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2年9月28日清晨5時,四國島土佐清水港外海,威遠編隊的艦船已在晨曦中露出輪廓。鄧世昌站在威遠號戰列艦艦橋,望遠鏡裡能清晰看到港岸線上的日軍碉堡——3門203毫米岸防炮正緩緩轉動炮口,六門150毫米岸防炮的炮管在晨光中泛著冷光。此時,編隊距離港口13千米,恰好是日軍203毫米岸防炮的射程極限;而威遠編隊要發起有效打擊,必須向前衝鋒5千米,闖過那片“看得見卻打不著”的死亡海域。
“各艦注意!按預定陣型推進!”鄧世昌的命令通過無線電傳到每艘艦船。威遠號戰列艦305毫米主炮射程10千米)居中,六艘安海級巡洋艦分列兩側——其中“閩江號”“鷺島號”“台澎號”為船政改裝艦,各加裝一門210毫米主炮射程10千米),另外三艘“渤溟號”“黃海號”“吳淞號”則是標準150毫米主炮射程9千米)。
5時10分,編隊以5節速度緩慢推進。13千米處,日軍203毫米岸防炮率先開火,第一發炮彈落在威遠號右舷800米處,激起的水柱如同一座臨時水塔。“觀測長!報距離!”鄧世昌喊道。“12千米!日軍203炮命中率提升!”觀測手的聲音帶著急促。
5時15分,編隊推進至12千米。三艘船政改裝艦的210毫米主炮率先反擊——“閩江號”的第一發炮彈拖著橙紅色尾焰飛向日軍碉堡,卻在距離目標1千米處落地爆炸,激起的塵土掩蓋了半個碉堡。“射程不夠!還得再衝2千米!”“閩江號”艦長在無線電裡大喊。
此時,日軍六門150毫米岸防炮也加入射擊。一發炮彈擊中“渤溟號”的艦艏,甲板上的錨機被炸飛,兩名水兵當場犧牲。“將軍!‘渤溟號’前甲板受損!”通信兵報告。鄧世昌咬牙道:“繼續推進!威遠號用305主炮壓製203毫米岸防炮!”
5時25分,編隊抵達10千米——這是威遠號305毫米主炮和三艘改裝艦210毫米主炮的有效射程。“威遠號,齊射!”鄧世昌一聲令下,戰列艦的四座主炮同時轟鳴,305毫米炮彈如驚雷般飛向日軍203毫米炮位。與此同時,“閩江號”“鷺島號”“台澎號”的210毫米主炮也接連開火,目標直指日軍150毫米岸防炮碉堡。
但日軍岸防炮的射速更快——203毫米炮每分鐘能發射2發,150毫米炮每分鐘能發射5發。一發203毫米炮彈擦著威遠號艦橋飛過,擊中後方的“黃海號”巡洋艦——艦體水線處被撕開一個兩米長的口子,海水瞬間湧入,“黃海號”艦長急忙下令“左滿舵,撤出戰鬥”,但艦體已開始傾斜,最終因進水過多,被迫停在10千米處搶修,淪為日軍岸防炮的固定靶。
5時35分,三艘標準安海級巡洋艦“渤溟號”“吳淞號”“珠江號”)仍在10千米處——它們的150毫米主炮要到9千米才能有效打擊,而要壓製日軍150毫米岸防炮,必須推進到8千米。“將軍!艦炮夠不到日軍炮位,登陸艇沒法出發!”參謀焦急地喊道。
鄧世昌看著海麵上不斷炸開的水柱,知道登陸艇衝灘的前提是壓製住日軍近程岸防炮。“命令‘渤溟號’‘吳淞號’‘珠江號’,衝刺到8千米!用150主炮覆蓋日軍150毫米岸防炮!”
三艘巡洋艦立刻提速,從10千米向8千米衝刺。這2千米的距離,成了最凶險的“死亡衝刺”——日軍六門150毫米岸防炮集中火力轟擊,炮彈在艦船周圍密集爆炸。“吳淞號”的煙囪被一發炮彈擊中,濃煙滾滾;“珠江號”的後主炮被炸毀,炮組全員犧牲;“渤溟號”的艦橋玻璃全被震碎,艦長的手臂被彈片劃傷,卻仍死死盯著前方:“快!再衝500米!”
