順船塢,工匠們正將國旗圖案刻在“海容”號的艦橋側壁上;在蒙古草原,“定邊軍”的士兵們縫製了第一批陸軍軍旗,插在營地的最高處;在江南製造局,工人們傳唱著剛譜曲的國歌片段,鐵錘敲擊鋼鐵的節奏,竟與曲調完美契合——中華民主主義共和國的基石,正被每一個中國人,用雙手與熱血,一點點築牢…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