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10月的倫敦,泰晤士河畔的樸茨茅斯造船廠燈火徹夜通明。巨大的船塢裡,“無畏號”戰列艦的龍骨已鋪設過半,工人們踩著腳手架穿梭,將一塊塊裝甲鋼板吊裝到位。代英海軍部派來的監工站在高處,拿著望遠鏡緊盯進度,身後的黑板上用粉筆寫著醒目的倒計時——距離龍國“龍鳳號”預計服役時間僅剩8個月,既然搶奪訂單失敗,那麼代英必須搶在前麵,保住“世界第一艘無畏艦”的名號。
此時的海軍部會議室裡,氣氛卻遠不如造船廠那般熱烈。第一海務大臣費舍爾將一份《龍國龍鳳級參數報告》拍在桌上,語氣急躁:“龍國的‘龍鳳號’主炮口徑305毫米,航速30節,還搭載了水上飛機!我們的‘無畏號’航速隻有21節,沒有偵查飛機,就算先服役,也未必能占據優勢!”
一名海軍將領立刻附和:“更麻煩的是南美訂單,阿根廷和智利都買了龍國的無畏艦,巴西雖然跟我們簽了合同,但也在打聽龍國的水上飛機技術。現在必須加快‘超無畏艦’的研發,把主炮口徑提到343毫米,航速提到25節,還要提前啟動‘伊麗莎白女王級’的設計,絕不能讓龍國在戰列艦領域領先!”
會議最終敲定方案:“無畏號”加班加點趕工,力爭1906年3月服役;“超無畏艦”研發預算追加200萬英鎊,主炮口徑確定為343毫米;“伊麗莎白女王級”設計提前啟動,目標是打造航速28節、裝甲厚度300毫米的“超級戰列艦”。消息傳到上海,李和看著密探發來的情報,嘴角露出一絲笑意——代英果然被拖入了無畏艦的競速賽道,而龍國的真正底牌,早已轉向另一條無人關注的賽道。
同一時間,江南製造局的船舶設計室裡,十幾名工程師正圍著一張巨大的圖紙討論。圖紙上,“天權級”航母的輪廓清晰可見:全長200米,寬30米,采用煤油混合動力係統,甲板用高強度柚木鋪設,艦體兩側安裝8門76毫米高射炮,艦艉設有兩座水上飛機彈射架,機庫可容納12架戰鬥機、8架魚雷機和6架轟炸機,設計航速30節,剛好能與“龍鳳級”戰列艦編隊。
“局長,甲板用木製的會不會太脆弱?萬一被炮彈擊中,很容易起火。”一名年輕工程師指著圖紙上的甲板區域,語氣擔憂。
設計局局長搖了搖頭,拿起筆在圖紙上標注:“現在的飛機載彈量小,戰列艦主炮很難直接命中移動的航母,木製甲板重量輕,能減少艦體負擔,還能快速修複。我們的核心目標是‘多載機、快航速’,防空交給高射炮,魚雷發射管完全沒必要裝——航母的作用是用飛機打擊敵人,不是用魚雷近距離拚殺。”
此時,漂亮國工程師約翰·威爾遜推門進來,手裡拿著一份《飛機性能報告》:“我們的‘雛鷹號’戰鬥機最大時速已經達到120公裡,能攜帶2枚50公斤炸彈;魚雷機可掛載一枚450毫米魚雷,射程一公裡。按這個進度,明年就能量產,剛好能配給‘天權級’航母。”
李和隨後走進設計室,看著圖紙上的“天權級”,語氣堅定:“代英把所有資源都投到了無畏艦上,他們覺得飛機隻是‘偵查工具’,這就是我們的機會。‘天權級’一定要加快建造,同時啟動商船改造航母的研究——找幾艘1萬噸級的商船,把甲板改成平的,加裝彈射架和機庫,未來戰爭中,我們可以快速將商船改造成輔助航母,用數量壓製代英的戰列艦。”
工程師們立刻行動起來,商船改造航母的方案很快出爐:選擇1.2萬噸級的貨輪,拆除貨艙,加裝一層木製甲板,機庫容量縮減至8架飛機,保留原有的動力係統,航速可達22節,改造周期僅需3個月,成本不到新建航母的三分之一。李和看完方案後,立刻下令:“先改造3艘商船,用於飛機起降訓練,同時向漂亮國推薦這個技術——讓他們也意識到航母的價值,一起在這條賽道上發力。”
漂亮國最初對航母的重視程度並不高,直到1905年11月,龍國邀請漂亮國海軍代表團參觀威海衛的飛機訓練基地。當代表團看到“翔鷹二號”偵察機引導“海天號”戰列艦精準命中靶船,“雛鷹號”戰鬥機用炸彈炸沉退役炮艇,魚雷機模擬攻擊重創“靶船”後,才徹底改變了對飛機的認知。
“用飛機打擊戰艦,比戰列艦主炮更靈活!”漂亮國海軍少將威廉·西蒙斯激動地對李和說,“我們願意加大對航母的投入,與龍國聯合研發‘合眾國級’航母,同時引進商船改造技術,在大西洋部署輔助航母編隊。”