5時42分,三艘巡洋艦終於抵達8千米。“150主炮,自由射擊!”艦長們同時下令。艦艏的主炮開始連續轟鳴,150毫米炮彈精準落在日軍150毫米岸防炮碉堡上——一座碉堡的頂蓋被炸開,炮管歪向一邊;另一座碉堡的炮盾被擊穿,裡麵的日軍炮手當場陣亡。
但代價也隨之而來:“珠江號”的右舷被兩發150毫米炮彈擊中,艦體結構受損嚴重,艦長不得不下令“棄艦”,水兵們乘救生艇撤離,半小時後,“珠江號”在海麵上爆炸沉沒;“吳淞號”的彈藥艙被流彈擊中,雖未引爆,但艙體變形,主炮無法再發射,隻能緩緩後撤。
5時50分,威遠號及三艘改裝艦已摧毀日軍2門203毫米岸防炮和3門150毫米岸防炮。“登陸艇出發!”鄧世昌的命令終於下達。
500艘登陸艇從運輸船旁駛出,每艘艇載著30名士兵,向灘頭衝去。此時,編隊仍在8千米處射擊——威遠號的305主炮繼續轟擊剩餘的岸防炮,三艘改裝艦則將火力延伸至灘頭掩體,試圖壓製日軍的速射炮和馬克沁重機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但日軍的抵抗並未停止。僅剩的1門203毫米岸防炮仍在斷斷續續射擊,一發炮彈落在登陸艇群中,兩艘登陸艇被掀翻,60名士兵落入海中;灘頭陣地上,日軍用速射炮向登陸艇平射,子彈穿透艇身,士兵們紛紛中彈倒下。
“快!衝上岸就安全了!”登陸艇艇長王虎大喊。他的艇身已被打穿三個洞,海水不斷湧入,助手正用木板拚命堵漏。當登陸艇距離灘頭還有200米時,日軍的馬克沁重機槍開始掃射——艇上的10名士兵瞬間倒下,王虎的腿也被子彈擦過,鮮血染紅了褲腿。
“跳!跳下去衝!”王虎忍著劇痛,率先跳入齊腰深的海水。剩餘的士兵跟著跳下,在水中艱難地向灘頭衝鋒。日軍的子彈如雨點般襲來,海水裡不斷有人倒下,屍體順著海浪漂向遠方。
6時10分,第一批登陸士兵衝上灘頭。他們立刻架起馬克沁重機槍,向日軍掩體掃射,為後續登陸艇掩護。但日軍的掩體修得極為堅固,速射炮仍在瘋狂射擊——第二批登陸艇剛靠近,就被擊沉5艘,傷亡近200人。
鄧世昌站在威遠號艦橋,看著灘頭的慘烈景象,對通信兵說:“讓威遠號抵近至9千米,用副炮支援登陸部隊!”威遠號緩緩向前,卻在9.5千米處被日軍剩餘的203毫米岸防炮擊中艦艉——舵機受損,艦體暫時失控,隻能在海麵上打轉,所幸傷勢不重,搶修隊很快恢複了舵效。
6時30分,隨著第三批登陸艇衝上灘頭,登陸部隊終於在灘頭站穩腳跟。士兵們用炸藥包炸毀日軍的掩體,奪取了三座速射炮陣地,剩餘的日軍開始向kochi平原撤退。
“報告將軍!土佐清水港登陸成功!”通信兵興奮地喊道。鄧世昌鬆了口氣,卻難掩臉上的沉重——此次登陸,編隊付出了慘痛代價:一艘驅逐艦“敏捷號”,在掩護登陸艇時被日軍自殺式魚雷艇撞擊沉沒)、一艘安海級巡洋艦“珠江號”)沉沒;“黃海號”“吳淞號”重傷,威遠號輕傷;登陸部隊傷亡2000餘人,其中一半是在衝灘時犧牲的。
日軍方麵,3門203毫米岸防炮被炸毀2門,6門150毫米岸防炮被炸毀4門,剩餘的2門也因彈藥耗儘停止射擊;灘頭守軍傷亡3000餘人,被迫後撤至kochi平原。
7時整,鄧世昌登上灘頭。看著滿地的彈殼、破損的登陸艇和犧牲士兵的遺體,命令對身邊的參謀:“立刻清點傷亡,救治傷員;威遠編隊留下兩艘巡洋艦,保護港口其餘艦船返航琉球補給;登陸部隊休整兩小時,然後向龍宇部靠攏——四國島的硬仗,才剛剛開始。”
此時,遠處的海麵上,“黃海號”“吳淞號”仍在搶修;灘頭的臨時救護所裡,醫生們正忙著為傷員包紮傷口;士兵們則在清理陣地,掩埋犧牲戰友的遺體。陽光漸漸升起,照在土佐清水港的灘頭上,海水衝刷著血跡,卻衝不散這場衝鋒留下的慘烈印記。
鄧世昌知道,這次登陸的勝利,是用士兵的鮮血和艦船的損傷換來的——日軍岸防炮射程的優勢仍在,下次進攻本州島或九州島,若沒有王院士的新武器,這樣的傷亡還會重演。他掏出懷表,看著指針指向7時10分,心中默念:“還有22天,新武器一定要準時到。”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