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結束後,李和立刻返回了海軍司令部,召開了緊急會議,部署環球遠航的準備工作。這次遠航不僅是對龍國海軍的一次考驗,更是龍國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重要一步。他必須確保萬無一失。
與此同時,在遙遠的日本,局部自治政府的官員們也得知了李鴻章逝世的消息。他們對此反應冷淡,甚至有些幸災樂禍。但他們也清楚,李鴻章的逝世,並不會影響龍國的強大。龍國海軍的快速發展,讓他們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他們隻能在龍國的控製下,小心翼翼地維持著局部自治的局麵,不敢有任何異動。
1908年12月,江南造船廠。
寒風凜冽,但造船廠內卻是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首批十艘“幼蛟級”驅逐艦正在進行最後的海試,煙囪中冒出的黑煙在灰蒙蒙的天空中顯得格外醒目。
“各單位注意,準備進行最大航速測試!”
“主機功率提升至最大!”
“航向穩定,航速正在上升!”
指揮塔內,艦長們緊張地注視著儀表盤上的數字。當指針指向35節時,整個艦體微微震動了一下,但很快就恢複了平穩。
“報告!航速達到35節!穩定!”
“好!”李和站在“幼蛟號”的甲板上,看著這艘嶄新的驅逐艦在海麵上疾馳,心中充滿了自豪。35節的航速,意味著“幼蛟級”驅逐艦在追擊和規避敵方艦艇時,將擁有巨大的優勢。
海試結束後,李和登上了其中一艘“潛蛟級”潛艇。這艘外形酷似雪茄的水下艦艇,靜靜地停在港灣中。潛艇的艦長向李和介紹道:“司令閣下,‘潛蛟級’潛艇水下最大航速可達12節,續航力為1000海裡10節,配備了四具450毫米魚雷發射管,可攜帶八枚魚雷。同時,我們還安裝了新型的潛望鏡和聲呐係統,探測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很好。”李和點了點頭,“水下作戰是未來海軍發展的重要方向,你們一定要刻苦訓練,熟練掌握潛艇的操作和戰術。”
“是,司令閣下!”
在大連造船廠,“譚綸號”潛艇母艦的建造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著。這艘母艦長約150米,寬約20米,排水量約噸。艦體上配備了巨大的起重機,用於吊放和回收潛艇。同時,母艦上還設有潛艇維修車間、魚雷和彈藥庫、燃料艙等設施,可以為潛艇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譚綸號”的艦長向李和彙報:“司令閣下,‘譚綸號’預計今年年底下水,明年二月就可以入列。”
“進度要加快,但質量絕不能含糊。”李和叮囑道,“這次環球遠航,‘譚綸號’和‘潛蛟級’潛艇是我們的重要武器,一定要確保它們的性能萬無一失。”
“請司令放心,我們一定嚴格把關,確保‘譚綸號’的建造質量。”
除了新型艦艇的建造和測試,海軍的人員培訓也在同步進行。李和從各艦隊抽調了一批優秀的軍官和士兵,組成了環球遠航艦隊的核心人員,進行針對性的訓練。訓練內容包括航海、作戰、防空、反潛、通信等各個方麵,尤其是航空母艦的艦載機起降訓練和潛艇的水下協同訓練,更是重中之重。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在“長安號”航空母艦上,飛行員們駕駛著新型的雙翼戰鬥機,在甲板上進行著起飛和降落訓練。雖然偶爾會出現一些小失誤,但總體進展順利。李和站在航母的艦島上,看著一架架戰機在空中翱翔,心中充滿了信心。航空母艦將成為未來海軍的主力,而艦載機飛行員,則是航母的靈魂。
“司令閣下,”航空母艦的艦長走了過來,“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我們的新一批艦載機飛行員已經能夠熟練地在甲板上起降戰機,並且具備了一定的空戰和對海攻擊能力。”
“很好。”李和點了點頭,“但不能驕傲自滿。這次環球遠航,我們可能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必須做好充分的準備。”
“是,司令閣下!”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就到了1909年1月。環球遠航艦隊的準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艦隊的陣容也最終確定:
戰列艦:“龍鳳號”旗艦)
航空母艦:“長安號”
潛艇母艦:“譚綸號”
驅逐艦:“幼蛟號”、“青蛟號”、“玄蛟號”、“赤蛟號”、“黃蛟號”五艘)
潛艇:“潛蛟一號”、“潛蛟二號”、“潛蛟三號”三艘)
艦隊的指揮官由李和親自擔任,副指揮官則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海軍少將。艦隊的航線也已經確定:從上海出發,經過南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抵達紅海,穿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地中海,訪問歐洲各國,然後橫渡大西洋,訪問美洲各國,最後穿越太平洋,返回上海。整個航程預計需要一年的時間。
ps:“譚綸號”魚雷艇母艦,是中華民國海軍在1936年12月在香港九龍造船所定製的一艘魚雷艇母艦,航速16節,750噸存疑),可搭載兩艘魚雷艇,原計劃用於抗戰,但在日本開始侵華戰爭後英國政府因為一些原因將其扣留並停止建造,同樣還有向德國訂購的戚繼光號後為德海軍“坦加”號),譚綸號後在日本攻占香港後被編入日本陸軍曉征丸號護航炮艦,日本投降後被賠償給荷蘭為盧梅斯號測量船,50年代退役。近在咫尺卻始終無法返回祖國效力,嗚呼哀哉,嗚呼痛哉!
喜歡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請大家收藏:()大國海軍,從北洋水師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