雙方很快簽訂《航母聯合研發協議》:龍國提供“天權級”的設計經驗,漂亮國負責飛機發動機技術,共同推進艦載機的研發;商船改造技術共享,漂亮國在東海岸改造5艘商船,龍國在太平洋改造4艘,形成跨洋航母訓練體係。消息傳到倫敦,代英海軍部卻不以為然,費舍爾在會議上嘲諷:“龍國和漂亮國把貨輪改成‘會飛的船’,簡直是浪費資源!戰列艦才是海戰的主宰,等我們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服役,他們的航母不堪一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代英的輕視,恰好給了龍國加速發展航母的時間。1905年12月,“天權級”首艦在江南製造局開工建造,采用模塊化建造方式,將艦體分成12個模塊同時生產,預計1907年6月服役;商船改造的“輔航一號”在天津港啟動改造,1906年2月便可投入訓練;艦載機方麵,“雛鷹號”戰鬥機量產線建成,每月可生產15架,魚雷機和轟炸機的研發也進入最後階段。
與此同時,龍國繼續在國際上“引導”各國關注無畏艦。1906年1月,龍國向奧斯曼帝國、希臘等國推銷“定製版無畏艦”,將主炮口徑提升到320毫米,報價750萬英鎊,比代英的“超無畏艦”便宜20。奧斯曼帝國立刻下單訂購一艘,希臘也表達了采購意向,進一步加劇了歐洲各國的“無畏艦競賽”——漢斯國將“拿騷級”後續艦的主炮口徑提升到305毫米,奧匈帝國啟動“聯合力量級”無畏艦建造,意大利也向龍國訂購305毫米主炮,用於改良現有戰艦。
這些國家紛紛投入無畏艦賽道,卻沒人注意到龍國的航母布局。直到1906年3月,代英“無畏號”戰列艦如期服役,在樸茨茅斯港舉行盛大的服役儀式,費舍爾在儀式上宣稱:“‘無畏號’將統治海洋,任何國家都無法撼動代英的海軍霸權!”
而此時的威海衛訓練基地,“輔航一號”商船改造航母完成首次艦載機起降訓練——“雛鷹號”戰鬥機從木製甲板上成功起飛,繞艦一周後平穩降落;魚雷機掛載模擬魚雷,準確命中10公裡外的靶船。李和站在指揮塔上,看著這一幕,對丁汝昌說:“代英的‘無畏號’隻是現在的王者,未來,主宰海洋的將是航母。等我們的‘天權級’服役,再加上商船改造的輔助航母,就算代英有10艘‘伊麗莎白女王級’,也擋不住我們的飛機。”
丁汝昌點頭認同,指著遠處的“龍鳳號”戰列艦:“‘龍鳳號’下個月就能服役,雖然比代英晚了一個月,但我們有水上飛機,還有航母配合,綜合戰力比‘無畏號’強。接下來,我們要加快‘驚龍計劃’的研發,同時擴編航母編隊,為大戰做好準備。”
1906年4月,龍國“龍鳳號”戰列艦正式服役,艦艉搭載的3架“翔鷹二號”偵察機成為最大亮點。在服役儀式上,李和公開宣布:“龍國海軍將不再追求無畏艦的數量,而是專注於‘戰列艦+航母’的協同作戰體係,未來將建造更多航母,打造一支適應新時代海戰的艦隊。”
這番話並未引起太多國家的重視,漢斯國、奧匈帝國等國仍在加造無畏艦,代英更是加快了“伊麗莎白女王級”的設計進度,計劃建造5艘,徹底壓製龍國。隻有漂亮國真正跟上了龍國的步伐——1906年5月,漂亮國“合眾國級”航母開工建造,同時改造6艘商船作為輔助航母,還從龍國進口50架“雛鷹號”戰鬥機,用於艦載機訓練。
1906年下半年,龍國的航母發展進入快車道:“天權級”二號艦開工,艦載機量產突破100架,商船改造航母增至6艘,形成了初步的航母作戰體係。而代英的“超無畏艦”剛完成設計,“伊麗莎白女王級”還在繪製圖紙,各國的無畏艦競賽愈演愈烈,卻沒人意識到,他們早已在不知不覺中,被龍國引向了一條即將被時代淘汰的賽道。
1906年12月的北京,總統府年度會議上,李鴻章看著《航母發展報告》,滿意地對眾人說:“幣權、軍工、航母,我們的三步棋走對了。代英被無畏艦拖垮財政,漢斯國與代英互相消耗,漂亮國成了我們的盟友。十年後的大戰,我們隻要守住航母賽道,用飛機打破戰列艦的壟斷,就能在世界格局中占據主動。”
李和補充道:“接下來,我們要加快艦載機的技術突破,研發更快、載彈量更大的飛機,同時完善航母編隊的戰術訓練,確保十年後能一戰成名。‘驚龍計劃’也要同步推進,有了航母和核彈,龍國才能真正實現‘驚龍出海’,成為世界的主宰。”
窗外的雪花飄落,覆蓋了北京的街道,卻擋不住龍國崛起的步伐。在無畏艦的轟鳴聲中,航母的羽翼正在悄然豐滿,一場改變世界海戰規則的革命,已在太平洋的彼岸拉開序幕。而那些沉迷於無畏艦競賽的國家,還未意識到,他們所追求的“海洋霸權”,即將被天空中的鋼鐵之翼徹底顛覆。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